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两大文明交流合作远不止经贸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所研究员高健。(摘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西比较文化、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欧美思想史,目前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德国总理萧兹访华期间,中国航材与空中巴士公司签下约170亿美元的采购协议,而德国正是空巴客机的重要产地之一。高健在《环球时报》撰文称,经贸合作作为中欧、中德关系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中欧文明深入交流携手共进,完全符合双方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健认为,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定向。中国是以儒道文化精神为主体、以现世文化精神为主导的东方大国。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内涵和展开方式注定与西方早期工业国家存在根本性差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不仅给世界格局带来深刻根本的变化,也为人类社会超越资本主义文化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想像空间。就这一层面而言,中华文明与欧陆文明完全有理由携起手来,共同探求人类文明的未来。

高健表示,令人遗憾的是,观察当前欧洲政治状况,刻意渲染中欧意识形态对立的冷战幽灵依然存在,一些欧洲政客依然热衷讨论「中国威胁论」,肆意妖魔化中国社会治理模式,西方文明优越论就像「伏地魔」一样,借助不同的「魂器」死灰复燃,对中欧关系的正常发展构成极大障碍。

高健呼吁,为中欧双边关系长远发展计,凸出强调以下几点要素尤为重要:

首先,开放平等的文化心理是文明间和睦共处的主观前提。民族文化的多样多元,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世界历史的进程一次次警示我们,任何一种文明要想获得持久绵长的生命力,就必须以谦虚含纳的态度紧跟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其次,深厚的历史修养与敏锐的现实体悟是文明间有效沟通的认知条件。文化自觉意识是每一个饱经锤炼的民族最为深沉可靠的生存修养。伟大的民族总是能够激活其传统文化意识中的智慧,对现实世界的根本问题作出强有力的回应。

最后,行之有效的内外政策是不同国家参与文明间合作交流的基本保障。尽管各个民族的智慧形态不尽相同,但切实解决内部社会民生问题,有效构建外部周边和平环境,是所有负责任的国家都必须解决的任务。

高健认为,以对抗意识与扩张原则为主要特征的现代资本主义文化模式已经逐步褪去了「光辉」,各国如何走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成为一个开放式问题。探索面向未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迫在眉睫的时代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