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章 钱多了也头疼

1273年,5月6日,中央市,管委会大院。

郑绍明说钱多到头疼,实际上并不夸张。

一方面,管委会手里确实有很多钱可用。

虽然从南宋取得的赔款尚未最终确定,但至少也有一千万元的规模,这已经相当于管委会如今一年的财政收入了。而且,这笔赔款并不单单是财政意义上的数字,而是真正的真金白银赤铜等硬通货,若是把这些硬通货投入已经有了雏形的东海金融系统中,更是可以撬动起数倍的资本。

不仅如此,东海金融体系到现阶段为止运行得仍然比较保守,若是把后世那些“先进”的金融工具学几样过来,即使不投入新的硬通货,也能挤压出不少资金来。

但另一方面,这笔钱也确实很头疼。

与平日取得的税金不同,这笔新增资金并非是从民间挪到管委会手里的,而是凭空多出来的,这就很有问题了。花钱倒是很爽,但稍不小心就会拉起通货膨胀——这还倒好说,要是有更严重的连锁反应,那可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在拍着胸脯对军方保证了预算后,转头郑绍明就召集起了财政金融口的若干人士,商议起了更深层次的问题。

“……如上所述,至少金融安全是有保证的,毕竟我们不是凭空印钱,而是真的有硬通货作保的。市面上的各类票券会增多,但持有人能像往常一样及时足额兑换到银元或钱牌,这就不会降低市场对票券的信心,嗯,说不定反而会增加。但是,我也不得不指出,票券与银元的比值有保证,不等于就不会通货膨胀,现在一银元买匹布,以后可能就要两元了。”代表联储局的孔嘉谊在列出一大堆图表后,最终得出了这个结论。

郑绍明叹了口气:“所以说,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啰?但这也没办法,是非常时期不得不付的代价。那么,问题只是,我们能承受多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孔嘉谊无奈地按了按头:“即使金融系统已经运行这么多年了,我们也仍不敢说自己就认清了它的规律。我只能猜测一个大概的数据,按照往年的货币投放量来看,如果M1增量控制在一千万以内,那么尚不至于引发过于严重的通胀。但是……”

旁边的财政部长陆清秋接着说道:“但是,射雕计划涉及的资金远超这个规模,就有些问题了。”

郑绍明苦笑了一下:“果然有‘但是’啊……也是应该的,毕竟是灭国之战嘛。别家同级别的战争都是伤筋动骨牺牲一代人的,我们能控制在只谈钱的范围内也还算不错了。得,你们还是继续详细分析分析吧。”

陆清秋又拿起了粉笔:“正常情况下,通货膨胀不是立刻就会发生的,而是逐步扩散的。多余的通货投入市场后,首先受益的是直接或间接为我们提供产品的私营企业主,然后才传递到下一级的工人,之后再继续扩散。企业主这一阶层其实再**咽细锦衣玉食也消耗不了多少东西,通常会把大部分资金用于投资再生产。这就相当于一道拦河坝,使得多余的资金不会立刻大规模涌入消费品市场推高物价,同时也使得基础产能得到提升,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所以孔总说一千万不会有大问题。

但对于这次这么大的计划,就不一样了。资金的超量倒是其次,关键是武器装备的生产对重工业产能的占用——过去企业主可以把钱用来投资扩大生产,而扩大生产就要购买机器设备,但原本生产机器的产能现在都转军工了,这让他们有钱也买不到啊!所以,这道拦河坝就失效了,射雕计划投入的资金会以比过去更高的比例涌入消费市场,产生更明显的通货膨胀。”

孔嘉谊对她点了点头,又转过头来对郑绍明说道:“就是这个道理。经济就是商品和服务的相互交换,抛开那些复杂的金融数学理论,实际上说白了很简单,钱多了,商品不够,那就要通胀了。你可以凭空变出资金来,却不能凭空变出物资来……说起来,我们用多余的钱去买,蒙古人直接去抢,实际上都是从正常运行的经济体中抽出一部分资源去,只不过手段高明点而已,想不出问题是不可能的。”

“果然不简单啊。”郑绍明叹了口气,又说道:“那么,最初阶段我们先不全力转产军工,而是优先用来扩充重工业的产能怎样?虽然开头会慢一点,但后劲总该会更足吧。”

孔嘉谊摇摇头:“有一定作用,但用处不会很大。因为重工业的发展本来就是重中之重,早已投入了大量资源了,但是先进工业发展受制于人才基础,不是说你投入资源就能有发展的,就是再多投一点,也只能锦上添花而已。”

郑绍明抬头问道:“那么先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怎么样?”

孔嘉谊笑了,作为从第一届管委会就在任的元老,他对于前后政策的了解可比郑绍明这个现任首席强多了。“培养人才同样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早已投入了足够的资源,可是跟工业基础一样,不是有投入就有产出的。因为师资是有限的,质量数量都不够,你就是花再多钱,也不能凭空变出名师来。总之,发展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这么多年来全心全力培养人才、发展工业,到现在攒下的家底也就刚够你挥霍一把而已……”

“咳!”郑绍明立刻正色道:“什么叫挥霍?这是为了民族大计!”

