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 红色故事代代传

六盘山上,红旗漫卷。

宁夏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留下了许多英勇无畏、团结奋斗的珍贵红色记忆和宝贵精神财富。它们铭刻在各族人民的心中,生生不息、代代传承。

不久前,记者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采访团走进宁夏,重温这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聆听各族儿女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新声。

“1936年10月,同心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创了我国民族自治的先河……”吴忠市同心县红军西征纪念馆内,66岁的退伍老兵马希伟正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同心往事。

2017年3月,马希伟等45名平均年龄67岁的老干部组成了一支宣讲团。他们走进社区、乡村,用情景剧、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7年多来,这支老干部宣讲团已累计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500余场次,覆盖受众110余万人。

在红军西征纪念馆,马希伟还有不少“小同事”——今年11岁的小小讲解员马思洲就是其中之一。“我的太爷爷是老红军,把太爷爷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是我必须做的事。”通过讲解服务,马思洲对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时祖国的大好河山是由各族先辈共同守护的,现在我们也要好好学习,一起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150余公里外,刚刚参观完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的老党员董玉昆深有感触,他说:“纪念园整理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民族工作档案,让我很受触动。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民族平等、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

为了更好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充分运用革命文物资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年来,西吉县持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创排情景剧《红军来过我家乡》、大型情景歌舞剧《会师将台堡》等文艺作品,汇总整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的红色故事,推出“西吉有礼”红色文创产品等接地气、有温度的宣传方式,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入更多精神力量。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任山河烈士陵园,396名英烈在此长眠。一排青松挺立在纪念碑两侧,清风抚过,簌簌作响。这是任山河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杨秉选刚参加工作时亲手种下的。

细雨中,杨秉选弯下腰捡去杂草枯叶,挨个擦拭着墓碑。他牢记着每位烈士的生平。在这位退伍老兵心里,不朽的英魂亦如亲人。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与杨秉选一起守护着英雄的风骨,也见证着英烈精神的传承。

兰玉卓是固原市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学生。今年4月,兰玉卓所在学校的800余名师生往返徒步54公里,前往任山河烈士陵园祭扫。这已经是固原市第二中学师生连续第29年赴约这堂“行走的思政课”。

鹰击长空万里阔,恰是同学少年时。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一场躬身于行的思想洗礼擦亮了他们勇挑重担的奋斗底色。

“祖辈用血肉守护了我们的家园,父辈用汗水摆脱了西海固的贫困,我们这代人的长征路通向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坐标。”兰玉卓说,“在行走中,我们相互鼓励、互相扶持。未来,我们也将和衷共济、并肩前行。”

责编: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