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加快 “进村”,粤企瞄准装配式农房新赛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伍素文 广州报道
为推动建筑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工业化转型升级,2016年全国全面推广装配式建筑。在持续加码的政策导向下,各地纷纷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
在日前举行的2024年第十六届中国(广州)国际集成住宅产业博览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展上,绿色装配式房屋、MIC模块化集成建筑、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部品部件、绿色建材及装配式装修、钢结构材料等关键性技术与产品重点展出,市场对装配式农房、钢结构智造、可移动太空舱等关注度颇高。
当前,农村地区的新型农房建设热潮兴起,从数字技术公司到建筑相关行业,许多企业都瞄准这一新赛道拓展空间。有分析人士认为,装配式农房有望成为广东乃至全国农村建设的新趋势。
企业瞄准装配式农房赛道
装配式建筑主打一个“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汽车由千百个来自生产线上的零部件,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精密的焊接组装而成,装配式建筑正是要借鉴这种工业化、科技赋能的生产方式。
广州住博会有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广交会”之称。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现场看到,文旅、农房领域的装配式元素突出,建筑机器人、可移动装配式产品、智能建造技术等集中展示。
中集模块化建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集模块化”)自主研发的“CP System 板式混凝土系列产品”在此次展会上首次亮相,吸引了许多客商参观咨询。“所有模块在工厂已预制好,出厂时完成的程度可到 90%-95%,结构、装饰装修、机电、家具、家电都已提前安装,运输的时候像一个个集装箱那样,到现场只需要进行模块之间的连接和外墙装饰工作,可以减少现场作业时大量建筑垃圾的产生。”中集模块化工作人员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
茂名市东绿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主打轻质环保隔墙板等产品,针对“百千万工程”专门推出了装配式乡村别墅,确定图纸后10天就可以把毛坯房建好,两个月建设装修完一栋房子并交付使用。
据该公司展位人员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现在茂名市政府也积极跟我们这些装配式工厂沟通,要求新的民房采用装配式方式进行建设,确保民房建设质量标准及外立面审美得到提升,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居住质量和环境。”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构力数字建造事业部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刘晓颖在同期举行的论坛上谈到,农房建设涉及多部门、多层级、多主体,存在宅基地审批周期长,村民无法获取审批进度,农房图集不够直观导致使用效率低等难题。基于此,该公司利用BIM、CIM、GIS、AI等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打造农房全生命期管理平台,实现各方高效协同和数据支撑,目前已在湖北大冶等落地应用。
显然,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广东正吸引了不少像北京构力等公司前来寻找合作机遇。
多地加速装配式建筑向农村延伸
“我国农村房屋量大面广,长期以来,以农民自建、自用、自管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建农房面积越来越大,层数越来越高,用作经营的也越来越多,大量既有农房随着房龄的增长,安全隐患逐渐凸显。”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4月22日《关于加强农村房屋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发布,其中提出“各地要健全完善农房建设地方标准和技术导则,积极推进‘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现代宜居农房建设,因地制宜促进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
作为新材料、新工艺、绿色低碳技术等集成的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高质量、快速建造,缩短建设周期,节省临签费用等,因而近年来在多地的新型农房建设、城市改造中受到大力推广应用,并得到相应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譬如长沙3月底印发《关于开展装配式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非轻钢)、木结构农村住房建设给予适当奖补按照建筑面积平均奖补400元/平方米,最高不超过5万元/户。
衡水2023年全市装配式新建农房占全部新建农房比例42.3%,提出要加快培育装配式农房建设亮点企业,推动装配式农房建设在全市广大农村地区落地生根。
在广州,今年4月发布的《广州市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五年行动计划(2024-2028年)》就明确“在城中村改造安置房、机场三期噪音安置区、保障性住房和平急两用、‘百千万工程’等项目中优先应用模块化建造技术”。
从整个广东来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也积极推广农房建设领域的新型建造方式,推动农房质量安全、建设水平和农房风貌持续提升,指导各地开展绿色农房建设或改造,印发《广东省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行动方案》,举行广东省首届装配式农房设计大赛等。
2023年广东全年完成建设或改造绿色农房29260栋,积极争取省级财政资金支持,下达资金4亿元用于推广新建装配式农房等绿色农房建设奖补,为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和农房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博思数据提出,中国农村装配式建筑市场在不断扩大,发展潜力巨大,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居民对于新型建筑方式的接受程度有限;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施工条件、基础设施等相对较差,也给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未来仍需加强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