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万名女技师的东郊到家,已经开始IPO了

近日,上门按摩品牌东郊到家创始人汤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东郊到家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正在推进中。

新闻一出,震惊全国。

因为在许多人脑海里,按摩往往与色情擦边有所关联。

而这家宣称拥有超3万名技师,“24小时随叫随到”,注册用户超1000万的上门推拿O2O服务平台,从重庆创业起飞,如今已经覆盖了全国47个城市。

成功的背后,许多人都认为与涉黄有关。

今年315期间,东郊到家还被福建卫视《现场》栏目直接点名“涉黄”。

有的网友发视频称,东郊到家技师在基础的按摩结束后,会触摸其隐私部位,要求“加钟”。

“小哥哥,加个钟嘛,哪怕升个级。”

我们不生产技师

只是技师的搬运工

从我获得的东郊到家BP书来看。

东郊到家自称为“专业、绿色的”互联网+大健康服务专家。

东郊到家的经营数据,十分亮眼,2023年GMV(商品交易总额)是21.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150%,订单量服务突破1000万单,同比增长130%,平台用户也突破了1000万人。入驻的商家达到了30000家。

看GMV,实现业务涌现的节点,也就在2022年开始

计算下来,人均客单价达到了268元,复购率达到了30%以上。

这些数据解读起来很有意思。

首先,268元,超过了东郊到家比较基础的218元/小时的中式按摩项目。

意味着一个新来的顾客,在决定在东郊消费的时候,他要么选择花钱升级项目,比如说398元/小时的泰式按摩,要么觉得意犹未尽,选择加钟。

除此之外,复购率达到了30%。

也就意味着,有着持续按摩需求的人,在用了东郊到家之后,享受到了这个平台所提供的无法替代的行业优势,选择继续在东郊到家消费。

东郊到家的O2O经营模式,其实十分简单。

有点像搞家庭维修的O2O平台啄木鸟,最近也宣布正在推进IPO。

就是平时咱们洗衣机坏了,水管漏水了,不知道找哪请人维修,又怕在路边找的会被宰,于是选择了在啄木鸟平台进行撮合,选择信用高的维修工上门维修。

而啄木鸟则于其中作为担保方和信息互换方赚取价差。

从这个角度分析,东郊到家作为一个按摩O2O平台,其优势也很大。

比方说夜深人静了,你出差在酒店呆着,腰酸腿痛的,突然一张小黄卡从客房门缝中飞了进来。告诉你有周边的按摩服务,价格便宜,还开发票。

你的想法不是像吃路边摊烤肠一样,选择试试,而是诸多问题浮现了出来。

有没有可能是骗人的?

有没有可能不卫生?有没有可能额外收费?

早年央视新闻评论市场黄色乱象的截图

本来想按摩的你,不想节外生枝,于是选择了极具口碑的东郊到家。

号称绿色专业的东郊到家平台,广告在电梯口、抖音、停车场随处可见。

看似正经的工作服,长相得体的技师,操作了得的手法,令人心驰神往。

下载完之后,看看好评率,再看看优惠券,让人信心倍增,随机下单。

其中的技师选择也十分清晰,你当即选好了一位218元一小时的专业中式按摩技师。

1个小时之后,服务完成,平台点评,送优惠券,完成了一次O2O交易。

用第一性原理来审查,东郊到家成功的原因,就是解决了这个行业的信用处理难题。

东郊到家将附近缺乏信用(金融学意义)、缺乏客源的技师收拢进平台,然后通过资本扶持的流量投放,定点推送到潜在客户面前。客户在流量支撑的信用担保之下,提供消费诉求,至此完成了商业闭环。

买卖二手去闲鱼,维修找啄木鸟,送快件找闪送,按摩找东郊到家。

这些都是信用问题的解决典范。

就好像当你在大街上便意涌来,想要及时解决的时候,你不是四处找人问询公厕位置,而是寻找这个标志⬇️

仅仅做到这里,真的一劳永逸地解决信用问题了吗?为了贴近更真实的按摩业市场,我们的信用模型是不是要进一步增加变量?

