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家宴一

十六章 家宴(一)

两人之间的每次谈话时间都不长,这次也不例外,半个小时候赖明金需要汇报的事情就已完毕。

梁明站起身来哈哈一笑,拍着赖明金的肩膀说道:“这次本王就不留你了,下次连着你们监察部的官属一块宴请。”

赖金明可以说是在宫中用食最多的大臣了,因为很多次汇报结束后时间都已到了中午时分,梁明自然不会再让他回去。

赖明金知道今天的日子不一般,宫中怕是已经摆上了家宴,这个时候当然不是自己混饭的时候。“臣就替本部大小官属谢王爷了。”

送走了赖明金,梁明快步赶到了乾瑞殿,退下了朝服换上了一件明黄色的便服就赶到了显阳殿,那是梁明老婆住的地方。

显阳殿和乾瑞殿名是一殿,实际上是一组宫苑。乾瑞殿组群的规模较小,左面是永安殿,右面是长春阁,四边还有东西三所,这里都是梁明的地盘,他既不懂古代宫廷的布局也不像理会那些,所有的布局都是以他的意思办的。永安殿里放的是军事为主的物件,大小数百副各地的地形图,还有一些机密文件;而长春阁的摆设就显得很猥琐了,里面多是他一路收集来的珍玩,有七成的存货是在山东得来的。

相比较而言显阳殿的组群就大了很多,除了怡福、永寿而出扁殿外,另有六处轩阁,其作用不言而喻。当然现在的梁明是没那个工夫去……,不过是为以后准备的,已经三十有三的他到现在也不过才有了两个而已,这已经是极品了,像刚刚走的赖金明家中已经养了四个了。

除了已经贵为王后的柴璐娘外,还有一个就是年前入宫的李妃。此女经历颇显传奇。

梁明在登基立国之后,已经诞下一子的柴璐娘自然就是王后,但是梁明作为一国之主后宫仅有一人也说不过去,毕竟“后宫三千佳丽”已经是几千年的规矩了。

周青竹等人几天之后就上了折子要梁明择女入宫,至少也要讲显阳三殿填满。梁明不是所谓的正人君子,也不是“现代社会的新青年”这种事情他并不抵触,但他还是拒绝了,因为不是时候。现在的梁明没心思浪费在这上面。

周青竹等人自然不敢,几天的工夫梁明的案头就落了一尺多高的奏折,可以说除了大秋岛的老臣之外,所有有资格递折子的官员都上书附议。梁明没办法只得同意,但人数也削去了一个。

征得梁明的同意后,事情进一步热闹了,入宫的人选成了大问题。梁明强行掳掠来的士子家中年龄适宜的倒也有几个,可僧多粥少始终定不下来,梁明有没有长辈只得让他自己挑选了。

送来的画像梁明直接就甩到了一边,这几天下来他已经想明白了此次选妃事宜众臣如此热心的原因,为的就是压制或者说是抵抗大秋岛一派的压力。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梁明的小朝廷同样是派系林立。因为出身或是利益,他手下的众多大小臣子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派系划分:以大秋岛老臣为主的一派,以周青竹、文坛为首的一派,还有以清水教残余和几百名师爷、士子组成的中立派。

这其中自然是主导了军部、财政部、监察部三个主要部门的大秋岛众人组成的北海派最为强势,无论是在朝堂上还是在军中都是独占鳌头,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首领。

柴坤身为水师总长兼任第一舰队提督官,又是梁明起家时的老人,真正的嫡系亲信,原本是有机会成为这一派的首领的。可他偏偏又是王后的弟弟,当朝的国舅,便是柳风、李勾不同他挣这个位子,柴坤也是不敢企望的。作为重臣国戚,想要荣华富贵一生不但要凭本事立下赫赫功绩,还要有眼色,不想让上面起心思自已就要守本分。

