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金口铁厂

四月初四,金口堡。

计划总是随着变化进行的。

金口地区,最初是作为农业基地和商业港口规划的,然而现在还没垦出多少地,商业更是没影子,金口堡的上空却已经飘起了道道黑烟,有了点工业都市的苗头。

去年商务部勘探出通过五龙河从莱阳县运输矿石回本土的航路后,为了省事,就把整条航路分为两段,先用内河小船把矿石运到金口堡,积攒到一定数量后,再派创世号一次全拉回阔马区。

统合部注意到了这个情况,干脆在金口堡批了一个炼铁工坊,就地把矿石炼成生铁,以节省运力,顺便利用金口堡附近的木材资源。毕竟经过三年的乱砍滥伐,半岛区和阔马区周边也到了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时候了,得把木材来源向外拓展才行。

嗯,虽然从莱阳买到了煤,但炼铁还是要用到木炭的。木炭在炼铁作业中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燃料提供热量,二是作为铁矿石的还原剂,也就是用碳与氧化铁中的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飘走,还原出单质铁。

煤也可以完成这两个作用,但其中富含磷、硫等杂质,会混入铁中严重影响质量,所以不能直接用来炼铁。要想避免这一点,必须先把煤炼成焦炭,除去杂质才行。

不过不是什么煤都能炼成焦炭的。武备组反复试着把莱阳煤干馏了几次,都得不到坚固的焦炭,而只炼出了一些一捏就碎的半焦。这样的半焦跟铁矿石混合冶炼的时候,会因为强度不够而粉碎错位,造成铁炭混合不匀的情况,导致炼铁失败,所以是不能直接用于冶铁的。不过半焦的热值很高,相比木炭或者未处理的煤能够大大提升炉温,作为燃料还是很好用的。

武备组在金口堡建了一个小冶铁炉,主要使用木炭做燃料和还原剂,但在开炉等工序时会用半焦辅助加热。这个小冶铁炉从最顶上加入石灰石、木炭和选矿处理后的铁矿石,铁矿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单质铁、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嗯,这个过程有时会产生多余的一氧化碳,所以加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为此机械组又做了一个加料吊车,让劳工站在地面上操控吊车加料。单质铁又在高温下融化成铁水沉入冶炼炉底部,之后就可以从放料口放出来,撇去炉渣,铸成生铁锭了。

因为炉子小,生产周期也比大型高炉短一些,大约2个小时可以出一锅铁水,不过一锅也就五六十公斤。按理说这种炉子应当24小时连续生产,但现在没有夜间照明,东海商社也支撑不了这种工作制度,更别说原材料不够,所以都是生产一天检修一天。一个月只能生产五千公斤左右的生铁,燃料消耗也很大,跟后世以“万吨”为单位的钢铁业根本没法比。

这个小冶铁炉其实主要是依靠土著技术建筑起来的——股东们虽然理论上懂得不少,但毕竟谁都没真正干过这活,真搞起来还是得靠有经验的师傅们才行。所幸中国是最早普遍采用高炉冶铁的文明,不但徐州利国监、兖州莱芜监等大型冶铁基地普遍使用,民间也很常见,因此学习一下还是不难的。

不过现在常见的所谓“高炉”实际上并不高,炉型矮胖,只能说能出铁,并不能充分利用燃料和提高炉温。因此工业部在借鉴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炉身的长径比,冶炼效果好上了不少。

而且,凭借石灰石造渣这个“秘方”,他们能除去铁水中大量的硫、磷,大大提升生铁的质量。更不用说,东海商社引入的定量分析和标准化思维,能够对生产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很快就会把停滞不前的古典冶铁业甩在身后。

有了自己的冶炼炉之后,生铁产量就超过坩埚炼钢法的处理能力了。因此工业部又在金口堡建了一个“搅炼炉”,用于把生铁脱碳成熟铁。

搅炼炉的原理和炒铁法一致,都是不断搅拌铁水,让空气带走过量的碳和杂质,生成熟铁,和东海版坩埚炼钢法的前半段也是一个道理。这个搅炼炉规模更大,相比坩埚能处理多得多的生铁,但也是因此使得它没法达到坩埚那样的高温,最后的产物是固态铁团而非高温铁水。这也使得它没法加入生铁提高碳含量,最后得到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熟铁而非已经小有名气的东海钢。

不过这问题也不大。搅炼炉得到的熟铁脱碳程度没有高温的坩埚熟铁那么彻底,比之前偶尔得到的低碳钢低不了多少,而强度比市面上的普通熟铁强多了。不是什么地方都必须用钢的,有熟铁用总比没得用好,加工起来还容易些。而且这些熟铁还是可以送去阔马工坊炼成工具钢的,还省了那边一道脱碳的工序,可以调整工艺扩大产能。

