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高房价、不婚致生育率低下? 其实是晚婚与迟婚!

钟文荣/科普经济作家资深产业分析师

如果一项商品想买,但是现在买不起,该如何决策?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就是「现在」多存一点钱,「未来」再买,这消费滞后性经济学上称之为「跨期消费」。如果婚姻是一种商品,假定现在买不起,只好未来有能力再买,或者干脆不买,不是吗?

台湾生育率已然是全球最后一名,为了试图解决低迷的生育率,行政院加码生育补助,真的能够根本的解决问题,或者是搞错了方向

台湾人不敢生,必须要面对公托婆媳低薪高房价等问题。(图/pakutaso.com)

主委加码 真的有效吗?

事实上,台湾生育率过低,不是结婚率过低所造成的。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晚婚,更甚一点说是迟婚。当女人过了适育年龄结果少生与不生是必然的结果。所以要解决生育率过低的问题,当然是要思考到底如何才能让大家「勇敢」结婚,而且要「早一点」结婚才对!加码生育补助,企图挽救出生率,只是「症状解」罢了!

我们从内政统计来试图厘清未婚率与晚婚这两个问题。

首先,针对未婚率的问题,台湾的未婚率大体上呈现下降趋势,只有在2000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未婚率呈现上扬,而最近十年未婚率呈现稳定下滑,2020年降到34.16%。从总体来看,近十年未婚率并未上扬,可以说台湾人并没有选择不婚。

▲总未婚率(单位:%)(图/钟文荣提供/资料来源:内政部

再从男女未婚率观察,男未婚率高于女未婚率。男未婚率只有在2000年到2010年这段时间呈现上扬,大体上仍是下滑的趋势。但反观女未婚率则在1993年后到2010年这段时间出现上扬,这可能受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以及经济条件变佳等外部因素所影响。

▲男女未婚率(单位:%)。(图/钟文荣提供/资料来源:内政部)

不是不婚 而是晚婚

其次,是晚婚的问题。总的来说,台湾的未婚率并没有想像中的低,则出生率降低的问题出在哪?我认为是婚姻的滞后性所造成,也就是选择晚结婚,且女性更容易选择晚结婚,过了生育年龄后,不是少生就是不生,直接让出生率降低。

下表是比较2010年与2020年的未婚年龄别,总体而言,十年后35-39岁后的年龄出现婚姻的滞后性,而女性在30-34岁以后则提早开始出现滞后性,也就是说台湾的总体环境让很多人选择晚结婚,而不是不结婚!我认为是经济条件改变,让选择婚姻的成本提高所致!

▲2010年与2020年未婚年龄比较。(图/钟文荣提供/资料来源:内政部)

从经济学解析晚婚之因

当年在大学经济系修课时,堂上教授说婚前与婚后在效用与成本上的差异性,在固定成本上具有「公共财」的效用,也就是家庭成本经分摊后,彼此的成本会比婚前更低。但理论与实际的落差在于,婚后「公共财」的支出会比婚前高(如小冰箱变大冰箱),而边际支出也会扩张,因此,如果按婚前与婚后的成本支出计算,没道理婚后的成本会低于婚前。

从经济学效用说而言,如果结婚比不结婚来得好,结婚的效用当然比不结婚来得高。结婚乃基于一种互补性,不管是情爱,生产活动和生育子女等方面,男女双方都具有互补性,基于两性合作,也就是比较利益,会让彼此的效用都提高。婚姻的经济效用至少包括了「爱情」、「子女」、「性爱」、「经济保障」与「亲属关系」等五种。

夫妻。(示意图/取自免费图库pexels)

但涉及到金钱的问题就只有「子女」与「经济保障」这两种,我也认为这两个因素是让台湾人的婚姻出现滞后性,直白一点说,是婚姻的经济效果出现了滞后性,直接造成了出生率降低的问题。

子女是经济学家认为婚姻所产出的资产,然而,当养育子女的经济成本太高,理性上会选择少生或者是干脆不生,正因为抚养一个孩子到长大成人,所必须付出的金钱代价过于昂贵。对生育进行补助,则因为不满足恒常所得的条件,理性上不会因为短期的补助,故意忽略长期的成本投入!

▲台湾生育率世界最低。(示意图/取自Pixabay)

结婚还能产生一种商品,就是经济保障,关于这个部分范围甚广。在经济学的看法里,男人和女人结合成一个家庭,本来就有互补的作用,透过互补与资源的交换,的确能让彼此的效用提高不少。大部分的经济理论都是朝这个方向发挥与申论。但是,当女性的收入提高,代表经济自主权跟着提高,这种互补性效果就会打折。

总结而论,台湾生育率过低,我认为是晚婚与迟婚所造成的。追根究底,该解决的是这个问题才对,不是吗?

热门点阅》

► 钟文荣/地区经济的重现?刈包店的消失与小7的出现

► 钟文荣/你相信吗?每百户只有26户办房贷

军事家/美军机舰逼近中国 真实靠近还是混淆大众

本土确诊爆炸谁该负责?网友点名「三大战犯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