信用层,东郊到家之于按摩,就像麦当劳之于公厕行业的地位无可动摇。

但经营风险层,东郊到家更像农夫山泉。

我们不生产技师,而只是技师的搬运工。

但技师不是矿泉水。

水就是水,H2O,性质无可改变,农夫山泉里要是装尿。

消费者看得出来。

可消费者在线上选择技师,就跟薛定谔的猫一样,消费者测不准实际落地的服务效果。

消费者的考察通常有两个方面。

一是看前言。

看看这个技师的专业领域、有没有拿过什么按摩金奖啥的。

二是看照片。

但问题来了,业务能力可以编辑,照片可以P。

而且东郊到家真的有P图团队。

结果就是,我们可以在黑猫投诉上,看到各种各样对东郊到家的口诛笔伐。

说加钟能“打飞机”,加了之后发现不能,要投诉。

真人与图片严重不符,要全额退款。

“本人看上去两百斤。”

“买了法式按摩2小时,技师一个小时就跑了。”

伴随着东郊到家的“技师测不准”定理,衍生出来的领域又是一块大肥肉。

跟球鞋测评一样,东郊到家有技师测评。

直接测评各地技师,然后拉出一个excel表格,供追求更确定性的用户选择。

比如说这个⬇️

由于技师测评和衍生的行业黑幕不是本文的重点,故不在此展开。

除了技师测评业务兴起之外。

还有其他的按摩品牌,直接将“技师照片与真人相符”作为卖点。

比如说“按个摩”,就有“爆照专区”,有顾虑的用户可以花600摩豆(6元人民币)看技师现拍照片,满意后再下单。

类似蹭着东郊到家热度的产品层出不穷。

甚至制作按摩app、打着按摩的旗号做电诈,都成了几个风口财路。

不论如何,东郊到家的成功似乎铸就了一个多赢的格局。

1、客户遇到按摩过程中衍生的诈骗投诉,大大减少,至少我翻遍了网上的投诉,没看到说被仙人跳等情况发生。

2、技师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由于可以随时接单,随地上门,技师的时间更有弹性了,不会只局限在店里服务。

3、服务成交率高,就是说购买、结束,是一个完整的体验。

不会说你在大街上买炒饭,城管来了摊主直接跑了的情况。

有媒体说东郊到家疯狂吸血技师、压榨技师。

从道德制高点上开火,确实如此,没毛病。

这些技师为啥不考个985上个体面工作呢是吧。

但短期来看,商业社会,现状就是市场上存在着这么多技师,她们的人生出于不同的原因,最终走上了按摩的道路。

原本只能在足浴店服务小范围人群,东郊到家虽然也是利益出发,也是大量抽成,但不论如何,由于给技师提供了更好的点对点客源、信用,也让技师得以赚取更多的收入。

4、东郊到家从中抽成,IPO在即。

5、足浴店、按摩店也解决了客源问题,原本需要给老顾客让利,支出大量销售费用的他们也从平台的发展中获取了回报。

看似实现多赢的东郊到家,真的是按摩O2O的领军人物吗?

按摩,旧世界的瓦解与O2O的新生

经常按摩的人,肯定会知道,在技师总是千方百计的要求你“加钟”。

而且,你要是想老老实实按个摩,选择不加钟。

技师可能会脸一黑,随便按按就走了。

所以说如果技师问你要不要加钟,你就真得加钟。

就跟美国的消费文化一样,问你要不要给小费,不是疑问句,是祈使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的按摩市场,看似历史悠久,从商朝就有了类似“按摩”的甲骨文记载。

甲骨文“拊”字,拊就是“揗”,就是一个人用手在为另一個人腹部作抚摸的动作

虽自古就有按摩,但现代市场教育依旧不足。

按摩经常被等价为推拿+软色情。

结果就是供需双方都吃力不讨好。

想要老老实实按个摩的客户,不得已去找朋友推荐的盲人按摩之类的店铺。

想要不老实按摩的客户,又同样得选择那些看起来不太正经的店铺。

与此同时,就要求技师不仅得学会按摩,还得学会其他技巧。

导致一个不正规的按摩店,底层的不掌握熟练技术的按摩师傅,月工资水平可能和头牌按摩师傅差距足足10倍。

底薪是6000~12000元不等,这位金牌技师工资直接干到了60000元

本质是劳动市场供需问题。

就好像在家里没人想吃的土特产,带到高中宿舍就会引发哄抢一样。

由于渠道没有打通,按摩的供给方无法全然供应给需求方。

市场环境决定了市场生态。

技师的收入分为两部分,底薪+抽成。

由于是服务业,那么服务好的和服务差的收入差距就会很大。

知乎用户@小粉灯 就曾晒出一个某店工资账单,业务好的一个月14350元,业务不好的一个月就只有6715元。

按摩业的客户具有着周期性质。

他们必须在一瞬间突然获取了可观的收入之后,满足了基本的温饱需求后,用额外的钱去选择按摩这类闲暇。

比方说包工头拿到了工程款回款,搞土木的年终奖多拿了一个月薪水,想选些不同的项目犒劳自己。

那么这一行业的客户就具有着以月为单位,甚至是以季度为单位的周期性。

你喜欢按摩,你能天天按吗?

