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非遗手艺刺绣 传承文化助脱贫

赵桂琴是宁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刺绣)第六代传人,多年来培训贫困地区妇女以及身障者超过2000人,让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图为工作室的绣娘正在一针一线的专注刺绣。(蓝孝威摄)

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简称非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财富,能入列非遗名单,如今不光只是一份名单,也成为帮助民众脱贫自立更生的一门手艺。大陆宁夏61岁的赵桂琴,是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的精湛手艺不仅获得博物馆收藏,更开班授课协助身障者习得一技之长。

「赏悦宁夏·非遗之旅」两岸暨香港新闻交流活动日前在宁夏举行,深圳大学、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两岸暨香港的大学生与媒体,今日一同走访位于银川市西夏区的赵桂琴刺绣工作室。

赵桂琴的家族刺绣传承历史已逾百年,她作为赵氏刺绣第六代传人,在2008年和2021年先后被评定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大陆国家级非遗项目宁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她绣的敦煌系列作品《睡美人》以28万元人民币的高价被人收藏,代表作《金陵十二钗》被中国博物馆收藏,《青花瓷》被上海世博会、广东博物馆收藏。

小时候,赵桂琴家里经济并不宽裕,连块绣布都买不起,父母更希望女儿多帮忙干些农活。在姥姥的启蒙下,赵桂琴从7、8岁拿起绣花针,刺绣天赋被启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刺绣功力日益纯熟。直到2006年,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吸纳传统手工艺人,赵桂琴发现原来刺绣还有经济价值,能够改变命运,此后创作灵感源源不断,作品题材包括花鸟、人物和山水。

为了传承非遗,赵桂琴在宁夏非遗保护性开发产业孵化基地成立了桂琴民间刺绣培训班,多年来培训贫困地区妇女以及身障者超过2000人,让他们掌握了脱贫致富技能。7月6日,银川身障者非遗刺绣培训班在银川市西夏区开班,20余名身障者在赵桂琴的指导下学习手工刺绣。

到访工作室的港台学生,所有人都是绣花初体验。有男生在第一个步骤「穿针引线」就失败多次,搞得满头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