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诚、证交所与AAMA 合办「证在小聚-数位云端场」
▲左起数位发展部数位产业署简任技正李楷元、创业者共创平台基金会执行长陈英姿、台湾证券交易所总经理简立忠、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营运长徐圣忠、普华商务法律事务所资深律师钟诗敏。(图/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提供)
记者陈莹欣/台北报导
由台湾证券交易所主办的「证在小聚」系列座谈会,继5月份生技场后,于7月18日再度携手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及创业者共创平台基金会(AAMA)协办「证在小聚-7月份数位云端场」,多位产官界代表齐聚交流,聚焦数位云端产业动态与洞察未来契机,解析企业如何透过政府关键资源,进入资本市场开创新局。
证交所总经理简立忠莅临致词指出,证交所向来扮演助力产业发展的关键角色,并思考如何从前段就带领企业走得更久、更远、更滋润。2023年申请上市家数创下近10年来新高,筹资金额更改写历史最高纪录,与全球主要市场均呈现衰退的状况相比之下,台湾IPO市场表现相当亮眼。截至2024年6月底,上市新经济市值突破1兆元,其中数位云端市值高达1,336亿元。证交所将持续以「双引擎」(一般板及创新板)的方式,透过资本市场的力量,陪伴企业成长茁壮,驱动台湾下个黄金10年的经济成长。
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服务营运长徐圣忠表示,随着生成式AI问世,人工智慧、云端解决方案,更加速驱动全球数位转型历程,掀起新一波科技浪潮。台湾在全球供应链扮演关键角色,以丰沛人才、完善的产业生态系为根基,站在这波浪潮的最前线。因应随着产业生态变迁,在政策支持与交易所推动下,「数位云端」等新经济产业纳入挂牌类别,将有助于带动资本市场产业多元化发展,透过发挥群聚效应及聚焦投资人关注,有望打造台湾下波护国群山。资诚未来亦将持续致力于推动数位云端等新经济产业进入资本市场,与企业共同携手,以创新科技接轨国际,厚植台湾经济成长动能。
创业者共创平台基金会执行长陈英姿表示,AAMA 台北摇篮计划以培育台湾下一代具指标性创业家为使命,至今已迈入第13年,成功协助超过300位创业家,其中有68家企业,规划在未来1至5年间进入资本市场。AAMA来将持续衔接创业家与资本市场,并与证交所持续密切合作,从资金面、政策面共同推动台湾创业生态系。
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二部高级专员冯淑敏表示,台湾上市公司于国际市场表现优异,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统计,TWSE于全球80个交易所中,成交值与市值排名分别为第9及14名。TWSE双主板具备「Home Market」主场四大优势:(一)外资青睐,投资比重维持在4成以上;(二)以创新、永续形成产业新聚落;(三)透过造市引资,借此提升企业估值及价值链;(四)链结公部门资源,组成新创国家队,以资金活水助攻创新企业筹资。
冯淑敏表示,懂企业的TWSE团队,透过「保母式服务」的一对一辅导窗口协助企业规划上市,亦持续聆听业界声音,滚动式调整、放宽创新板规范。创新板开板迄今,累计27家申请送件,挂牌中之17家企业市值达1,913亿元。展望未来3至5年,TWSE期望达成创新板累计送件80家公司的目标,更希望以上市主板双引擎力量,让不同规模、特性产业的公司,有机会一步到位找到适合的资本市场板块筹资发展,带动台湾产业能量傲视全球。
因应全球供应链持续重组,政府提出五大信赖产业为台湾下一波经济发展关键,软体更是其核心驱动力。数位发展部扮演驱动引擎的角色,带动台湾软体产业发展。在「台湾数位经济发展与产业推动措施」专题环节,邀请到数发部数位产业署简任技正李楷元莅临分享。
李楷元表示,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有6家皆是以软体为核心的巨擘企业。现在正是台湾软体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台湾7,000多家新创中,过半为纯软体新创,前三大领域为SaaS解决方案(15%)、电商与零售(9.8%)及资讯安全(6.7%)。此外,在政策加持下,台湾数位企业加速出场,2021年新增数位云端分类后,带动新一波挂牌高峰,截至2023年底,共有60家数位产业企业(包含40家资讯服务及20家数位云端企业)。政府是协助产业发展的最佳伙伴,数发部将持续透过「三支箭」(防诈、数位韧性、数位经济)政策,推动台湾 AI产业链整合,结合软体及资安产业,让数位经济产业成为下一个兆元产业。
近年数位转型发酵,持续推升企业上云及产业转型。根据PwC Taiwan《2024台湾企业领袖调查报告》,全球接近七成、台湾超过五成的企业领袖,都认为AI在未来3年会影响企业与员工的发展。企业领袖几乎压倒性的同意,生成式AI能够扮演驱动效率、创新及转型改变的触媒。
随着AI技术发展,大数据搜集相关之新型态法律议题、监管机制受到国际高度关注。普华商务法律事务所资深律师钟诗敏于「AI的法律监管趋势」分享中提到,除了欧盟人工智慧法案(AI Act)已于今年立法完成,并将陆续生效实施之外,其他各国也持续关注如何平衡人工智慧的发展与管制,或有从风险导向出发的全面监管模式、也有重视应用导向的行业监管模式,又或有加强建立管理标准等模式。
在「AI创作时代」下,企业如何在AI技术创新研发与隐私、智财或是劳工等不同权益保护间取得平衡,亦是重要课题。钟诗敏提醒,企业在「AI导入及使用流程」当中,也应留意法遵管理议题,建议提前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适当的治理政策」与「问责及管理制度」。企业如有相关需求,宜尽早与专业律师团队讨论,提前规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