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例武汉肺炎 在此确认

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实验室。(孙俊军摄)

配制检测试剂。(孙俊军摄)

检测需两个人相互配合,一个人操作时另一个观察检查操作是否符合程式。(孙俊军摄)

从医院送来的待检样本放在沉甸甸的箱子里,送入实验室。(孙俊军摄)

长长的走廊尽头,是一道密闭的铁门。铁门的边上,有一个不锈钢小铁窗,上面挂着一个牌子「标本传递窗」。

2月2日上午10时许,一名身着医院工作服的男子,手里提着一个长方形的银色密封箱走了过来,按了一下门铃:「我是市二院的,送样本。」铁窗随后打开,他把箱子放到了传递窗中。对面,一名戴着帽子、手套、身着隔离衣的工作人员,从另外一侧打开窗户,把箱子取走。

这里是位于中山市东区长江路70号的中山市疾控中心五楼的病毒检测实验室,一个按照P2标准建设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同时,也是中山市新型冠状病毒(俗称武汉肺炎)感染的肺炎病例核酸检测的唯一确诊实验室。

1月21日,中山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应急检测小组工作人员在一批样本中,初筛确认了一例阳性样本。随后,中山市疾控中心将该样本紧急送到省疾控中心实验室。1月22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对该样本的检测结果确认为阳性,由此确认了中山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确诊病例。

1月21日,实验室 筛出中山首例阳性样本

1月21日,「我们在送检的一批样本中,发现了一例阳性样本之后,立即启动送样本的程式,将样本送往省疾控中心进行再次确认。」中山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吴衍恒回忆,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经过核酸提取、聚合酶 链式反应(PCR扩增)、结果分析等,初筛出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核酸检测阳性样本。随后,样本被送到了广东省疾控中心确认,最终确认了中山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实验室结果:阳性。

从1月23日开始,随着中山确诊病例的陆续增加,实验室工作人员不间断对全市24个镇区送来的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回馈给疫情处置人员。对于结果不确定的样本,当天就进行复检,有时甚至忙到凌晨三四点。

2003年非典之后,中山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重建疾控中心。4年之后,新的疾控中心落成,在建成13年以来,迎来了最忙碌的春节。

4小时核酸检测 16名技术人员24小时待命

2月2日上午9时许,中山市疾控中心应急检测小组联系人师舞阳和4名技术人员走进病毒检测实验室,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随着大陆越来越严峻的疫情形势,从1月21日开始,实验室16名技术人员24小时随时待命。

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患者样本的风险极高,必须在符合条件的实验室中进行检验,核酸检测在实验室里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进行。进入分子实验室之前,技术人员必须采取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消毒、穿戴连体防护服、佩戴护目镜、N95口罩、双层乳胶手套等,全副武装,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这一天,技术员小郭和小吴,花了大概20分钟,穿上连体防护服,完成个人防护之后,进入分子实验室做样本检测,另外两名同事则在试剂配制间进行试剂配制,并协助其他工作。

上午10点多,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提着一个长方形的银色密封箱,走到病毒检测实验室门口。「标本传递窗」打开之后,他把箱子递了进来。

传递窗这头,一名技术人员接过了箱子,把箱子又送到分子实验室门口的「标本传递窗」,把一个圆柱形的罐子从箱子取出来,放入窗里面。这是一名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样本。

实验室里,小郭打开罐子,取出层层包裹的病毒采样管,递给操作台的小吴。小吴马上对采样管进行消毒处理。

样本消毒之后,进行核酸提取,配置PCR反应体系,将核酸加入体系,上机操作,然后根据扩增曲线来判断阴性或阳性……过程整整持续了4个多小时。而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上厕所、喝水,也不能吃东西,只有实验室的一批样品完成之后,才能走出来,歇一口气。

每天都在这里工作 忘了多久没有回家

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工作以来,实验室的检测人员三班倒,基本都是中午1点过后才能吃上午餐,每天通常晚上8点以后才能吃到饭,大多以速食面、八宝粥等替代。为了避免感染,有工作人员十多天没敢回家,有人则不敢告诉家里人自己到底在做啥。「最长的一次实验,在实验室持续呆了5个多小时,不吃不喝,对精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挑战。」技术员小郭说,直到现在都没敢和家里人说实话,自己在单位做什么。「我就是和家里人说,春节要值班,不能回来。」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十多天来,小郭吃住都在单位。问他有多久没有回家了,他想了一会回答说:「我每天都在这里值班、工作,已经忘了多久没有回家。」

小灵通 检测步骤

●进入分子实验室前,检测人员必须采取生物安全三级个人防护。

●收到样本后,检测人员在分子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和核酸提取。

●提取样本核酸后,加进预先配置的PCR体系中,上机操作,扩增完成后,根据扩增曲线判断样品检测结果为阴性或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