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即 袁鹏: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三条线」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中新社资料照)

应美方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外长王毅将同美国国务卿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高层战略对话在即,中美应做哪些战略性思考?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表示,为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中美有必要就未来关系做战略层面的重新定位和思考。当务之急是处理好「三条线」:一要设定底线,二要明确红线,三要画出界线。此外,中美还应寻求「三个点」:一是出发点,二是着力点,三是冲突点

一要设定底线。人和人之间交往有底线,国与国之间更应如此。美国上届政府给中美关系带来很多无底线的「毒性」伤害,不符合中美两国利益,双方应尝试一起「消毒」。比如,美方对两国人文交流设障、对公司甚至个人施加恶性制裁等粗鲁做法,应及时叫停止损。

二要明确红线。尤其是台湾问题。近年来台湾问题在美国对华政策中有从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问题演变成一般性、非敏感性问题的趋向。过去4年美方从立法、军售、高层互访等各方面突破了中美过去几十年达成的战略默契或共识,再往前走将极其危险。中美双方要重新把台湾问题放在战略高度重新确认,美方必须从言和行两方面将一个中国原则落到实处,否则中美关系无法往前推进。

三要画出界线。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重新画出「互不干涉内政」的界线,比如在涉港涉疆等问题上,美方言行有分寸感,政策应恪守一定界线,不可随意「越界」。

除以上「三条线」,袁鹏认为,中美还应寻求「三个点」。

一是出发点。中美关系必须立足国内,拜登提出「中产阶级外交」,习近平主席提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表明双方必须以服务本国人民、服务彼此内政作为推进关系的出发点。美国要了解中国的「双循环」和「十四五」,中国要把握美国国内政治社会的新变化。

二是着力点。着力点应在双边关系之外,即国际层面,中美作为两个大国,需要在更大的天地寻找共同利益空间,比如联合抗疫、应对气变、共建国际秩序等。中美交往的历史经验证明,当两国真正把全球性事务摆在重要位置时,往往能找到更多合作机会,也有助于把双边分歧降在更可控范围。反之,如撇开全球性问题不谈,只盯着双边分歧矛盾,问题就会被放大。

三是冲突点。必须确保那些最容易引起冲突的问题可控,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此外,中国可以主动塑造中美关系的空间在哪里?袁鹏指出,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空间,归根到底不是取决于静态的「结构分析」,而是操之于两国决策者两国人民的手中,既取决于美国对华战略的演变,更取决于中国对美战略的主动塑造。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习惯认为中国在决定中美关系发展方向上的作用有限、处于被动地位,理由是美国是超级大国,中国作为新兴力量处于被动位置。」袁鹏认为,这一结论忽视了静态力量与动态力量之间、力量与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视野看,中国复兴才是百年变局最深刻的动因和主要变量,中国一举一动带来的国际影响,有时比自身想象的大。

「要看到,中国事实上具备一定的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袁鹏表示,中国推进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让自身发展与人类前途命运融通,这本身就是在塑造中美关系;在全球重大问题上,中国保持定力不搞本国优先,让各国看到中国是世界稳定和平的力量,这也是在塑造中美关系。此外,中国所拥有的必要的反制能力,也是对中美关系的一种塑造。

袁鹏指出,主动塑造中美关系还意味着,中国应与美方共同探索重要领域合作以及分歧管控机制建设。

比如围绕经贸关系,即使出现核心科技领域「部分脱钩」的局面,双方仍要在各自国内经济转型和经贸关系升级换代背景下,继续将经贸关系作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尤其是对美方而言,要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基础上,把握中国「双循环」和推进更高水平开放的机会,重构面向更高层次、迈向更高水平的新型中美经贸关系,而不是走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回头路

再如围绕军事安全,要排除发生军事冲突的「引信」。可借鉴中国与东盟共同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谈判的经验,在中美两军既有合作机制基础上,就南海等问题达成中美之间的行为准则,规范两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交往方式。

又如围绕人文交流,要探讨符合实际的深层次民间互动往来,让议会之间、党派之间、州省之间、人民和人民之间开展深入交流,使人文交流的涓涓细流汇成大海。

「中美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前两大经济体,肩负特殊重要责任。」袁鹏表示,未来30年,即使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双方仍将长期处于战略相持状态,即中国无法完全摆脱美国的打压,而美国也拿中国没有什么办法,中国必然会在中美战略相持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袁鹏表示,对中国而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以取代美国为前提,而以中国人民更美好的生活为追求。中美在战略相持中找到共存之道,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