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OPEN HOUSE启动 24年来首度线上举行

中研院今年度院区开放参观活动全线上举行,民众在家也能即时参与。(中研院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中研院院区开放《Gather Town》线上活动互动实景,民众在线上聚集与海洋布景合照。 活动取自中研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当我们群聚在一起听见海洋之声」。(中研院提供/李侑珊台北传真)

受疫情影响,今(30)日登场的中研院院区开放(OPEN HOUSE)参观活动,首度以全线上方式举行,由数理、生命及人文三大学组推出59场演讲座谈、49场展示体验及丰富的科普影片,主题涵盖防疫历史、气候及环境变迁、AI与假新闻等热门议题。

中研院院长廖俊智表示,今年是第24年举办院区开放。中研院在追求顶尖研究的同时,也希望善尽社会责任,透过科普活动启发学子对知识的热忱,探索未知。今年院区开放的所有活动都在线上举办,但民众仍热情响应,首日上午就吸引了4万多人次的参与,并持续增加中。

在主题演讲方面,中研院今年安排的院区开放主题演讲为「COVID-19的人文省思」,从历史及社会角度出发,探讨疾病对人们的影响。今日上午由中研院3位疾病医疗史学者,带大家回顾史上几次传染病大流行时,人们如何面对?议题不仅紧扣时事,更提出历史省思,影片首播,即有上百位民众于线上同时聆听。

中研院指出,今日讲题从历史上的传染病反思当今新冠肺炎疫情。近史所雷祥麟研究员兼所长,以「想像释放病毒的自己?」为题,透过此波新冠肺炎疫情及20世纪初的满洲鼠疫,探讨台湾及美国口罩文化差异的历史线索;史语所李尚仁研究员聚焦于英国医学界,对于「麻风是否为传染病」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辩论;同为史语所的巫毓荃助研究员,则讨论日据时期政府流感的防疫对策,及当时在我国造成的公卫危机与社会影响。

中研院认为,除了疫情,气候变迁的议题已不容忽视,因此院区开放也推出相关研讨会及演讲。包含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从IPCC-AR6看台湾气候变迁的挑战」,谈联合国组织的海平面上升报告;环境变迁研究中心的「风与海」讲解风、海的互动关系对台湾海洋环境的影响;经济学研究所则推出「台湾如何由净正碳排放的经济体转型为净零排放,更进一步成为净负排放经济体」,一起探寻环境、经济及社会公平的三赢方案。多项活动于本(10)月初开放报名后,有上百位民众登记,今日不少观众在线上互动提问,气氛热络。上述这些精彩的演讲影片亦将于播出后留存于网站上,让更多人可以温故知新。

此外,中研院提到,抢搭居家防疫期间的线上会议热潮,史语所、原分所等单位主打以《Gather Town》平台举行,让民众像是操作RPG游戏,可在其中寻宝、互动。物理所打开量子力学大门,教你如何打造一台量子电脑。资讯所则介绍人工智慧制造恶意的假新闻,也能帮助我们破假、击退不实讯息;天文所则与绘画师、动画师跨界合作,推出东方风格的水墨动画作品,用以诠释恒星演化过程。

中研院强调,今年活动特别加码为4天,横跨两个周末日,让民众在家看科普,徜徉科学新知;还可参加线上集章,换取学习时数,有机会获得限量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