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南国中寻常小学堂整建完工 还原旧时精巧工艺令人赞叹
苗栗县竹南国中校内日据时代留下的历史建筑寻常小学堂,已在月前整修完工。(谢明俊摄)
苗栗县竹南国中校内日据时代留下的历史建筑寻常小学堂,已在月前整修完工。(谢明俊摄)
竹南国中寻常小学堂旧时模样。(谢明俊翻摄)
竹南国中寻常小学堂的木窗靠着隐藏在墙壁内的平衡锤来控制停止位置,可以随意上下。(谢明俊摄)
日据时代新建寻常小学堂时所用的钢桁,仍然坚固。(谢明俊摄)
竹南国中寻堂小学堂原有奉安室,整修后已改成校史室。(谢明俊摄)
竹南国中寻常小学堂整修工程,回复最原始的磨石子地板。(谢明俊摄)
竹南国中寻常小学堂的大型木窗非简洁大方。(谢明俊摄)
竹南国中寻堂小学堂外墙抿子石墙面略作修补,保存原有面貌。(谢明俊摄)
竹南国中校长郭芳江决定在整修完毕的寻常小学堂内举办学生成果展。(谢明俊摄)
苗栗县竹南国中前身为中港寻常小学,1935年日本人兴建1座礼堂供下雨集会运动使用,名为寻常小学堂,历经时代演变,小学堂早已破旧不堪,校方争取经费活化整修,月前成功让小学堂重生,重修工程请来多名国内老匠师,还原当时日本匠师的精密巧艺,像是不用卡榫可以随意升降的窗户,以石灰加上麻布搅拌涂抹复原的白石灰墙,都让小学堂拥有历史及工艺上不凡价值。
竹南镇竹南国中前身是日据时代建置的竹南郡竹南寻常小学校,1914年创校初期名为中港寻常小学校,专供日本学童就读,1922年改制为竹南寻常高等小学校后,才不分日、台学童都可就读,1935年,为了下雨天方便学生仍能活动,兴建学校小礼堂,遂以寻常小学堂为名,苗栗县政府于2010年将小学堂列为历史建筑。
寻常小学堂是1栋广间式的大型集会建筑,屋架是西式芬克式钢制桁架,屋顶为二坡水的屋面,外墙是砖造,以石灰涂抹内部墙壁,外墙自窗台以下,则以抿石子墙面,内部地面原为磨石子地板,其间曾改用磁砖地板,在这次复建工程,全部改为最原始的磨石子地板,以接近原本建筑风貌。
寻常小学堂因在日据时代所建,因此,在礼堂最内侧设有1座奉安室,用来供奉日本天皇照片,国民政府来台后,将奉安室拆除,并且新筑墙面遮掩原空间,这次整修特地将原始奉安室空间恢复,改成校史陈列馆。
寻常小学堂随着校史演进,多次转变用途,但原始结构依然存在,只是有部分窗户墙面已经损坏,校方希望全力保存这难得的历史建筑,从2016年起拟具整修计划,获得中央及苗栗县政府同意补助拨款共1100万元整修,至今年3月完工。
在整修工程中,承包商特别聘请多名国内知名泥作、木作的老匠师来负责整修,其中最具特色的,像是环绕小学堂四周墙面的大型木制窗户,窗户是采上下开启,但窗边并无卡榫固定,而是采用隐藏式的铜制平衡锤来控制固定窗户,可以任意上下推至任何位置停住,平衡锤是隐藏在窗台两侧墙壁内,从外观根本看不出来,设计之精巧,令人称赞。
2次大战末期,日军资源短缺,将铜制平衡锤等金属零件全部拆下去炼制武器弹药,木窗有很长一段时间失去原有随意开启的功能,经由曾经参加鹿港龙山寺整修的小木作名师洪顺和研究复原整修,完整地回复木窗任意开启功能。并将原已腐朽的木制窗框,全部依照原始模样,以桧木修复,宛如当年新盖好时的模样。
小学堂周边粉墙原本就是石灰壁,复原工程请来泥作老匠师蔡德瑞,以石灰混合麻料材质,经过时间置放转变后,以手工一一涂抹墙面,干躁后即成洁净白色,与原始墙面无异。外墙抿石子墙面,也略作修补,但保持部分旧有裂缝,以保存小学堂在时代演变中的存记。
小学堂整修完工,让竹南国中全体师雀跃不已,校长郭芳江为赋了重生后的寻常小学堂新任务,决定在小学堂举办「美学竹南」的学生成果展,让各界可以在校内最富历史意义的小学堂中,展示现今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别具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