就好像是你喜欢自助餐那种丰富、满足、多元的快乐,让你连吃一个月,你可能就吃成了魔兽争霸里的憎恶。

但按摩店的成本支出是每分每秒的啊。

店面装潢老化了,就会大大降低客人进来的欲望。

技师也必须丰富多元化,因为客人的需求是各不相同的。

人力成本,所有员工每天都要一日三餐,由于客户的周期性,就必须带来更多客户,导致销售费用也会大大增加。有些会所甚至会出现销售赚的比技师多出非常多的情况。

还有水电税费等等固定开销。

这些结果的加总,就是降低可以降低的技师的固定工资,让她们不得不通过“加钟”的方式,来“压榨”(金融学意义)客户的收入。

比如说以下是一些会所的奖励制度,加钟费用从100元~200元不等。算是将加钟的40%~50%的收入分成给技师。

那这种通过赚取奖励获取大部分工资的形式,就会导致一个结果。

劳动者们的收入分配不均匀,达到普通水准的技师收入反而会下降,但牛逼的技师收入就会相对较高⬇️

进一步催生的结果,就是劳动者们的恶性竞争。

毕竟顾客就那么点,他选了甲,近期内就不可能选择乙。而且每个人按摩的时间需求是有限的,我按了2个小时,基本按透透的了,我要真加钟按个4小时,那不是按摩了,那是体罚。

所以选择提供色情擦边之类的特殊服务,就是这个行业某个灰暗面心照不宣的原因。

像是有网友爆料自己的经历,在水疗店,有的技师为了赚更多奖金,就会做一些擦边的行为⬇️

所以说,传统按摩会所本质是一个很脆弱的行业。

店的地点是固定的,辐射的半径是有限的,技师的支出是不断在流动的,客户是不稳定的,甚至技师本身也在不断流动,在这行业,有的会所进去是得先缴纳保证金、培训费用的,只有呆满了一定时间才会偿还给你。

还有相应的行政风险、治安风险等等,让这个行业急需“革新”。

如果市场盘大了,有没有可能技师收入增加了,然后行业内灰色的业务就会减少呢?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解决客户问题、安全问题、信用问题、空间问题。

东郊到家并非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早在15年期间的互联网投资热潮,就有许多公司押注按摩行业。

比如说2015年,一家叫做“熊猫拿拿”的按摩O2O平台,就拿到了6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服务特点,就是带床上门,让你能随时随地享受按摩。

看着都是非常专业正经的推拿师,价格也还不错。

还有一个2015年,自称约了101个女按摩师后,创业O2O平台“功夫熊”的孟军贤。

在北京每天业务量是几百单,自己也手握50多名推拿师。

类似的还有点到、华佗驾到、点妙手、舒服吧、来e掌这些o2o按摩平台,都在2015年左右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大有瓦解传统按摩市场的势头。融资水平比“东郊到家”好的比比皆是。

但结果就是这些app一个都没做起来。

为什么呢?商业模型不是很好吗?

我们做一个平台,店家在里面入驻,技师能接的单多了,店家也省钱,我们也能从中获取手续费,难道是我们不够擦边、不够性暗示?

绝对不是如此。

可能有人期待一个十分牛逼的答案,但答案很简单,就是做按摩O2O的太多了,竞争太卷,没有一个大的产品做起来,最后全部死了。

图片AI生成

就好像日本战国时代,群雄并起,结果牛逼的全拉了,你说他们凭啥输啊?我只能说就因为大家卷的太厉害了。

武田信玄带着大量兵马准备去灭了织田信长,结果半路生病死了,说是胃癌。

被称为军神的上杉谦信,在手取川之战打扒了织田信长的柴田胜家军队,不可一世,结果49岁酒喝多了脑溢血死了。

最后把日本主要对手都熬死的织田信长,兴高采烈地带军队京都旅游乱建,被手下给杀了。

最后谁统一了天下,几乎啥事没做,全程龟在自己家里的德川家康。

可以说,群雄并起的时代,群雄运气都不好。

按摩O2O也是如此,看起来像是火枪打骑士的一边倒的战争。传统按摩业有着天然的劣势。

但大家都要优先做大自己的O2O平台,就导致什么?

1、平台技师稀释,平台需要大量的技师维系自己的业务丰富度,就必须付更多的钱来招聘技师、让利与本地店合作。

2、平台顾客稀释,为了拉新,就得给顾客大量补贴,我记得当时某个app有过一单19.9的按摩服务,当时还小,没试过。

3、平台流量稀释,当时还没抖音,流量费很贵,由于各种按摩app同一时间都在推广,就导致推广费用极高。

结果就是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之下,以及有着更好的投资标的之下,几乎99%的按摩app都倒了,剩下的也不成气候,一蹶不振,拉了。

事后,东郊到家也在自己的商业计划书中,用图标记录了这段故事的发展。

探索期(2010年~2015年):上门推拿因其灵活性,私密性而受到关注。

也同样用一句话记录了失败原因。

震荡期(2016年~2018年):服务平台数量增加,盈利模式被质疑,行业出现洗牌现象。

是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竞争的人多了,结果不是活出来一个,而是全死了。

就好像全中国都搞衡水教育模式,看起来大家的学业水平都会提升,但结果就是大家因为用命猛刷题,所有人的身体素质都下降了,整体学业水平都拉了。

那问题来了,东郊到家后手做,就是他成功的本质原因吗?

