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东江诸人

不过尼堪还是派出了部分船只和步军去身弥岛将张焘以及大量的明军家属救了下来。

楞额礼经此一败后也不敢在平安道逗留了,在朝鲜境内劫掠一番后便退到了鸭绿江西岸。

东江镇总兵府。

一大桌宴席,都是些牛羊鱼肉之类,没有半点蔬菜在上面,每人面前一个大碗,放着从大明过来的烧酒。

有着“宁北将军”职衔的尼堪被推到了上座,尼堪倒是一点也没有客气。

酒过三巡之后,尼堪也大致了解了座上诸位的品性。

黄龙,典型的大明武人,忠君爱国那是没的说,不过贪财爱色那也是没少——沈世奎有一个女儿,先后嫁过毛文龙、刘兴祚、刘兴治,在尼堪到来之前,沈世奎又将女儿又嫁给了黄龙,暗地里却小动作不断,与黄龙争夺那总兵之位——对于东江镇众将来说,黄龙是外来的,他沈世奎可是跟着毛大帅十几年的老人。

在上次兵变中,黄龙被耿仲明的弟弟耿仲裕割掉了鼻子耳朵,打断了双腿,后来翻盘后杀了耿仲裕,不过一个武将没了鼻子耳朵,双腿又行走不便,还能力挽狂澜,在后来的孔有德叛乱中还能运筹帷幄给叛军以重大打击,连尼堪也是佩服万分。

不过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黄龙与孔有德、耿仲明叛军有不共戴天之仇。

沈世奎,也是一个圆滑的武人,与黄龙类似,你让他投降建奴可能性不大,不过登上总兵的大位以至武人的巅峰也是他心中的梦想,故此,这两人面上都是一团和气,不过暗地里却在较劲儿。

黄龙空降东江镇后便决定将大本营放在旅顺,这次来皮岛也是过来视察的,没想到恰好被建奴围了,幸好东江镇大多数军将在大敌当前时依旧能拥护这位总兵,否则,以楞额礼的实力,以及东江镇总兵、副将不和的现实,早就破了寨子。

除了黄龙、沈世奎两位,被尼堪救出来的身弥岛副将张焘却是一位难得的、以军旅之事为要的武将。

更为难的是张焘还是一位精通火炮、火铳等火器的武将。

于是,饭桌上与尼堪聊得起劲的不是总兵黄龙,也不是皮岛的土皇帝沈世奎,更不是黄龙、沈世奎身边最亲近、官职也很高的游击黄蜚、参将沈志祥,而是这位降将张焘。

按照尼堪的记忆,历史上张焘确实是在身弥岛抵御建奴,并打退了建奴的进攻,不过那可是在1631年,随后他便回到了登州,结果在孔有德兵变中被俘,最后不屈而亡。

没想到第一次皮岛海战推迟了一年,张焘还是来到了这里。

“将军,您是登萊副总兵,为何……”

张焘是明末少有的文武双全,又师从于大科学家李之藻的武将,尼堪可是眼热得很。

张焘自己现在却有些心不在焉。

他在身弥岛受伤被俘,虽然被尼堪解救出来了,不过无论怎样终究是人生的一大污点——毕竟没有杀身成仁嘛。

故此,桌上的几位对他都有些嗤之以鼻,特别是那位手握大权的镇守太监吴直。

吴直职衔的全称可是“司礼监秉笔、镇守登萊及辽东诸岛粮饷兵马太监”,从职衔来说,除了登莱巡抚孙元化,就属他官职最高,何况如今登州已经落在孔有德手里,孙元化被俘,按说他这位大太监应该是一手遮天才是。

没想到吴直在黄龙、沈世奎两人眼里也只是面子上尊崇,让他坐在尼堪下首,无论言语还是动作并没有过多的畏惧。

“武人跋扈的时代来了?”

