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Borrowed Place II

夏嘉瀚丢下工作,驾车回家期间一直心绪不宁。

他很清楚妻子是个冷静的人——身为护士,面对濒危的病人也得冷静应付——所以当他从电话听到妻子号啕大哭,说孩子出了事,要他立即回家,他便知道情况一定很严重。

就是因为他知道情况严重,才不得不放下工作,向上司请半天休假。换作平时,他一定以工作为先,在电话打发妻子,下班后才回家处理。

夏嘉瀚是个拥有强烈责任感的人,而他的工作,正好需要这份责任感。

他在香港廉政公署任职调查主任。

夏嘉瀚是英国人,本名是Graham Hill,当他来香港工作时,一如其他洋人,给起了一个中文名字。他一直觉得这有点可笑,他明明是一个不懂中文的老外,却有一个中文名字,而香港的本地华人为了赶时髦,往往替自己改一个洋名。像儿子的保姆梁丽萍,英文名叫Liz。可是她却不知道这是Elizabeth的缩写,Liz刚到夏家工作时夏嘉瀚便常常叫她做Elizabeth,对方却一脸茫然,说明后双方才发现这个小误会。

而更可笑的是,因为中文姓氏中没有近似的音译,“夏”的粤语发音是“Ha”,跟“Hill”其实不大相像,有些同僚会称他做“Mr.Ha”。夏嘉瀚觉得,自己和妻子变成”Mr.&Mrs.Ha ,l,每天却喊著华人保姆的洋名,香港真是片古怪的殖民地。殖民者渐渐跟本地人同化,被殖民者在生活和文化上却愈来愈像外来人。

他的妻子叫Stella。因为中文名字通常只有单音节或双音节,于是取了个不大相像的名字“淑兰”。儿子Alfred也一样,起了名字叫“雅樊”,而他自己的“嘉瀚”似乎是三者中跟原名发音最相似。替他们起名的人一再保证这些都是漂亮吉利的名字,夏嘉瀚倒没有在意,因为他不是个迷信的人,他一直相信,中国人那些“风水术数”,只是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玩意。

他深信人要得到幸福,便得靠自己的双手争取。

夏嘉瀚在一九三八年出生,儿时经历了二次大战,成长于英国最反复的年代。毕业后投考员警,在伦敦员警厅工作,在同事介绍下认识淑兰,二人结婚组织家庭,婚后第三年雅樊出世,就是很“正常”的一个英国公务员生涯。当时夏嘉瀚猜想,他大概会继续这种“正常”的人生,工作至退休,然后跟妻子在近郊找个平静的小镇安享晚年,节口时跟儿子和孙儿玩乐。可是他错了。

淑兰是位护士,婚后仍然工作——夏嘉瀚知道妻子是个很要强的女性——但在孩子出生后,淑兰还是辞职,专心在家照顾孩了。夏嘉瀚为厂让家人有更丰裕的生活,以及弥补妻子辞职后灭少的收入,他将多年累积的财产投资住房屋市场。由于他的信贷纪录良好,加上公务员的身分,从银行借贷买房子,再放租赚钱没有任何阻碍,而他自己也计算过,如果房价持续上升的话,他甚至可以提早退休,亦不用为儿子将来上火学的学费烦恼。

问题是英国经济突然陷入衰退。

四年前,即是一九七三年,英国房市逆转,大量信贷银行陷入财务漩涡,面临破产,而同时出现的石油危机、股灾和滞涨更是雪上加霜,令英国经济短期复苏无望。夏嘉瀚因为一念之差,没有及时将手上的搂房脱手,结果因为租户潜逃,他无法供款,物业被银行贱卖,财产一夜间全都蒸发,更反欠银行一笔不小的债务,为了还债,妻子重操故业,可是因为全国失业率高企,薪水不如从前。百物腾贵,每月偿还部分债项后收入不敷应用,头几个月两夫妇还互相勉励,认为假以时日问题便能解决,但时间一久,两人发觉清还债务的日子遥遥无期,忍耐力逐渐磨光,不时因为琐事闹脾气,偶然大吵一顿,六岁的儿子亦察觉气氛有变,性格渐渐变得内向,笑容不再像以前整天挂脸上。