柴坤不干了,剩下有资格的不外乎柳风、李勾和赖明金,王权虽也是水师副长,第二舰队的提督官可他的资格太轻了。柳、李、赖三人中,赖明金是监察部的部长自然要避嫌,余下的柳风、李勾直接就辞了首领的关节。他们一派的大头太多了,以至于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局面,最后索性就不选首领了,有事大家商量着办。

周青竹、文坛等人组成的鲁东派人数是最少的,但里面的多是各部高官,级别大都是员外郎之上的,而且天然的就有了两个明确的首领。周青竹为正,文坛屈居下手,毕竟前者现在是民政部的部长,而文坛仅仅是陆军部的总监。军部再是强势,比起执掌一部的周青竹文坛依旧是逊色很多。

中间派人数最多,大号自称是忠派,这群人都是无根基可靠的散兵游卒,不管是身居高位的梵伟、俞济世,还是骤然之间成为地方执政的外官,亦或是在各部游走的小官,都是梁明提拔上来的。这批人之间本身就是矛盾纷纷,如今凑成一派不过是被动而为,当北海、鲁东两派形成了自己的团体后,这些不在其中的官员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第三派。

这是梁明第一次需要考虑政治的婚姻,但应该不是最后一次。梁明最后的选择是李盈盈,也就是如今的李妃。她的父母不在吕宋而是在万里之外的甘肃,之所以到了这里是因为他的舅舅周青竹。

ps: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嫡妻)、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凡一百二十一人。

对应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诸候一娶九女,且不再娶,可见妾是八个;大夫是一妻二妾;士则是一妻一妾。而庶民,则只许有一妻与之匹配,故而庶民被称为匹夫匹妇。

第16章 再捞一把七十六章 大功告成九十四章 赢面十一章 情报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第24章 海仓口之战第34章 反映十章 转回视线下三十五章 心结第19节 天津卫一百三十四章 三帐哈萨克三十五章 心结一百三十八章 辎重下五十九章 两江也危险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二十一章 敌溃四十三章 大海战下九章 阻敌第21章 内政九十七章 天下第一奇寨一百一十九章 收北海一六十二章 硝烟起四十一章 大沽登陆二十九章 过路费二十九章 大胜二十二章 乾隆皇帝十七章 失职的后果九章 火炮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四十九章 辉煌胜利下四十八章 辉煌胜利中六十六章 涿鹿三十六章 欧洲的第一笔买卖第7节 梁明的第一次四十二章 大海战上三十九章 大军要启航九十九章 一统中原中第22章 攻伐六章 民间四章 中州第16节 深仇大恨二十一章 歼敌二第3章 买卖二十五章 歼敌六十八章 处置一百四十七章 名将的风采第19章 攻掖县十五章 监察四章 吉隆三十八章 内心决断十五章 征兵第20节 缘由第3节 康乾盛世五十三章 圆明园十三章 军容一百一十二章 热闹的朝鲜十四章 铲除七十四章 乾隆之死上二十五章 密谈三章 荷兰第28章 火器十九章 遣使十五章 监察十六章 马尼拉第16节 深仇大恨二十章 整军二十四章 成长二十四章 斩首行动第10节 发展一百四十一章 伏尔加河畔的蒙古人下十三章 茁壮九十章 鏖战一二十四章 船头十二章 出毒招五十七章 驱满二第2节 险些被淹死十一章 开打第32章 多线开战五十五章 流年表三四十章 决断六十七章 冀西北决战一九十一章 鏖战二第23节 飞渡三载(上)十四章 生活二十四章 成长二十六章 马六甲四十六章 决战津南下第8节 钱财八十六章 冷酷的春天第11章 可谓“匪乱”三十二章 中华海三十五章 胜败之间克尤溪第17节 王石死了一百四十四章 名将的悲哀第23章 再临掖县一百四十八章 国防陆军十六章 家宴一七十三章 祥瑞动乾隆第19章 攻掖县第10节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