尼堪心里暗想。

张焘却是战战兢兢的,不停地给吴直敬酒,因为身弥岛一战自己作为副将是没有资格上达天听的,但作为总兵官的黄龙可以,镇守太监自然也可以,张焘一向与黄龙交好,他肯定会为自己说话,不过一向爱挑毛病的吴直就不一定了。

至于眼前这位在刚刚过去的大战事实上最大的功臣,虽然一身大明武将袍服打扮,不过还是一个“边荒蛮夷”的尼堪,张焘虽然嘴上客气,心里并没有过多接纳的想法。

听到尼堪相询,他犹豫半晌才回道:“回禀宁北将军,末将本来是输送一批火器到东江镇来的,没想到……”

尼堪心里了然,又想到一事,他举起了酒杯,“将军,听说您曾经是从李之藻李大人,向他学习过泰西之学,能否详细说一说?”

眼下的座位布置是,尼堪位居正中,他的左侧是吴直,右侧是黄龙,吴直的左侧是沈世奎,黄龙的右侧是张焘,两个小辈黄蜚、沈志祥坐在下首。

尼堪不顾身边的吴直和黄龙,直接同张焘说话,早就惹得两人不满,不过中间隔着的是黄龙,他虽然贪财好色,心里却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对救了自己一命的尼堪更是敬重有加,不过吴直却不同了。

“哼!”

只见吴直重重哼了一声。

尼堪一见,赶紧举着杯子说道:“吴大人,来,本汗再敬你一杯!”

与其他人不同,来自后世的尼堪并没有丝毫瞧不起太监的意思,反而由于熟知历史,他对这些镇守太监的好感还远远多过那些个士大夫,故此,他并没有说什么“吴公公”之类的。

虽然“公公”是皇宫以外的人对大小太监的尊称,不过在吴直心里,终究是“大人”来的畅快一些。

吴直立马眉开眼笑。

他以前在大同做过监军,深知时下明军的战力。皮岛一战,至少拿下了三千个“真鞑子”的首级,这在大明的历史上可是破天荒头一遭,说是“惊天巨功”也不为过,但眼下明摆着最大的功臣就是眼前这位“蛮夷”。

吴直已经在镇守太监的位子上做腻了,在外边做镇守太监,虽然威风,又有大把的钱财可捞,终究还是有些担惊受怕,何况还是在这远离大明的东江镇。

嘿嘿,有了这三千货真价实的建奴首级,自己至少有“襄赞筹划之功”,若是眼下这位蛮夷同意的话,还能添上几笔“身先士卒,亲斩鞑奴数人”,此后再运作一番,皇上龙颜大悦之下没准能将自己调回京城坐上真正的司礼监秉笔,抑或能提督东厂、九门、京营戎政之一。

那才是太监的顶峰。

“吴大人,在下平素喜好火器,正好张将军也是个中之人,您看……”

他这是在给张焘说话,吴直心里也明白,眼前此人曾经多次大败建奴,虽然名义上是大明的宁北将军、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实际上是一个完全不亚于建奴、鞑奴的存在,若是惹恼了他,与建奴、鞑奴合流,大明便是雪上加霜了。

故此,吴直可以不搭理黄龙、沈世奎,更是可以不给身为降将的张焘好脸色看,不过对于这位战力强横的索伦人大汗却不敢有丝毫怠慢。

他正在琢磨尼堪的用意,没想到尼堪却继续说道:“诸位,此次大败建奴,奴儿干都司虽有些微末功劳,不过终究还是东江镇诸位大人居功至伟”

吴直、黄龙、沈世奎心里一凛,他们几个今晚的重头戏便是与尼堪商议首级的事,没想到他自己却先说开了。

“呵呵,本汗在建奴、鞑奴之北,原本与各位不搭杠,不过在大明边境附近以及捕鱼儿海附近,本汗先后与建奴、鞑奴两次大战之后,建奴元气大伤,出于补充丁口的考虑,皇太极已经将长白山以东的水鞑鞑捕捉一空,本汗正好趁虚而入”

“如此一来,就与诸位隔着朝鲜相望了”

“恰好碰到东江镇遭受建奴攻击,本汗乃大明奴儿干都司都指挥使,见到同仁受难岂有不援救的,至于首级什么的本汗着实不放在心上,不过……”

三人赶紧都竖起了耳朵,三千首级,至少有两千五百多是由眼前这位的部下杀死的。

“本汗有两个请求”

“其一,本汗了解过,身弥岛除了张焘将军身边的一千五百火铳兵,全部是东江镇官军的家属,建奴又出其不意,不幸落入敌手完全情有可原,如今将军重回大明实乃可喜可贺,本汗便向吴大人、黄总镇求个情,能否将这一节略过?”