在夫妇二人快被生活逼得发疯时,夏嘉瀚在报章看到一则广告。在远东的香港,殖民地政府刚成立一个叫“廉政公署”、专门打击贪污的执法部门,招聘各地有经验的执法人员。一级调查主任月薪有港币六至七千元,折合约六百英镑,这比夏嘉瀚的月薪高上一大截。而且,广告还注明提供不少福利和津贴,于是夏嘉瀚跟妻子商量后,决定试试转换跑道。因为夏嘉瀚在伦敦员警厅有丰富侦缉经验,面试后不到几天便收到应聘通知,一家三口整装待发,准备离开熟悉的故乡,到亚洲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还债。

夏嘉瀚和家人之前对香港不甚了解,只知道是有一百年历史的英国殖民地,邻近葡萄牙管治的澳门,因为决定到异地生活好一段时间,他们才去增加认识。对他们来说,香港的地名和街道名字很拗口,而且夏嘉瀚在阅读书籍时发觉原来这片“殖民地”有部分并不属于联合王国——香港岛和九龙半岛是割让给英国的占领地,但新界只是租借,租约在一九九七年到期,英国不可能在一九九七年后将香港切成两边,保留港岛和九龙的管治权,将新界还给中国,而问题仍未解决,两国政府未有定案。夏嘉瀚读到此处,便觉得香港不过是一片借来之地,今天他到这城市工作,跟其他英国人一样,只是在别人的土地上讨生活而已。

一九七四年六月,夏嘉瀚带同妻子和儿子远赴香港。为了尽早还清债务,妻子夏淑兰在九龙医院觅得一份工作,院方认为她的护土经验非常值得本地护士学习,所以待遇亦相当不错。香港廉政公署替夏嘉瀚办好不少迁居的繁文耨节,最大帮助的,是提供夏家一间政府宿舍。位于九龙塘的南氏大厦是高级公务员专用的宿舍,单位宽敞,设计接近英国的高级公寓,令来自欧美的人员不会因为居住环境落差太大而威到不安。虽然不是独楝房屋,但宿舍附近的环境优越,治安良好,在南氏大厦旁边各楼宇居住的,不是本地的大老板,便是在外资公司工作的高级员工,或是调职香港的外国企业菁英分子。

孩子的教育本来也是夏嘉瀚夫妇担心的问题,他们当初考虑来港,几乎因为这一点而却步。对夏氏夫妇来说,到异地工作五年、十年没有什么大不了,毕竟形势比人强,自己欠债便不得不认命:但对小孩子来说,童年的生活环境、学习阶段都很重要,他们担心在香港找不到好的学校,孩子没办法结交朋友,大大影响他的成长。夏嘉瀚写信给在香港居住的友人,查问教育水准和素质,对方热心地寄了一大叠学校资料和招生章程给他参考。在读过资料后,两夫妇稍稍安心,因为他们知道香港教育制度跟英国接轨,而且有好些专门招收欧美学生的学校,课本、作业、教学语言、甚至家长通告等等全都使用英文,英国小孩在香港念书,跟在英国并无太大差异,他们为儿子选择了住住所附近的学校,校园虽然不大,但老师和职员都能说流利的英式英语,态度热心亲切,给予夏嘉瀚和妻子相当大的信心。

在香港三年,夏家省吃省用,努力储蓄,香港政府给予的津贴和福利亦比夏嘉瀚想像中多,加上加班费以及妻子的薪金,本来以为要三、四年才能还清的债务,意外地两年便解决了,近一年还能存上一笔可观的积蓄,因为过去的惨痛教训,夏嘉瀚夫妇学懂了“积谷防饥”的道理,他们不敢将钱拿去投资,大部分拨到银行的定期存款帐户,赚取利息。