剩下的就直接打造成各种铁器了。由于经过了两道除杂质工序,这些熟铁品质大大强于同时代的普通熟铁,武备组拿去打造火枪,检测下来的结果是“还不错,与以前的低碳钢差距不大,加工还更快了”,这就大大扩充了火枪的原材料来源。

所以,用搅炼炉既可以生产出优质熟铁,又可以生产出优质的铸造用铁水。不过这两种用途所需的技术指标实际上是矛盾的。生产熟铁时,由于最后要对“面团”锻造加工,很费力气,所以一次熔炼的规模不能太大,有个四五十公斤就差不多了;而生产铁水时,则要求量越多越好,以铸造更大的铸件。

工业部察觉到这一点后,就决定在金口堡建设两个搅炼炉,一个炉腔小但炉壁厚,用于冶炼熟铁,另一个尽可能把容量做大,用于熔炼铸造用铁水。前者倒是好搞,后者就要费一番手脚了。最后,他们做出了一个能熔炼300kg铁水的铸造炉,外形看上去仍然不大,内径不过半米,不过这已经是目前技术的极限了——既是炉子制造技术的极限,也是铸造技术的极限。

这下子武备组可就高兴坏了,他们终于能实现早就做好的设计,开始铸造新型火炮了。于是他们又在金口堡建设了一个铸炮工坊。这下子金口堡从冶炼到铸造一条龙全有了,好好的一个商业港口就这么发展成了重工业基地。

但是,这年代的繁华商业港口到处都是,可重工业基地还能去哪里找呢?

第855章 凿空 十一 玉龙杰赤第819章 极点第395章 货币战争(加更)第847章 凿空 三 碎叶郡,林檎城第802章 暗流(加更)第216章 昂贵的正义第442章 龙牙半岛第288章 认捐第86章 这是要反啊第436章 南下:要什么离岛第617章 共克时坚 六 清理枯枝第875章 惩戒第161章 管委守国门(感谢江西胖哥的红包,第七次加更)第494章 义士们进入了山城国第652章 高达就是用来抢的第290章 亳州第644章 一份为期十年的停战后16章 至暗时刻第726章 射雕第877章 水城,火城第475章 逐客后9章 新南洋第161章 管委守国门(感谢江西胖哥的红包,第七次加更)第586章 第四野战旅第805章 背叛第358章 忽必烈的忧郁第678章 钱多了也头疼第806章 引夏军出关 上第547章 夺取苏洛鬲第620章 共克时坚 九 产业升级 (加更)第188章 什么,东海国?这下玩大了啊!第284章 对莱芜工作的规划第77章 即墨商路第774章 第一把火:铁路网第498章 关原后1章  落日第35章 登州与旅顺(百票加更)第412章 东进:高丽外交第33章 山东的世侯们第724章 第三野战旅第895章 天日昭昭后8章 战场 二第280章 登陆第380章 阿里不哥卷土重来第839章 前浪第590章 炮战第784章 大冶第38章 东海觅天台第618章 共克时坚 七 自力更生第737章 夹击第781章 维新第310章 海军对水师第514章 东海式炫富第890章 匡扶社稷第445章 另一个世界:龙牙交椅第296章 技术扩散第622章 南印度第360章 私掠第374章 战争的天平第619章 共克时坚 八 量化宽松第430章 北上:造船业第764章 礼乐(加更)第598章 访问第510章 进城去第151章 黎明之战 四(第二更)第276章 重火力第318章 粮食危机第485章 反封建对策第554章 沙漠风暴 二 训练第200章 海州湾海战 上第878章 吊死威尼斯总督第691章 两广第671章 临安事变 完 跳进钱塘江也洗不清了第575章 黑龙江上 二 蒸汽船第5章 烧炭第81章 崂山学宫第705章 巷战第164章 新城(第十加更)第125章 招安还是自立第256章 大巡礼 九 铁路第491章 混世魔王在难波登陆第256章 大巡礼 九 铁路第487章 乌合对乌合,大保原合战第341章 逼反严忠范第118章 山河防线 七 胶水县第663章 临安事变 五 棋到中盘第866章 大赛马场第439章 南下:龙牙门第837章 热那亚的崛起 九 收尾第682章 临时约法第206章 出卖 四第662章 临安事变 四 概率与数量第336章 奇货第466章 回家:一个道姑第275章 满万了第72章 对日贸易 完 石见国(第九更)第378章 以一破十!第183章 合伙第233章 胆大包天第485章 反封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