最后一个吃螃蟹的勇士

东郊到家的创始人是汤帆,毕业于重庆工商大学,大学就读的是健康管理专业。

不过,毕业后,汤帆没去做推拿,转头去了百度、360做PC端软件的产品代理。

随后汤帆开始创业,开发游戏、运营智能按摩椅、装修辅材等项目,结果都没啥水花。

汤帆其人

后来汤帆想着,自己能不能也搞个推拿平台,既然送外卖的、送快递的都能上门服务,按摩也可以啊。

于是他就开始做了,从立项开发系统到上线,用了9个月,东郊到家问世。

起初东郊到家尝试线上+线下结合的经营模式并不顺利,一问世就拉了,上线后没技师入驻,公司自己聘请了30个技师。

技师有了,客户不来,汤帆只能先做做熟人生意。

“大哥你试试呗,小弟我最近做了个推拿平台,家里简单按按,不用乱跑了。”

结果大哥们都回绝了。

“2019年的日接单量不足30单,账面亏损300多万”

主要原因就是不安全。汤帆直接愁了,咋不行了呢?项目直接陷入了僵局。

但中国有句老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020年伴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东郊到家的现金流也面临了严峻问题。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从2020年1月到3月,东郊到家一直无法开工,加之研发成本、运营成本、推广开支、工资等各种费用,月度最高曾亏损60万,一年多累积亏损了500多万。

但与此同时,东郊到家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1、我们知道当时电梯里总是能看到东郊到家的广告,本质是因为电梯广告因为疫情影响,价格主动大幅度降低。

比方说行业龙头分众传媒,2022年第四季度归母净利润6.4-7.2亿元,同比下滑61.0%-56.1%。

那为了维持生计,这些线下广告就得大幅度减少价格,这给了东郊到家推广的极大便利。

于是你在男厕所、电梯口等地方,都能看到东郊到家的广告。

一联想到啄木鸟、美团啥的可信品牌都会在电梯做广告,市场对东郊到家的信任度也逐步上升。

2、疫情影响下,由于通行不便,会所、按摩店这些线下场所承受着巨大冲击,他们为了获取客源,开始主动入驻东郊到家平台。这就不再是2015年按摩平台找会所的年代了,这些会所为了生存主动委曲求全,攻守之势异也。

3、市场上,顾客对按摩的需求依旧存在,由于许多人出差减少,在家中的时间延长,他们看到广告之后,就会自发选择东郊到家来获取按摩服务,这又进一步增多了东郊到家的客源。

可以说,一场疫情,东郊到家躺赢,并不是暴论。在其App的介绍中,“累计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人,入驻签约商户技师破3万名”的宣传语令人瞠目结舌。

时至今日,东郊到家的O2O模式,一边聚集按摩需求的用户,进行信息撮合,另外一边聚集按摩师傅。

这种轻资产的模式让东郊到家的收入水涨船高。

而为了解决技师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东郊到家随后又开发了“师门系统”,其实就是类似老带新的工会式利润分成+培训模式。

不仅快速地教会新人业务技巧,比如如何吸引客人加钟等等问题。而且也大大削弱了传统门店的力量,用“师门”取代“会所”,从原本的技师-会所-客户的链条,改造成 技师-师门-客户的链条模式。

但由于资料尚不全面,大家感兴趣,点赞高的话我们会进行采访做深入探讨。

总结而言,东郊到家确实是顺势而为的一个成功玩家。

但你说真的值得全盘学习吗?我觉得不尽然。

就算不拿道德进行审视,从商业角度进行审视,东郊到家的涉黄问题依旧必须解决。

一方面是你企业的商誉、合规问题会大大影响估值。

另外一方面,如果主要业务依靠涉黄赚钱,那么这个经营壁垒是很脆弱的,任何一个决定做涉黄产业的男女,只要有点姿色都会对这个平台进行冲击。

彻底转型势在必行。

除此之外,东郊到家IPO之后,那确实让所有的管理层财富自由了,但下一个问题是,5年后呢?

那些2015年失败的按摩品牌,那些决议加入作战的泰按摩之类的新品牌,也准备说服投资人上好子弹,再次问鼎推拿。

对此,我只能说一句,war war never change。

作为一个按摩爱好者,我只希望资本的战争越激烈越好,我们的大额补贴,才会越来越多。

游戏《辐射》经典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