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食安连环爆 卫福部要安民心

中国时报社论

宝林茶室米酵菌酸食物中毒风暴持续扩大。不但中毒案例上升31人,且可能涉及的食品也从原本的粿仔条增加为咖哩仁当椰香饭也有可能,而中毒民众曾经用餐的地点也新增宝林咖啡馆台北饶河店,不只是原本的台北信义区A13宝林茶室。

勿搞认知战栽赃对岸

根据卫福部统计,至3月31日止,「宝林案」个案达31人,其中已有2人死亡,加上重症6人全都验出米酵菌酸,且全都有在宝林茶室食用粿仔条,因此卫福部一度认为宝林茶室和粿仔条正是米酵菌酸的必要条件。不料,一位37岁女性并没有吃粿仔条,而是在宝林咖啡馆台北饶河店食用咖哩仁当椰香饭后,也出现了轻症。

最离奇的是,虽然卫福部次长王必胜表示,「不能排除粿条感染的可能性」,但卫福部查验了宝林茶室与供应商的关键食材粿条以及香兰叶菜、在来米粉等的米酵菌酸,却全部都呈现阴性,让整起中毒事件如一个谜团。如果无法锁定特定食材和地点,难免令广大民众更加恐慌。

尽管卫福部和双北市卫生局至今还不能确定究竟米酵菌酸从何而来,但绿营政治人物、部分食安专家及亲绿媒体人已直接或间接将米酵菌酸来源指向对岸。如流行疾病学专家何美乡日前在脸书上表示,这个毒素「可能来自中国地区的特定食材」;台湾基进台北党部主任委员吴欣岱更直接表示,台湾人面对「来自中国的不良食品」,须保持高度警惕。

甚至有亲绿媒体人意有所指地说,在520政权即将交替之际,台湾连续出现西布特罗瘦肉精、苏丹红、米酵菌酸等食安问题,非常不寻常,怀疑有特定势力想要借此引发恐慌,目的是破坏台湾社会的平静与民众的安全感云云。他们口中的特定势力所指为何,不问可知,当然又是把问题推向「阿共仔的阴谋」。

除了刻意栽赃对岸是源头之外,宝林案又再一次凸显了中央与地方在食安管理上出现联系断层的问题,由于王必胜多次改变北市通报的时间,甚至附和民进党立委吴思瑶错误的说法,让台北市长蒋万安揹了黑锅,幸好这回卫福部长薛瑞元总算「秉公处理」,公开表示地方在第一时间通报了中央,也就是说,双北都没有延误的问题。

事实上,粿条是以米食为主的亚洲通用食材,除了大陆,东南亚各国也都曾出现米酵菌酸中毒案。根据大陆食源性疾病疫情监测系统的统计资料,2010年至2020年共通报19件米酵菌酸中毒事件,共导致146例疾病、139例住院、43例死亡。而印尼早在1895年就有因米酵菌酸中毒死亡的案例,直到1977年因此中毒死亡的人数已高达近1万人。

中央地方须充分合作

台湾对于外来食材及病原体的生态确实必须进行严格管理,但这次宝林案的米酵菌酸病毒究竟来自何方都还不确定,绿营就急着定调与对岸有关,这种膝盖式的反应除了是反中意识的认知作战之外,对厘清案情、杜绝后患、消除民众恐慌毫无帮助。而近日连续爆发各种食安问题,绿营更该省思,是否是蔡赖政权交替,看守内阁有待退心态而新政府又尚未组成,在青黄不接的过渡期,因管理松散才会出现一箩筐的问题。

事实上,这次事件暴露的问题是,明明台湾周围已有这么多米酵菌酸的中毒案例,但食安单位竟未将米酵菌酸病毒列入检验项目,甚至卫福部连检验的标准品都没有,幸好彰化基督教医院紧急提供了独家标准品,才得以让检验结果提前出炉并及早进行处置。食药署署长吴秀梅说,拿到标准品时「真的快哭了」,王必胜则称赞彰基总院长陈穆宽「很有远见」,两相对照之下,当然不免令外界认为身为中央主管机关的卫福部也实在「太没有远见了」。

连续爆发的食安问题,除了显示问题的源头日新月异、越来越复杂,非任一单位可独立应对,中央与地方政府必须充分合作,并约束政治人物动辄诉诸政治斗争的恶习之外,如今国际往来频繁,食安主管单位不能闷着头只管自己的业务,必须时时关注周遭环境的各种食安议题及其发展。

宝林案还在发展中,卫福部和地方卫生单位千万不可松懈,要持续保持高度警觉并及早查明问题源头,降低伤害以安定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