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溪河道曾乾涸 民團發動護魚

2021年5月,浊水溪床干涸,持续1个多月,没水灌溉被迫休耕。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极端气候下,不只东部出现断流,近年西部浊水溪也曾河道干涸见底,鱼尸遍野、鸟兽逃散,当地民众说这是百年未见旱象,对河川生态也带来冲击。所幸靠近出海口的麦寮地区保育人士发动护鱼,同时借机扑杀外来鱼种,成功保育,但仍呼吁政府要善加开发伏流水。

2021年5月全台笼罩半世纪来最严重干旱,浊水溪从云林县二仑乡自强大桥以西的下游段,河道干涸见底窘态。回顾当时旱象,二仑乡钟姓老农说,在浊水溪河床区耕作4、50年,不曾见过这么大一条河全干涸,还持续1个多月,没水灌溉被迫休耕,实在真惨。

长期投入浊水溪生态保育的麦寮乡民代表吴明宜也说,当时鱼尸遍野、鸟兽逃散,他们发动护鱼行动,幸好河床地底伏流水丰沛,高滩地凿有37口深井,保育团体动员把大量鱼群引入高滩地水池,才保鱼类幸免于难,并借机清除琵琶鼠鱼等外来种,算是成功的保育行动。

吴明宜说,多年来官民合作推动河川保育,中央更以「经费无上限」绿化除沙,已见成效,目前生态盎然,野鸟团体调查,每年吸引逾2万只候鸟群聚,更有大冠鹫、燕鸻、黑翅鸢等,目前也有146只黑面琵鹭栖息,甚至出现世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四河局还建造8公尺高的「巢塔」,已吸引6只东方白鹳留栖于此。

吴明宜说,浊水溪早年生态丰富,曾出现石虎、白鼻心,更有濒危植物苦槛蓝,虽说上游集集拦河堰改变浊水溪生态,但事在人为,只要用心维护,生态还是会回来,只是大旱断流的天灾须提早防范,以实际经验,河岸伏流水广为开发,方可救生态危难,才是长远之计。

对于水源维护,仑背乡长李泓仪认为,为避免旱季干涸迫使农业休耕重演,可在沿岸大量开发滞洪池或伏流水来「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