中经评论:共赴乌镇之约 推动人工智能“向善而行”

核心观点:一年一度的乌镇峰会,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进阶之路。信息时代,互联网承载人类梦想,关乎民众福祉。未来已来,期待乌镇“网事”更加精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智慧的明天。

“乌镇时间”,如约而至。11月19日至22日,以“拥抱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

因结缘互联网,千年古镇正加“数”前行,早餐由无人机送来、出行有自动驾驶车辆、看病可以到互联网医院……曾经颇具未来感的场景,在这里可见、可感、可得,越来越多的数字红利转变成民生红利。智能向善,宛如乌镇的水,利万物而不争。一年一度的乌镇峰会,也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进阶之路。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也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从30年前的一根仅64K的国际专线起步,到如今5G网络规模全球第一、网民规模全球第一、网上零售额全球第一,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正在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阔步迈进。尤其是近年来,新赛道、新场景中,人工智能展现出源源不断的向“新”力,赋能千行百业,成为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目前我国已经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独行快,众行远。中国“智”,正加速“惠”世界。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数字化转型,到5G、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中国致力于推动缩小全球数字鸿沟,与世界共享时代发展机遇。在东南亚,中国企业助力打造东盟首家5G智慧医院;在拉美,中国与巴西、厄瓜多尔等国利用数字技术开展创新合作。

网通天下,呼唤“命运与共”。当下,人工智能将人类从大量繁重的日常劳动中解脱出来,但也衍生出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在法律、安全、就业、道德伦理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课题。以生成人物影像为例,人工智能技术在收集、生成数据时,可能侵犯个人隐私和肖像权。科技本身没有善恶之分,关键看人类如何利用。置身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地球村里,各国只有加强对话与合作,才能共同抵御风险。

从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到与美国建立人工智能政府间对话机制,再到向联合国提出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中国始终倡导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的普遍共识,弘扬平等互利、尊重人类权益的价值理念。

再强大的人工智能也只是辅助工具,在计算和逻辑之外,还有更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不懈追求。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迈入第11个年头,正式开启“下一个十年”的新篇章。本次峰会的特色项目和活动之一,就是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专业化、常态化分支机构,旨在为全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行业、专家学者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搭建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更好赋能各行各业,以“智能向善”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始于中国、属于世界,乌镇峰会已成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生动样板、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信息时代,互联网承载人类梦想,关乎民众福祉。未来已来,期待乌镇“网事”更加精彩,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更加智慧的明天。(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乌镇峰会:智能向善,时代向上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