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看台日食安風暴 北榮毒物部主任:3條件易孳生米酵菌酸
近日食安风暴不断,除了宝林茶室的国内首起「米酵菌酸」食物中毒外,日本小林制药公司的红曲保健食品引发民众肾脏疾病,据报导可能的问题成分为「软毛青霉酸」。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表示,「软毛青霉酸」资料鲜少,并没有明确中毒机转;而「米酵菌酸」在中性、低盐、温暖潮湿的环境较容易滋生。
杨振昌说,经查「软毛青霉酸」在安全资料表对于毒性没有特别描述,相关文献资料也仅有6篇,资料不仅稀少,对于毒性的着墨更少,仅有提到有抗疟疾的用途。然而,为何中毒的机转并没有说明,在动物实验中认为小老鼠有毒性,在小老鼠中,给予5毫克软毛青霉酸,有4分之1的小老鼠会在第三天死掉。
杨振昌说,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亚型产生的毒素。唐菖浦伯克氏菌在中性(pH6.5至8)、低盐(含盐量小于2%),以及温暖潮湿环境(20至30度)可大量孳生,特别是富含油酸的椰子、玉米、木耳、银耳等容易产生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的最低致死量约为1至1.5毫克,但在各文献中仍有差异。米酵菌酸的毒性机转为使提供粒线体能量的三磷酸腺苷ATP生成较少,让细胞无法进行能量交换。中毒者通常在进食后1至10小时出现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或水泻、全身无力等,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少尿、血尿、黄疸、意识不清、抽搐、 休克,并可能于症状出现后1至20小时死亡。
杨振昌说,米酵菌酸中毒无解毒剂,治疗上还是以积极的支持疗法为主。而米酵菌酸容易污染的食物,常见于制作过程谷、 麦类磨浆后未即时晾晒制作、或制作完毕未冰存致变质的淀粉类,例如河粉、凉皮、发酵玉米面、糯米圆等;或是干木耳、干银耳长时间于室温泡发,导致毒素大量增加;另也有案例为未冰存、保存失当的发酵薯类产品,例如山芋粉丝、马铃薯粉条等。
台北荣总职业医学及临床毒物部主任杨振昌表示,「软毛青霉酸」资料鲜少,并没有明确中毒机转;而「米酵菌酸」在中性、低盐、温暖潮湿的环境较容易滋生。本报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