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賴清德式團結風格發展 值得注意
赖清德当选总统以来,在多次演说中提及团结。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赖清德当选总统以来,在多次演说中提及团结。只是他对在野阵营喊团结,相关舆论多不买单。例如赵少康早早表示,团结是能不能感动别人来合作、甚至配合自己的事,从赖一路以来的行事风格,要做到团结,大概是缘木求鱼,只不过对在野党喊喊漂亮话给外人看罢了;也有媒体人指出,赖讲的是虚无的团结。
然而,赖的说法,真的没有影响力吗?其实他作为执政者,有很多工具可以操作成他想要的团结形式。而仔细观察赖的讲话,似乎已经勾勒出他的团结论述,也形成了某些共同行动了。
首先,在论述部分,是他在520演说里,提到「中华民国宪法」六字。外界评论多集中在赖如何借此对中共展开他的新两国论,但他其实是在对内呼吁团结时所说,位于第六项:「团结力量大,继续壮大国家」部分。赖说: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赖以中华民国宪法联系到两国互不隶属说法是很特别的。因为:一、前总统蔡英文谈到宪法,大多用于对中共喊话,称她的政府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及其他相关法律,处理两岸事务。这是用于对外,而非对内。如此用法道理很简单,因为绿营对于中华民国宪法,始终觉得那是在中国大陆制定,并不适用于台湾,就算真要应用,那也是策略性的。
二、蔡在对内试图表达团结台湾意思时,对称呼国家用语,后来逐渐使用「中华民国台湾」,兼采台湾、间或穿插中华民国等说法,赖虽在演说里也交错使用类似词汇,但在此却是用了中华民国来表达。
赖采取了与蔡不太相同的论述,但却奇妙的与蓝营有类似之处。过去惯常使用中华民国来团结国人者,其实是蓝营,甚至更进一步,使用中华民国或中华民国宪法,也是蓝营用以表达与中共形成共识基础的用语,此即所谓「一中各表」、「宪法一中」,甚至是「宪法九二」等。
当然赖在使用相关词汇时,许多用意与蓝营不同,也没全采蔡的说法,甚至使用了「希望中国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这种在过去重要官方典礼里,几乎未曾用过的奇妙语法。但赖把相关概念连结新两国论的使用,却出现两种意涵:一、混淆视听:蓝营过去多数以违宪批评绿营的两岸立场,绿营则顾左右而言他,回以中共鸭霸与当前民意云云,但赖此次却引宪法支持其两国互不隶属说法。了解宪法与绿营论述脉络者虽然明白其中蹊跷,但一般人民恐怕不容易分清,再加上能释宪的大法官全为绿营总统所提名任命,未来蓝营再批违宪恐怕也失去着力点。
二、把桥梁变成分离基础:过去蓝营以「一中各表」、「宪法一中」等说法,表达与中共形成的共识基础,近几年九二共识在台湾民意的反应不佳,甚至出现「宪法九二」等新词力图挽救之。但赖说法一出,似乎突破过去宪法在两岸中,多用于当作与中共展开对话的桥梁模式,而是转身变成连结两国论的引子。这是某种「一个宪法,各自表述」情况,继续下去,甚至可能有夺取近几年蓝营表述制高点的效果,也让人有种既视感,情势发展值得注意。
其次,在赖论述之后,台北政坛也能观察到出现某些行动配合团结之势。尽管国会改革议题看来热闹滚滚,朝野斗得不亦乐乎,但520后大陆军演与外交战议题,也使在野党必须表态。虽然过去面对外部压力的表态方向,在野党一向与执政党站在一起,但部分细节间还是有异,而现在如果注意到若干外交战场上的处理手法,某些台湾不同政党立场者表述的细节,确实看起来有更趋近现象。
之所以形成如此现象,其实也有其他力量配合结果:中共方面持续压缩中华民国空间,而支持两岸和平发展力量,缺乏有胸襟远见的领导人。否则赖才刚上台,就算有论述,许多工具还没来得及拿出来,他目前所言,更偏重于期待部分。
综合言之,目前呈现出的赖式团结风格,是要让在野党往他想的方向转。本文以两岸关系为例,看到赖对中华民国宪法的运用,把原本与中共展开对话的桥梁功能,一变为连结新两国论的起点。未来以中华民国宪法谈两岸的声音,要让外界辨认其真实立场,恐怕要花一番功夫,对中共来说,恐怕有更多的挑战,至于未来两岸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更崎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