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转型多年,东莞首家A股上市公司粤宏远欲跨界“工业母机” 标的公司两度IPO均未果
1月3日,粤宏远(000573.SZ,股价3.43元,市值21.89亿元)开盘一字涨停,这家东莞最早的A股上市公司在前一日晚间发布公告,宣布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博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创智能)约60%股份,交易完成后,博创智能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公告显示,博创智能主要产品为智能注塑成型装备。粤宏远此前曾尝试多元化并在近几年多次提出转型,但观其历史,缺乏高端装备制造相关经验,“在团队储备方面,虽然公司没有现成的与之完全匹配的团队,但工作会做在前头,未雨绸缪,如并购顺利,应根据具体情况使团队保持稳定性,业务保持连续性、增长性,在此基础上或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市场需求”,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粤宏远方面如是解释道。
博创智能则早有登陆资本市场的想法,其刚在2024年6月终止了为时两年的科创板IPO历程,在此之前,2020—2021年间公司就有一次科创板IPO终止经历,2012年至2020年间还有4次上市辅导的尝试,最后均终止。
每经记者查询博创智能IPO材料了解到,该企业主营产品是注塑机,2020年—2022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9.35亿元、11.16亿元以及8.19亿元,与同时期的粤宏远相当。
不过,全球注塑机市场规模是千亿元级别,其中国内市场规模约占1/4,2022年在260亿元左右,国内注塑机龙头是海天国际(1882.HK,股价20.65港元,市值329.57亿港元),2022年收入达到123.08亿元,博创智能差距不小。
粤宏远早已提出转型,有较多尝试
据粤宏远介绍,为推动公司业务转型升级、寻求第二增长曲线,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收购博创智能约60%股份,目前交易尚处于初步筹划阶段。
具体方面,本次《股份转让之意向协议》签署对手方为朱康建、吴尚清夫妇,及其控制的广州伟康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共青城特利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海蓝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青城得胜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记者注意到,朱康建、吴尚清夫妇未直接持有博创智能股份,后四名股东的持股比例分别是34.22%、30.61%、9.69%以及2.00%。
“意向协议拟收购目标公司股权比例约为60%,最终还要以正式股份转让协议确定的比例为准”,对于股权之外的人员团队问题等,粤宏远在给记者的回复中表示,一般在收购股权中,人员团队方面的整合或者承诺等安排都是重要事项,这些需要在完成审计、评估等工作后,由交易各方进一步协商确定,并以各方签署的正式协议为准。
此外,粤宏远还表示,公司目前以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为主营业务,同时经营再生铅等业务。本次交易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公司将从传统房地产业务向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转型。
记者发现,粤宏远多年来一直在寻求转型的机会。例如,2023年9月的投资者交流活动上,有投资者提问公司在房地产业务的基础上,是否有考虑向养老地产、旅游地产方向发展,当时,粤宏远透露,公司曾作探讨,但养老、旅游地产项目开发成本高、资金回收周期较长,于公司而言匹配度不是很高,无特别优势。
此外,也有投资者建议公司转型新能源,当时公司回复称将在经营好基础产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产业转型以及考察包括新能源在内的其他新兴行业的投资机会。
在此过程中,转型装备制造的方向逐步走向清晰。到2024年5月的业绩交流会,粤宏远提及,探索转型方向倾向于国家支持鼓励、合适体量的高端制造类项目。
综合来看,此前多次的尝试中,粤宏远有煤矿、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再生铅等投资,其目前经营的业务繁多。2024年半年报披露,目前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住宅、商铺、车位、再生铅、原煤、工业区厂房租赁、水电安装及维护服务等。
博创智能两度IPO均撤回
粤宏远的尝试转型的时间里,博创智能也在多次谋求上市机会。
据博创智能IPO材料介绍,早在2012年9月,公司便与中信证券签订A股IPO辅导协议,并于当年11月在广东证监局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但2013年底,因当时公司尚无法满足中信证券的内核要求,该次上市辅导终止。此后多年时间里,博创智能先后尝试通过英大证券、国金证券、民生证券上市辅导,但均无果而终。
直到2020年11月,博创智能才首次向上交所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但在被抽中现场检查后,撤回了申请文件。2022年6月,博创智能再次冲刺科创板IPO。对此,每经曾以《10年4次终止辅导,博创智能再闯IPO:亚洲最大锁模力注塑机的制造商也有电动化苦恼》进行报道。
需要注意的是,最后这一次IPO,博创智能还更换了会计所,这也引起关注。问询回复时,博创智能解释称,撤回前次申报主要是因为拟对股权结构进行调整、证监会监管新规对保荐机构和公司律师核查工作的影响、公司2020年度境外销售核查难度较大,以及前次申报前期的销售环节存在部分单据瑕疵。
更换会计所方面,博创智能则介绍称原负责审计工作的项目团队内部人员出现较大变动,无法为公司的申报提供充分的时间和人手资源。
但最近的这次IPO,博创智能最终也在2024年6月撤回。
从公开材料来看,博创智能对外披露的收入数据截止至2023年上半年,最近一个三年一期(2020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数据分别是9.35亿元、11.59亿元、8.19亿元和4.15亿元,2022年有所下滑。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注塑机行业景气度受下游制造业景气度影响较大,同时,海外市场已经成为注塑机需求的重要增长来源,因此,若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会对注塑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市场规模方面,上述研报援引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2020年全球注塑机规模为994亿,2028年预计全球规模达到1414亿元,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5%。其中,2020年国内市场规模占全球市场规模的25.4%,2022年国内注塑机市场空间超260亿元,2017—2022年CAGR为3.79%。
东莞正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过去多年,东莞是“世界工厂”的代名词,但在近年已迈向深刻转型之路。眼下,粤宏远在多番尝试后所选择的高端装备制造方向,也是东莞着力布局的重点产业。
据南方+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东莞从“三来一补”经济模式起步,积极融入国际产业链,彼时大量资金在这里投资建厂,带动了经济迅速发展。到了1987年底,东莞已有“三来一补”企业2500多家,遍布全市80%的乡村,加工产品涵盖毛纺、服装、电子和玩具等15大类4000多个品种。
在此过程中,粤宏远扮演重要角色,其通过开发厂房和工业区,承接从香港、台湾等地向东莞转移的产业,其中宏远工业区开发便是所进行的最早业务。去年中旬,粤宏远董事长、总经理周明轩还在媒体采访中回忆,宏远工业区一度人潮汹涌、企业云集,1.2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约10万人在此工作和生活,“体量相当于一个小镇”。1994年8月15日,粤宏远在深交所上市,是东莞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全国第一批上市的乡镇企业。
实际上,如前所述,时代浪潮中的粤宏远经历多元化探索。但业绩却几番起伏,Choice数据显示,近10年中,粤宏远营业总收入最高超过12亿元,最低的时候则不足4亿元,2015年和2020年还出现亏损。
2024年12月末,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东莞市社科院联合发布全国首份以“制造美学”为主题的媒体智库研究报告,其中提到,背靠雄厚的制造基础和市场需求,东莞一直积极拥抱智能制造,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正加快发展以工业机器人、工业母机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展望2027年,东莞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将达到6000亿元。
高端智能装备,是否能成为粤宏远打开新局面的一把钥匙?后续如何借此参与本土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粤宏远方面回复记者称,公司作为众多上市企业中的一员,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未来公司也将按照企业经营所需的要素加强投入,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城市经济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