夏嘉瀚打算在香港多工作一段时间才返英,一来薪水优厚,二来,香港的经济情况竟然比英国本土好得多,他每天读报,看到家乡的社会新闻都不禁摇头叹息。英国这几年间失业率完全没好转,超过一百万人失去工作,劳资纠纷不断,工会罢工示威无日无之,曾几何时,英国有着“日不落帝国”的强悍称号,如今居然被讥讽为“欧洲病夫”,沦落到跟十九世纪的土耳其帝国混为一谈,夏嘉瀚既感到荒谬,又感到泄气,当然,他还有一点庆幸,还渡重洋来到东亚这个小城市,只花两年便令家庭的财务重回正轨,如果待在伦敦,搞不好因为金钱问题弄至离婚了。

当然,丰厚的薪水代表着工作并不简单。

刚就职时,夏嘉瀚被工作内容、案件数量吓一大跳。廉署成立之初,每天都收到大量匿名举报,而且大部分都是投诉政府部门的贪渎事件。案件不一定很严重,涉案金额不见得庞大,但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夏嘉瀚讶异。小贩每天都要付几块钱给巡逻警员,称为“茶钱”:在公立医院住院留医,如果不“打赏”负责杂务的女工,病人便会被置之不理,不会得到合理的服务。几乎所有公营部门都有类似的问题,夏嘉瀚便明白,香港政府成立廉署是有迫切的需要,否则当社会愈繁盛,这些小贪便会演变成大贪,蚕食社会制度,到时再处理便为时已晚。

对半个中文字都不认识的夏嘉瀚来说,这工作尤其困难,某些调查涉及本地文化和习俗,他初接蜀时更觉得一头雾水,然而,廉署聘用他是看中他的工作经验,让他领导一批经验不足的本地新人,学习调查、掌握证据、以符合司法程式的搜查行动令行贿贪污的人被送上法庭。廉署成立之时,在香港最具有侦缉经验的当然是皇家香港员警队,但是警队贪渎情形错综复杂,警员都是被调查的对象,廉署只好另觅新人,重新培训,这便是夏嘉瀚受聘的主要原因。

这三年间,夏嘉瀚的工作充满挑战性。

香港警队的贪污问题,一向十分严重。因为是跟罪犯直接交手的部队,员警涉及贪污,便直接构成治安问题。香港从开埠时期起,罪犯和黑社会利用金钱“疏通”,令执法人员开一眼闭一眼已是惯例,任何不法勾当,只要付得起钱,便能一一解决,员警扫荡非法赌场、色情场所、毒贩巢穴,目的并不是要肃清罪恶,而是收取黑钱。歹徒付过款,便等同买了通行证,警方在一定时期之内不会再骚扰。罪犯们为了让警员们可以向上级交差,通常每隔一段时间便安排一些自愿坐牢的同党,连同证物“送给”被收买的员警,当然他们上缴的毒品、赌款,远不及实际流通使用的数量,不过是九牛一毛。因为前线警员没全力履行职务,警队核心的高级人员都蒙在鼓里,他们不知道某些社区治安日坏,满以为地区警员已尽力打击罪恶。

加入警队,成为组织的一分子,即使是正直的人,也不得不低头,警队里有一个说法——

“行贿”是一辆车子,小队收到钱,你可以“上车”,给你分一份:你不愿意同流合污,便不要收贿款,但也不要多管闲事,这叫做“跟车跑”;如果你硬要向上级举报,便是“站在车子前”,你只会被车子撞倒、辗过,害自己遍体瞵伤,任何不自量力的家伙,想阻止这辆车子,就算不被整治,也很大机会给投闲置散,在警队里被孤立排挤,当然更别奢望有任何晋升机会。

警方内部本来有反贪污部,但由于反贪污部也是由警员组成,与其他部门关系千丝万缕,成效自然不彰。廉政公署便是为了突破这困局而成立,直接隶属香港总督,以独立身分调查所有涉贪的人物和部门。

夏嘉瀚在任职第一年已检控了不少受贿的警员,和同事合力揭发不少隐藏于台底下的交易,第二年开始发现更多涉及较高级警员的案子,例如医长统率部下一同贪污,包庇罪犯。廉署调查案件时十分谨慎,他们必须分辨贪污指控是事实还是诬告——有些罪犯为求减刑,往往以能提供“黑警”情报做借口,廉署的调查员便要反复核实该指控有没有根据。夏嘉瀚虽然不懂中文,但他曾说“全世界的流氓都差不多”,犯人是否说谎,证供在细节上有没有矛盾,他都心里有数。

