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治沙造林有成 蒙古也来取经

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介绍腾格里沙漠治沙成果,让漫漫黄沙长出植被。图/黄欣

宁夏中卫市近年文旅经济的发展,背后实则源自治沙造林的成功。历经多年研究与改良,当地专家找出「草方格」和植物相辅相成的防沙治沙方式,至今让中卫市沙坡头区的植被覆盖率从1%提升到42%。不少沙漠国家前来取经,蒙古还因此提出种植10亿棵树的计划。

沙坡头区地处黄河与腾格里沙漠交汇处,曾是大陆风沙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素有「治沙英雄」之称的中卫市国有林业总场总工程师唐希明说,他从小就在腾格里沙漠边上成长,从小过着一张口就吃沙、吃饭配沙的生活。1960年代,当地每年的沙尘暴天气可达320天,沙尘严重时,「早上都推不开大门,全被沙子盖住了,日子就是这么苦」。

正因为再也不想过这样的苦日子,唐希明大学毕业后,就投入治沙的工作。当时已有前人研发出「草方格」办法,将晒干的稻草插入沙地里,形成四边都是1公尺的正方形草方格,防止沙子风吹而流动。之后还要在草方格里栽苗种草才能形成永久固沙屏障。唐希明说,中卫市境内的腾格里沙漠看似表面干旱,实则深层有水分,但由于流沙松散,用铁锹很难挖出深坑,树苗难以吸收到深层水分,禁不住夏季高温就会干死。

唐希明先是研究出一种类似拐杖的工具,垂直对准草方格中央,将树苗根部直接插入50公分深处的湿沙层,将植哉存活率提高了25%,劳动成本降低了50%。

之后他将工具升级为类似电钻概念的版本,植物存活率又提高了20%。另外,他还将草方格的编织由人工改为机器,大大提高效率。透过固沙治沙的新技术、新模式,成功让沙坡头的植被覆盖率从1%提高到42%,沙尘暴天气从每年约320天降低到120天。

沙坡头也因治沙有成,开始种植苹果、葡萄等果树,同时也为发展文旅营造更好的环境,吸引中东等沙漠国家前来取经。唐希明拍胸脯保证,「没有我治不了的沙」。同样深受沙尘暴气候危害的蒙古,对宁夏治沙经验最感兴趣。2022年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前往蒙古访问时,还表示愿与蒙古积极开展防治荒漠化项目的合作,并支持蒙古「种植10亿棵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