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国家级高端人才、世界名校终身教授!湖北名校这一学科,迎来百年!
锦时求梦,百年求索
求知力行,永无止境
从几何的线条到小数的精确
从微分的奇妙到积分的深邃
一代代华师数统人
探寻着“数”的奥秘
徜徉于“学”的海洋
追求真理,奔赴教育事业
勇攀高峰,投身科研领域
传薪火,启未来
今年,是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100周年。10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学科创建100周年大会暨创新发展论坛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举行。庆典期间,还举办了前沿交叉科学论坛、数学学科创新发展论坛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田刚、席南华、江松、张平文、张继平、方复全、陈松蹊、田野、沈维孝,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执行所长辛周平,香港理工大学教授杨彤,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校长彭双阶出席本次大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非线性分析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数学物理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以及各兄弟高校、科研院所数学领域的一百余位专家学者,华中师范大学各职能部门、学院(部)负责人及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师生代表参会。大会由彭双阶主持。
百年薪火,初心如磐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学科是华中师范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其前身数学系可以追溯到1924年华中大学理学院下设的数学组。1952年10月,由华中大学理学院数学组与原湖北省教育学院数学科合并成立华中高等师范学校数学系。数学系首任系主任由首届中国图论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图论创始人之一的李修睦教授担任。
华中大学院系设置(1924年)
1953年至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学科走过了它的早期成长阶段,这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岁月。在这段时光里,数学学科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为学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根基。他们以智慧和热情,浇灌着这片知识的沃土,让数学的种子在桂子山上生根发芽。
在这段岁月中,学科方向初具雏形,学术力量不断汇聚,研究成果初步显现。2002年12月,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成立。这些年来,学院以其稳健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为数学学科和数学教育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世纪流转,潜心育人
历经百年的耕耘,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从当年的数学组发展到如今的一院三系四中心,形成了数学、统计学两2个一级学科(数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1%),数学与应用数学(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统计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经济学交叉班3个本科专业的学科专业体系。
从1952年恢复办系的13位专业教师、400余名学生,发展到如今100多名教师、2000多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学院现有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教师中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者等学科带头人40余人次。近五年来,学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包括国际顶尖数学期刊CPAM、JEMS、JDG在内的各类SCI期刊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10部;还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在这百年发展历程中,学院致力于面向数学或数学教育发展的未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和信息技术素养,积极探索“学生中心”的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大学生数学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等比赛中屡获大奖。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中有10位国家级高端人才、1位钟家庆奖获得者、1位全国百优博士论文奖获得者、1位全国百优博士论文提名奖获得者;一批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研究骨干,其中包括在耶鲁大学、迈阿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担任终身教授的优秀毕业生;还有大批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中学校长、数学奥赛金牌得主的教练员。
在华中师范大学数学学科的百年征程中,华师数统人满怀新志,擘画蓝图,秉承“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继承并发扬“团结、务实、进取”的数统精神,自立自强,不断躬耕教坛,培根铸魂。未来,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持续全面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以科研赋能,推动教育协同,不断推进数学学科的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头条号: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华中师范大学官网/官微
#湖北##数学##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