会议室中诸人都会心笑了起来。

郑绍明干咳了几声,又正经地说道:“好了,困难都知道一定会有了,现在我们该想的是怎么解决困难才对。诸位都是世界上最精明的一批财政金融专家了,总不该一点办法拿不出来吧?”

旁边的周弘文这时举手表态了:“当然也不是没办法。水一定是要灌下去了,但我们可以尽量把它灌得均匀些。别等开战了再动手,从现在开始就增加订单,把保质期长的军资储备起来。另外还可以提前购办一批认可度高又不占用高端产能的物资,比如食用油、面粉、田地、房舍之类的,战时好让士兵用荣誉点兑换,减少现金的投放……对了,灌水之后还可以发行一批长期记名债券,把多余资金再吸纳起来,等未来再梯次释放出去。”

郑绍明听了眼前一亮,立刻竖起大拇指道:“不亏是周懂啊,果然有办法。你这样的人才,我看应该去管央行才对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周弘文这些年来专注于运营立信银行,干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服务好,隐隐有超越老牌的东海储蓄银行的苗头。但正是因为与这家商业银行纠葛太深,使得他竞逐联储局的位子时被警惕地劝退了,而现在若是得了郑绍明的支持,是不是又有希望了呢?

于是周弘文立刻趁热打铁道:“其实吧,我们完全不必对通货膨胀这么紧张。咱几个把它当洪水猛兽,是因为后世我们被它坑惨了,但现在基于白银的通胀和后世基于纸币的通胀可并不一样啊。纸币通胀就会贬值,但银元就算在本土通胀了,拿到外面去照样人人爱,后果并不严重。普通人见到银子多了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恐慌呢?”

郑绍明激动地差点就要拍桌子了:“对,我们完全不用这么束手束脚嘛。钱多了,经济会更活跃,更多的人进城,各行业产值也会快速增长,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旁边几人立刻不屑地摇起头来,孔嘉谊刚要反驳,这时一直默不作声在喝茶的来自总后勤部的徐云却突然冒出来一句:“你们知道都江堰吗?”

“啥?”孔嘉谊被他问得莫名其妙,但表达发言意图的手已经举起来了,于是顺口答道:“当然知道了,可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徐云把身子前探,认真地说道:“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它把源头的江水分成两股,一股灌溉成都平原,一股分出去泄洪,无论旱涝,只要调节分水量,便可保证灌溉用水始终稳定。”

水利工程与他们现在的议题关系不大,但这显然是一种隐喻。孔嘉谊思考了一会儿后,有点明白了过来:“你是说,把多余的资金对外投资?”

徐云点点头:“对……也不是说投资吧,总之所谓通胀就是钱多物少,那我们从外界引入物资不就行了吗?这笔资金放在东海一隅会有巨大通胀,可放在整个华夏范围,估计连个水花也打不起来吧。”

陆清秋下意识地就质疑道:“可是资金外流的话,我们不就吃亏了吗?”

徐云扑哧笑了出来:“你刚才不还说资金多到拦不住了吗?”

陆清秋尴尬地止住了嘴,孔嘉谊倒是若有所思地说道:“也不是没道理。而且,现在‘我们’的定义也变了,不能只把东海国一角地当自己的,而应放眼整个天下……既然如此,那么提前投资一些潜在的自己人,有何不可呢?”

郑绍明更是立刻表示了支持:“好,内部摊薄,外部引流,问题就大部解决了。”

陆清秋又想到一个问题:“不过,现在外部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支持?军工产品根本不用指望了,民用品也是我们更有优势吧?”

徐云想了想,说道:“同盟区内的齐、东平、滕三地可以给我们提供矿产品、粮食和人力资源等等,而江淮地区可以提供一些消费品。虽然我们的民用商品在价格上有很大优势,但如果说国民有钱了,想买点新鲜玩意的话,南宋那边还是能提供不少新奇好东西的,可以抵充一部分通货膨胀的影响。这也不用我们操心,只要把口子放开,民间自己就会完成贸易的。此外,重工业产能虽然被挤占了,但水力机械相关产业还是有余量的,我们大可以向外出口一些,促进外部轻工业的发展,也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水力机械可谓是东海工业赖以起家的根本,多年下来已经有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而且直到现在仍然供需两旺——蒸汽机当然好,但价格高、产量有限还要烧煤,相比之下廉价的水力仍然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实际上,水力机械的竞争对手不是蒸汽机而是房地产,只有当沿河地块昂贵到不足以支撑水力作坊的时候,这种动力形式才会被最终淘汰。

周弘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神色复杂地说道:“我感觉我们这是打开了一个盒子……只要在江南建立起了工业基础,他们很快就会自己发展起来,最终超越本土,甚至达到这边望尘莫及的程度。”

余人听了,一时也都沉默下来。

这基本已经是股东们的共识了:江南地区可谓中国的精华地带,适宜的气候带来了最好的农业条件,密集的水网带来了最好的交通条件,大量的人口和发达的教育水平带来了最好的人力资源条件,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俱全。这些特征不但在农业时代得天独厚,而且在工业时代同样优势巨大,是注定要成为天下第一的,即使一时因为历史原因而落寞,最终也会重新证明自己。

