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时社论》先知或叛徒 戈巴契夫盖棺难论定

中时社论

前苏联领袖戈巴契夫久病后逝世,享年91岁。这位终结美苏冷战,因而备受西方赞誉的前苏联领导人,深刻影响这30余年来世界的发展,却也因为未能阻止苏联瓦解而在自己的家乡备受争议。正值俄罗斯与乌克兰兄弟阋墙时刻,他的去世更引起俄罗斯人复杂的感触。

贸然开放助长分裂

戈巴契夫初掌大位,即认知苏联如大厦之将颓,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西方的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成为他心中的模范。说他是先知,结束冷战的英雄似乎过誉,但是将苏共的垮台、苏联的瓦解,乃至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间的兵戎相见,完全归咎于他一人,视之为叛徒,也不尽公允。

1980年代苏联陷入阿富汗泥淖,经济严重衰退,产业失衡,民生物资缺乏,对东欧共党阵营的影响力与控制能力下降。布里兹涅夫长期掌权达18年后,两任共党领袖都老迈体衰,在位时间不长,国势日颓,最后选出54岁的戈巴契夫成为苏联共产党总书记。他提出「开放政策」,锐意改革,政治与经济都大幅开放,但过于躁进,党国官僚体制未能配合,反而为日后苏联的瓦解埋下种子。

1990年戈巴契夫修宪,废除苏共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长久以来做为苏联政治体制一部分的苏共,一旦失去宪法保障,动摇的不仅是苏共的统治地位,连带的整个苏联体制都受到摧枯拉朽的冲击。苏共丧失执政法理保障的同时,逐步失去党的领导权。更严重的是,戈巴契夫在就任总统时,宣布他不再是任何政治派别的代表,这使得苏共的统治威信大幅下降,1990年苏共决议放弃对工会等社会组织和群众运动的领导。至此,苏共完全失去领导地位,但长期的极权统治,成熟的公民社会未能建立,贸然的开放成为日后分裂、腐败与威权的土壤。

社会主义不再对苏联人民有吸引力,民族主义趁虚而入。1990年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法律,允许加盟共和国按照一定程序退出苏联,波罗的海三个加盟共和国率先行使脱离权。1990年7月16日乌克兰议会通过《乌克兰国家主权宣言》,次年8月24日乌克兰政府发表的国家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俄国历史学者认为,政治改革的受挫、经济与金融危机的发生、共党统治意志与统治权力的衰退助长了民族主义和分离主义的发展,苏联帝国土崩瓦解。

国力衰退边境不宁

但民族主义风潮只是其中一项背景,真正压垮骆驼最后一根稻草却是苏共的强硬派。在戈巴契夫与加盟共和国签订新的国家条约以防止苏联裂解的前夕,苏共一部分对改革持怀疑态度的强硬派,包括国防部长、内政和KGB领导人组成了一个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政变。他们软禁了正在克里米亚半岛度假的戈巴契夫一家人,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成千上万的民众在叶尔钦的领导下,抗议政变。3天后,政变失败,紧急状态取消。叶尔钦是俄罗斯中心主义者,对维持苏联兴趣缺缺,又成为摧毁苏联的另一股力量。

公平地说,戈巴契夫有心力挽狂澜,但能力、见识及机遇都无法配合,世人却误认他为苏联帝国的索命人。而苏联瓦解后,经济政策失误,引进激烈的震荡疗法,国家资产遭到私吞与贱卖,俄国人统计,认为其中经济的损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5倍。经济民生凋敝,社会治安败坏,政治也走向威权。国力大幅衰退,边境不宁,所以普丁就曾说,苏联的瓦解是地缘政治的一大悲剧。这笔帐自然很容易算到戈巴契夫头上。

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迅速分裂,以及瓦解后的悲惨景况,中共戒慎恐惧,对于党的领导绝对坚持,对政治改革十分谨慎,对民族问题也小心应付。戈巴契夫的政治遗产有成就也有失落,有太多是他无法逆料的事。俄乌战争如火如荼,历史远远未终结,他究竟是先知或叛徒,盖棺仍难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