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操作美国会外交 徒增台海紧张

中时社论

蔡英文执政6年外交务虚不务实,除了丢掉8个邦交国,与主流国家行政部门交涉沟通窒碍难行,实质关系无法提升,沦落到靠美国议员来访撑场面,由于不具外交决策权与执行权,议员的坚定支持与情谊仅有象征意义,对深化双边关系效果有限,台湾还要承受负面效应。

频访台刺激中共反制

8月休会期间是美国国会外交旺季,全球地缘政治焦点的台湾则是热门选项;根据外交部统计,今年迄今已有8位参议员、11位众议员访台,远超过去年的3位参议员、11位众议员,也反映出国会山庄「友台反中」的政治氛围。但众议院议长裴洛西访台引发了中共强烈反击,造成空前外交与军事风暴,常态性的国会外交产生质变,热衷于美国议员来访的台湾不能再等闲视之。

裴洛西效应尚未平息,参议院外委会亚太小组主席马基率团紧随而来,大陆外交部长王毅扬言,针对美方每次发起的公然挑衅,中方都必须做出必要正当反应,解放军16日起分别在南海及渤海实施军演。《纽约时报》报导,月底还有一个国会访问团来台,美国议员访台刺激中共激烈反制,台海紧张情势短期内难以化解。

例行性的议员访问成为台海和平稳定的负面变数,中共的过度反应固然是关键因素之一,也凸显了美中台权力结构出现板块式移动,以及民进党的外交政策与作为失能、脱序,只能一味仰赖美国,并以夸大、扭曲议员访问的真正意涵来粉饰对外关系的失败。

由于缺乏正式外交关系,台湾比一般国家更致力加强与国会的关系,但在三权分立的美国,外交、军事权终究属于行政部门,美国对台湾的安全保证与支持、签订双边贸易协定等必须由行政部门决定。裴洛西、马基及所有议员的坚定友台言论只代表个人的立场,能否有效落实仍是由总统及政府决定。

拜登政府喜好标榜对台湾的支持坚若磐石,但面对中共实战演练,选择避免紧张情势恶化为最高目标,因此「雷根号」航母打击群一直未接近台湾周边海域,所有的决策考量都是国内政治及美国国家利益为优先。

为转移美国应变措施过于软弱的批判,白宫印太事务协调官坎贝尔日前释放挺台讯息,美国的船舰和军机在「未来几周」通过台湾海峡,以及将宣布美台「贸易谈判路线图」,只是中共军机、军舰超越台海中线已是「既成事实」;而所谓的贸易谈判路线图,诚如前经济部长尹启铭所言,「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全以美国立场为主,没有看到台湾想要的利基,要谈到关税减让,才是真正的「牛肉」。

应以行政部门为对象

为弥补与行政部门关系难以拓展,蔡政府过度操作国会外交却造成了自失立场的窘境,蔡英文在接见马基时只能婉转表达希望透过贸易倡议平台洽谈高标准的贸易协定,及期望签订「避免双重课税协定」,而不敢大声说出台湾最需要的「自由贸易协定」。另外,美国最近完成《晶片法》立法,许多台湾半导体业者及经济学家持保留态度,认为对台湾、韩国不必然有利,韩国总统尹锡悦也因此拒绝与裴洛西见面,而蔡英文却欣然背书,与专业立场有相当的落差。

美国议员也经常透过国会外交争取选区的商业利益,累积个人政治资本与声望,南卡罗莱纳州联邦参议员葛兰姆4月访台时当着蔡英文面说,「我希望你们购买在南卡制造的(波音)787飞机」;回到选区,他具体说明,希望台湾在未来几周能决定采购24架价值80亿美元的波音787飞机。国安局长陈明通当时驳斥媒体报导是「认知作战」,总统府的中、英文新闻资料中,有关波音飞机部分在中文稿中「被消失」,最近波音787飞机重返市场,华航也被点名,民进党可以操作新闻,但终将面对检验。

外交工作必须是全面性、均衡的,但仍应以行政部门为首要对象,其次才是国会议员,民进党走偏锋,国会外交经常流于哗众取宠,只有大内宣效果,而美台关系在安全、政治、经贸领域的实质提升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