目前,他所属的调查小组接手一宗案子,本来他以为内容跟以往见过的差不多,却渐渐发现规模比以往任何一起案件更大。

事件追溯至去年春季,即是一九七六年四月,政府工商署ⓧ缉私队在西九龙油麻地果拦ⓧ附近一楝大厦搜出毒品,拘捕一名美籍混血儿及数名人士,控以藏毒罪,四个月后,警方接连扫荡全港二十三个地点,检获一批价值两万多元的海洛因,拘捕八名嫌犯,包括涉嫌在果栏一带贩毒的集团首脑,嫌犯在候审期间主动要求跟廉署人员会面,声称要揭发执法人员集体贪污,而在上个月犯人被定罪后,正式成为廉署的控方证人,协助调查相关的贪污案。

犯人要揭发的,便是警务人员收贿,容许他们在当地贩毒的交易。

犯人以金钱换取员警“放生”,经营一年后,不料被工商署逮捕,而工商署的调查迫令警队正视事件,涉贪的警员在上级压力下无法干预,导致犯人落网,犯人对此深深不忿,明明已交付大笔贿款,到头来还是躲不过牢狱之灾,于是决定来个玉石俱焚,要教训那些收了钱但“办事不力”的员警。

贩毒集团保管了帐册,记录了详细的行贿名单,包括警员和中闻人,不过帐册全都用上暗号,而且犯人“派片”——“交贿款给警员”的黑话——时只约略知道对方的职级和所属部队,要明确指认涉案的警员,得花上大量工夫。廉署的调查员必须确保对方指出的警员没有任何案情上的矛盾,能成为法庭认可的证供,夏嘉瀚便要仔细检查案件中所有人物关系、贿款流动过程。虽然他看不懂帐册中的中文,但同僚的档以英文写成,他便以类似辨识符号的方法,深入挖掘事件的真相。久而久之,他渐渐认得某些中文字,只是这对他日常生活毫无帮助,因为帐册中全是暗语,像“本C”代表“油麻地警署刑事侦缉部”、“老国”代表“九龙总区特别缉毒队”、“E”代表“巡逻车”等等。为了熟习这些鬼画符似的汉字,夏嘉瀚甚至把档和帐册副本带回家,在公余时继续埋头研究,当然他也知道这些是敏感资料,平日塞进保险柜里,连妻子都无法过目。

ⓧ即今天的海关。工商署职责包括侦缉走私货物,同时亦有侦楼贩毒、违毒等檀力。

ⓧ油麻地果栏:位于油麻地的水果批发市场,自一九二二年起已开始运作,至今天仍然是香港和九髓市区水果批发、竞投、交易的集散地。

然而,当调查愈久,他便知道事件牵连愈大。

这起集体贪污案,并不只涉及前线的警员和警长,根据污点证人的口供和帐册内容,受贿的执法人员包括总区甚至总部的人物,甚至有督察级或以上的干部。夏嘉瀚和同僚们发现,这跟以往地区警员收“茶钱”的小案很不一样,一旦动手,便会揪出几百个员警,把整个贪污集团连根拔起。

廉署低调运作了三年,似乎就是为了迎接这一场战争。

然而,即使廉署的保密工夫再好,世上没有能包住火的纸。在果栏贩毒案的首脑被捕后,警队已传出“廉署要对警队开刀”的谣言,而且,廉署成立后不时调查警务人员,双方关系势成水火,廉署认定警队里百病丛生,所有警员都有贪污嫌疑,而警队认为廉署矫枉过正,动辄想把看不顺眼的警员踢进监仓,要他们跟被自己一手抓进狱中的犯人为伍。