在此之前,全体大会一直对江南抱着警惕心,有意无意地压制着当地的发展。然而,在局势大变的现在,这个政策也不得不做出一定改变了。

“要朝前看嘛。”徐云感慨地说道:“大势在此,既然不可改变,那就顺应它吧。而且,本土的先发优势也不是那么容易撼动的。我们的铁路网已现雏形,重工业和资源优势显著,新型人才更是一骑绝尘,至少在二十年内,老区仍将是工业革命的中心。”

“但是,”周弘文摸着鼻子说道:“这是我们的优势,但同时也是江南的优势。如果没有我们,或许他们要经过几十年、上百年才能发展出真正的工业经济,也有可能永远也不会。但现在有了我们,造不出来的机械可以直接进口,摸索不出的知识可以直接学习,培养不出的人才可以直接留学,发展速度将远超寻常。”

“哈哈!”郑绍明笑了两声,“这不正好吗?有互补,才有更长远的空间嘛!而且,他们也不是说发展就立刻能发展起来的,在技术之外,还有体制上的障碍。南宋治下的江南虽然已经有了发达的商业,但本质上仍然是个权力社会,官僚大族随时可以干涉商业乃至巧取豪夺,民间也有顽固的保守势力。有他们压在上面,工业是发展不起来的。

在我们的扶植下成长起来的民间经济很快会遇到瓶颈,现在只有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瓶颈。而在解决瓶颈的过程中,双方将建立起坚实的情谊,为未来进一步的战略打下基础……很好,就这么办吧!”

于是,射雕计划的财政支持方案最终确定了下来。

管委会会立刻进行财政扩张,以对经济进行预热,同时削减了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鼓励各界囤积物资。

除此之外,商务部与各行业的巨头谈话,鼓励他们投入一些投资大、易启动却又期限长的项目,以沉淀资金。更多的长期债券也开始发行。

在此基础上,长江沿岸刚经过了一场虚惊的各商站也重新活跃了起来,提前向供应商下了订单,并且根据旧有的人脉发掘适宜人选,鼓励他们在家乡开办简单的轻工业企业,以扩大产能。

在金钱的刺激下,一双看不见的手快速翻动了起来……但归根结底,这个刺激计划需要真金白银的硬通货做保证,而这硬通货可还都是空头支票呢。

因此,与南宋的谈判也不得不加快了。

第448章 另一个世界:瓜埠海战第221章 合谋第202章 海州湾海战 下第361章 冒险者协会第122章 夜袭第273章 将而必诛第644章 一份为期十年的停战第793章 气吞万里(加更)第544章 无线电第253章 大巡礼 六 青岛牧场第725章 真正的实力第191章 双桅星火级 下第364章 商业船第636章 南平府第261章 一个时代的结束第623章 蒲甘第22章 武装力量第238章 登陆第448章 另一个世界:瓜埠海战第317章 围城第707章 黄州大撤退第147章 破,破,破!(断个尾巴不好,一起更了)第83章 新的建设 一 造纸厂(感谢江西胖哥的红包,割肉加更)第699章 前哨战第295章 失守第513章 辛记丝绸厂(求月票)第399章 二次立国第324章 渐热第538章 大祭第278章 沭水航路第75章 狮吼炮第232章 夺城第11章 阔马战役第481章 货币战争第776章 以路为城,机动对机动,漠南防御策略第493章 倒幕军越过了水无濑川第868章 黑海第472章 妖僧第213章 炼钢第256章 大巡礼 九 铁路第594章 人身解放后4章 土木堡之变第356章 山外青山楼外楼第320章 间章第69章 对日贸易 一 贸易逆差(第六更)第82章 换届第205章 出卖 三第761章 突破口第731章 血色军令第735章 敌后第581章 黑龙江上 八 补给第909章 一路向南(大结局)第72章 对日贸易 完 石见国(第九更)第856章 凿空 十二 金帐汗国第848章 凿空 四 三汗会盟后26章 回到罗马第481章 货币战争第595章 宁阳模式 上第207章 幸福的烦恼第391章 金融手段第363章 储蓄第649章 后方紧吃(加更2/2)第901章 不是问题第710章 急转直下第82章 换届第901章 不是问题第17章 买铁第352章 崩解第776章 以路为城,机动对机动,漠南防御策略第214章 车间第402章 火器时代第6章 军训第861章 外部势力第707章 黄州大撤退第679章 临安条约第316章 收获第102章 全面动员 二第31章 起点号第452章 新的历法,新的未来第156章 朝贺(感谢书友林宇的打赏,第二次加更)第581章 黑龙江上 八 补给第287章 赏赐第100章 捅了马蜂窝第676章 射雕计划 上第886章 成都会战 上第682章 临时约法第768章   何去何从第778章 第三把火:大包围第391章 金融手段第771章 三、发展度达到……第510章 进城去第278章 沭水航路第30章 善后事宜第698章 陷阱第598章 访问后3章 干涉第675章 从中央王朝到民族国家第380章 阿里不哥卷土重来第242章 技术验证船 二第277章 千里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