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影金门》汇集台湾老中青三代摄影家 共同勾勒金门印象

Ladies Chatting, 2006 (Bernard Bordenave,包德纳提供)

金门-和平以后, 2015(庄灵提供)

浪子诗人郑愁予作品-31, 金城镇, 2006(徐钦敏提供)

陈秀霞, 823砲战受害人, 金门模范街, 1998(黄子明提供)

水头沙岸-2, 金城镇台电塔山电厂卸货码头, 2001(洪世聪提供)

风云01, 烈屿乡大胆岛, 2019(蔡文祥提供)

采蚵妇, 金城镇金城夏墅海边, 1974(张国治提供)

越南特使杨文明将军在金门放气球, 1964(许捷芳提供)

金门海边 no.06, 金城镇, 2015(江思贤提供)

因国共内战及两岸对峙,金门曾实施戒严长达43年、战地政务实验36年,生活中许多权利、事物受到限制,例如拍照、篮球、通信等,这些可能泄漏军机或偷渡的工具,在金门人生活与记忆被迫「缺席」,虽是遗憾,但也是文学与艺术创作泉源,金门出身的教授、诗人、艺术家张国治成长的经验,促使他在耳顺之龄,以文艺复兴使命感,回乡催生《醉影金门》主题摄影暨文件展,以另类形式弥补生命中的缺席。

早年金门乡亲对外交通仰赖军方,许多人都有搭乘海军运输舰的经验,张国治表示,舰上汽油桶、各种物资与人员挤在一起,视觉、嗅觉、听觉与味觉交互作用,当时因军管且贫穷没有相机,只能用速写来记录,若有相机,他一定可拍出很棒的照片;小时候在家族祠堂上课也没有留下照片,但直到他近年看到徐宗懋整理金门基督教会牧师在祠堂上课照片,消失的记忆立刻被唤醒;所以,摄影不仅在记录、发现,也是评价事物的媒介,这次策展他特地选择影像、文字、口述、书信和手稿并陈,透过不同载体共同建构近一甲子的金门记忆与容颜。

《醉影金门》汇集老中青三代,参展者包括现年91高龄,曾任外交部摄影官40年的许捷芳,他见证本国外交史,也纪录1965年左右外宾至金门参访的珍贵影像;服役时担任医官并亲历823砲战的前辈摄影家黄伯骥,用口述记录战火下的金门;花岗石医院院长赵善灿少将的女儿赵孝萱,提供父亲留下的金门医疗工作的文章;知名摄影家庄灵提供大哥庄申于金门服役期间,与父亲庄严(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及台大教授台静农讨论发现汉砖的书信;张国治高一时用租借相机所拍摄的第一卷底片,将首度展出;摄影文物收藏家陈祐明展出典藏的金门影像作品,其他还包括颜明邦、蔡文祥、包德纳 (Bernard Bordenave)、江思贤、徐钦敏、张哲榕、黄子明等影像创作者,分别用不同视角与观点,呈现他们眼中的金门。

张国治以带有诗意的《醉影金门》为展览定名,凸显金门酒香远近驰名,策展团队包括金门女婿、北科大助理教授吴宇凡、台艺大副教授姜丽华、台湾摄影博物馆文化学会前理事长洪世聪等人,近百件摄影作品依其脉络,分为「战史踪迹迷」、「浯洲吾民样」、「艺忆人文风」三主题,首展自10/23至11/3日在金门登场,另安排12/1至12/12,在新北市中和「八二三纪念公园」的国立台湾图书馆4楼双和艺廊展出;两地展览期间配合举办座谈,金门场当天讲座主题为「捕捉那暗室中晃动的影像─从《醉影金门》看摄影档案的征集、整理与脉络建构」,在双和艺廊参展者将分享视窗下的金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