正因为这个缘故,当夏嘉瀚回到寓所,从陷入恐慌的妻子口中知道情况后,他感到震惊之余,同时对应否报警踌躇不决。

那件染血的校服、那撮儿子的头发,令他知道绑匪不是闹著玩。身为执法人员。他当然知道听从歹徒所言,不报警独自处理是最愚蠢的做法,因为无论肉票的家人报不报警,匪徒收赎金后故人的机率也一样,不过是一半一半。要跟绑匪周旋,尽力救助人质,有警方作后盾是最保险的做法,夏嘉瀚在英国时见过警方在千钧一发问救出肉票的案子,歹徒本来打算收赎款后杀害人质,幸好警员成功跟踪取赎金的犯人,找出对方的巢穴。

然而,他不知道向警方求助,负责的警员发现他是廉署人员,会不会敷衍了事——不,敷衍了事还好,最怕是公报私仇,有意无意间作出妨碍,害儿子丧命。

他呆在电话前,内心不断挣扎,妻子夏淑兰在他身后无力地瘫倒沙发上,捏著那撮头发,不住哭泣。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时钟指标指著下午一点三十分。夏嘉瀚瞧着那件脏兮兮的校服,联想到儿子被歹徒剥去上衣,现在衣不蔽体、被关在某个黑暗的房间担惊受怕,终于立定主意,提起话筒。他知道,即使警方跟廉署有嫌隙,这一刻,他只能向皇家香港员警求助。

他根本没有选择。

第7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VII第16章 最长的一日III第29章 Borrowed Place III第29章 Borrowed Place III第3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III第35章 Borrowed Time III第5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V第17章 最长的一日IV第9章 囚徒道义II第15章 最长的一日II第23章 泰美斯的天秤III第12章 囚徒道义V第7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VII第33章 Borrowed Time I第8章 囚徒道义I第23章 泰美斯的天秤III第32章 Borrowed Place VI第22章 泰美斯的天秤II第26章 泰美斯的天秤VI第27章 Borrowed Place I第11章 囚徒道义IV第18章 最长的一日V第21章 泰美斯的天秤I第24章 泰美斯的天秤IV第30章 Borrowed Place IV第10章 囚徒道义III第7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VII第34章 Borrowed Time II第14章 最长的一日I第23章 泰美斯的天秤III第25章 泰美斯的天秤V第27章 Borrowed Place I第34章 Borrowed Time II第36章 Borrowed Time IV第30章 Borrowed Place IV第18章 最长的一日V第3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III第18章 最长的一日V第33章 Borrowed Time I第29章 Borrowed Place III第28章 Borrowed Place II第33章 Borrowed Time I第20章 泰美斯的天秤〇第37章 Borrowed Time V第36章 Borrowed Time IV第12章 囚徒道义V第4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IV第12章 囚徒道义V第11章 囚徒道义IV第32章 Borrowed Place VI第36章 Borrowed Time IV第8章 囚徒道义I第17章 最长的一日IV第6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VI第35章 Borrowed Time III第36章 Borrowed Time IV第35章 Borrowed Time III第30章 Borrowed Place IV第12章 囚徒道义V第18章 最长的一日V第12章 囚徒道义V第12章 囚徒道义V第27章 Borrowed Place I第16章 最长的一日III第4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IV第19章 最长的一日VI第2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II第25章 泰美斯的天秤V第36章 Borrowed Time IV第31章 Borrowed Place V第28章 Borrowed Place II第19章 最长的一日VI第22章 泰美斯的天秤II第28章 Borrowed Place II第35章 Borrowed Time III第32章 Borrowed Place VI第11章 囚徒道义IV第32章 Borrowed Place VI第26章 泰美斯的天秤VI第35章 Borrowed Time III第10章 囚徒道义III第13章 囚徒道义VI第23章 泰美斯的天秤III第27章 Borrowed Place I第14章 最长的一日I第13章 囚徒道义VI第1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I第37章 Borrowed Time V第6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VI第29章 Borrowed Place III第12章 囚徒道义V第13章 囚徒道义VI第32章 Borrowed Place VI第12章 囚徒道义V第28章 Borrowed Place II第29章 Borrowed Place III第11章 囚徒道义IV第7章 黑与白之间的真实VII第29章 Borrowed Place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