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期待绝美地下溶洞助贵州农民脱贫

新华社贵阳4月24日新媒体专电(记者黄勇贤 罗羽 李平)“看到更多的贵州当地人不用再远远地跑到深圳、广州去打工,而是依靠家乡洞穴开发而得以就业,我觉得挺好。”著名洞穴探险家、法国洞穴联盟驻中国联络官让·波塔西这样评价中国的溶洞旅游开发。

让·波塔西在过去长达31年的时间里,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变化。自1986年起,他就常来中国进行洞穴科考,几乎每年都会在中国待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双河洞正在举行的中外联合科考活动中,作为双河洞洞穴科考活动的首席专家,让·波塔西表示,该地区部分洞穴资源能够在保护和开发中取得平衡发展,并为当地人提供就业机会,是他乐于看到的。

他说,贵州的洞穴构造复杂,犹如迷宫,几乎每向前一步就是一个惊喜,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和开发价值。

双河洞是中外洞穴专家30年联合科考发现的“中国第一长洞”,也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在2016年开展的第18次联合科考中,已探明其长度为186.333公里(部分还在探测中),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溶洞群

他说,双河洞结构复杂,水洞旱洞并存,深度超过550米,有34个洞口,200多个支洞,5条地下河。洞内还发现了疑似犀牛化石大熊猫化石,并在2016年首次发现罕见活体动物飞猫

此次科考活动吸引了中、法、日、意大利、瑞士比利时等8个国家的50余名洞穴探险专家,他们将对双河洞的地质条件以及洞穴系统发育情况等展开进一步的探测与研究

“中国南方正在成为国外洞穴科考探险的一块热土。”贵州省喀斯特洞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双河洞国际洞穴旅游科考组组长李坡说。

他介绍,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区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洞穴众多,其分布如珍珠散落。除了环地中海越南北部以及美国南部到墨西哥区域外,中国南部喀斯特地貌发育也甚为显著,贵州则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典型区域之一。

在贵州这块土地上,每个县都有洞穴分布,它们呈现出大、长、多的特点,隐藏在深山密林里,等待着人们去一一为其揭开面纱

“世界上其他喀斯特地貌区域的洞穴都已经被探测得差不多了,只有中国南方地区还是一块处女地。”李坡说。

现代洞穴科考兴起于18世纪的欧洲,这些国家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和技术。中外举行联合科考,有利于中国洞穴的科学探测。

谈到探测之后洞穴的保护与开发,李坡和让·波塔西均表示,中国的做法是将具备条件的洞穴部分打造成为景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贵州毕节织金洞景区以及安顺龙宫景区都是典型的例子。

让·波塔西说,云南、贵州、广西一带喀斯特地貌深山区群众的生活水准和收入水准较低,通过景区开发式的保护能够为当地人带来更多的就业和收入。

“看到很多当地人为了生活远离家庭,跑到广东、深圳等地方打工。我更愿意接受将洞穴打造成为旅游景区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能够为当地人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让·波塔西说。

让·波塔西说,在这方面,双河洞是一个典型案例,自2016年部分开发打造成为景区后,已帮助当地160多名村民就业,景区沿线交通乡村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温泉镇是贵州省级三类贫困乡镇,在双河洞没开发之前,这里交通闭塞,老百姓刀耕火种,生产生活条件差,人们只能选择出去打工。”双河洞所在地的温泉镇镇委书记杨栋说。

“双河洞景区的保护和开发由政府主导,将自始至终坚持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绥阳县县长航海表示。

(原标题:中外专家期待绝美地下溶洞助贵州农民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