尼堪的意思是清楚的,你二位上书时能否高抬贵手,将张焘被俘说成“兵败逃走”、“重伤被俘”,或者干脆就不说此岛的事情。

黄龙倒是无所谓,他正好要用此事来收买人心,而张焘恰好是一位难得的大将。

而吴直却在盘算着,“自己隐瞒此事倒是小事一桩,不过身为皇上的眼线,今后若是被人揭发出来,自己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吴大人,您若是同意的话,本汗的功劳六成都归到您的头上,您看……”

又看着黄龙,“剩余的四成,自然是黄总镇的了”

黄龙一听大喜,四成,那就是一千多个人头,还有一千多个虽然归到吴直头上,不过宫里的、兵部的人也不是傻子,他吴直手下有几个兵?仔细一想还不都是东江镇士卒的功劳?

“至于文书如何编写,您二位仔细商议便是了”

“此其一”

“其二”,尼堪看向了黄龙,“黄总镇,听说您的家眷都落到了孔有德的手里,还遭到了他的屠杀,此仇不能不报”

一提到孔有德,黄龙的眼睛似乎冒出了怒火。

“过几日,你可抽调三千精锐,由大公子率领就行了,还有一些船只,本汗亲自前往登州,一来解救山东父老于水火之中,二来嘛,自是为了报黄大人的大仇!”

“还有我的!”

这时张焘站了起来,他来到尼堪面前跪下了,“大人,我的家眷也在登州,也遭到了孔贼的毒手,请带上末将……”

“且慢!”

吴直却站了起来,他却不想让尼堪的大军直抵大明的疆域。

尼堪自然知道他想的是什么,“吴大人,到时候您跟着,只要灭了孔贼,本汗的军队立即离开!”

吴直一下傻眼了,这又是一桩惊天的大功啊,孔贼肆掠山东一带已经快两年了,朝廷耗费诸多兵马、钱粮还是没个了局,若是在自己的“运筹帷幄”下,一举歼灭了那厮,不要说提督东厂了,就算与曹化淳也能一比高下了!

“这……”

“孙大人如此做,自己浑没有半点好处……”

“怎么没有?本汗正要想与各位商议一事”

“何事?”,吴直、黄龙、沈世奎、张焘四人都将脑袋凑了过来。

第一章 东晓元年的三院会议(上)第五十二章 北京,北京(5)卡塔丽娜的新生活(中)第九章 冷兵器之岛第三十一章 白山黑水(三)博洛与岳乐第二十三章 奇怪的突围第六章 晨钟暮鼓第九章 奥尔莱部的回归(大力求各种票)第二十二章 木.野狐.禅之一:序幕(下)第四章 索伦群像之冬:岳讬与哈尔哈图第五十九章 暴风骤雨Ⅱ之一:理想国(中)第三十章 代号“加里波利”之二:伊斯坦布尔(中)第九十五章 世纪谋划之八:最终幻想(11)尾声③第二十七章 中东欧纪行之三:克里姆林宫Ⅱ(2)第五十三章 半岛之殇(8)东西方骑兵大战Ⅱ第十二章 摩尔多瓦之战(上)第十九章 阿巴坎(六)阿钦条约第五十四章 半岛之殇(8)东西方骑兵大战Ⅲ第八章 秋之行(8)暗流涌(下)第四十九章 半岛之殇(6)瓦拉几亚救援战(下)Ⅰ第五十章 川藏风云(2)祸起第二章 边荒传说(下)第六十九章 明斯克大公国(11)第十七章 阿巴坎(四)杀了你,好吗?第十六章 金自点的“野望”第二十章 孙秀宁在旅途之五:尼布楚运河第二十三章 新克里米亚(上)第六章 加勒比之一:牙买加争夺战(1)金银岛⑥第四章 换了人间之一:降将们(1)地字第十一号房第二十八章 中东欧纪行之三:克里姆林宫Ⅱ(3)第八十九章 世纪谋划之八:最终幻想(10)纳塔尔①第五章 乌兰哈达之战第二十五章 立陶宛省(1)奇怪的教堂、奇怪的忏悔(中)第三十二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岛省(下)第十一章 东欧大草原风云之二:克里米亚的百姓们(1)第三十八章 少年天皇之四:御三家(下)第二章 西行漫记(一)相询第三十九章 半岛之殇(3)地峡的“浮桥”第四十章 声东击西(下)①第二十九章 立陶宛省(4)维尔纽斯规划第四十七章 春之祭(一)春天的征兆第七章 阿拉套之战(3)第三十七章 江淮风云(六)第二十三章 亢龙无悔(下)第四十七章 雨季来临,尾声开始之五:莫愁湖上的忧愁第七十三章 风光旧曾谙(4)孤舟蓑笠翁④第七十七章 巴巴里之四:阿尔及尔宝藏(11)尾声(上)第四章 确实小觑了天下英雄第十一章 大夏监国(7)坎斯克盆地第三章 林中拓跋与黄头鞑靼第八章 大夏监国(5)赤塔③第十二章 霜狼骑兵(8)第十四章 风雪古道(下)第三十六章 山海关之一:三堵墙VS三眼枪(下)第六十二章 风光旧曾谙(2)暗黑者与奋发者(下)第三章 滕吉思南归第二十二章 突厥斯坦,另类重生(中)第十九章 天下大乱(中)侯景现第三十三章 白山黑水(四)迷雾第十五章 朝鲜火绳枪VS索伦隧发枪第八十三章 世纪谋划之八:最终幻想(4)阿布凯,天赐之岛(上)第十九章 两个景教部落第五十三章 少年天皇之九:决定日本国运的大战(2)第十六章 巨变开始(2)骑兵都尉第八十八章 世纪谋划之八:最终幻想(9)卡斯特罗儒尼奥尔伯爵第二十二章 孙秀宁在旅途之七:双城对峙第三十四章 中东欧纪行之四:奇葩国度(4)第九章 猛虎骑的重生(上)第三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六:女人(上)第四十九章 苏德的奇幻旅程(中)第六十一章 巴巴里之三:休达之战(1)第三十五章 怛逻斯第五章 西行漫记(四)哲布尊丹巴与克烈后裔第三十章 少年行(五)甲米地第三十一章 少年天皇之二:四岛省(中)第四十六章 少年天皇之八:凛凛冬日(2)方略第二十七章 尼布楚大会(中)第六十五章 巴巴里之三:休达之战(5)第二十六章 暴风骤雨之一:土地啊土地(4)第十二章 土尔扈特(上)第五十九章 明斯克大公国(1)第六十章 巴巴里之二:大夏欧洲舰队第四十八章 苏德的奇幻旅程(上)第六章 车臣汗(上)第十二章 美洲公司之五:肯纳维克第七十六章 尾声第八十二章 川藏决战之大结局:成都,成都!(上)第六十三章 俄勒冈大草原(下)淘金梦(下)第五章 蝴蝶效应(一)北境三少之白皙通候最少年第五十二章 尾声(中)第三十九章 东方初晓(下)第三十二章 日落紫禁城之六:女人(上)第三十四章 定远、定方、陈汤三城第八章 美洲公司之一:陈启新再入诏狱,如梦似幻第五十一章 收官(1):盖州第十章 西行漫记(九)惊天谋划第二十六章 加勒比之二:移民的历程(3)新时代来临①第二十二章 中东欧纪行之一:将行第三十二章 皮萨切克之二:小分队(下)第四十九章 冻狱之旅(1)乌厄连的真相(上)第二章 土尔扈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