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1章 ,风卷残云

江西的事情一直拖延到十二月中旬,就连唐天喜、傅良佐等人都听闻了风声,可是李纯迟迟没有任何动作,只是一味的犹豫不决,任谁的话都听不进去。

这几日卢永祥、唐天喜和傅良佐匆匆忙忙的碰了几次照面,商讨到底该如何应对。

对于他们而言,与其说是商讨对策,还不如说是满腹牢骚。好歹这些年他们安安分分恪守规范,大事不敢做,小事不插手,偏偏仍然逃不掉成为元的眼中钉,这简直就是不给人活路。可是即便如此他们也无可奈何,如今该整顿的都整顿了,放眼全国上下都是中央的势力,还能如何谋求生路?

接连数日讨论对话,可终于还是没有结果,单凭手底下这点人要想闹出什么事来,简直比登天还难。更何况就连他们自己心里都没有底,国家正笼罩在一股狂热的民族注意气氛之中,人人都叫嚣着向列强开战,在这个时候手底下的士兵会跟着自己造反?

十二月二十二日,吴绍霆再次致电南昌,质问李纯为何违令不从?他当然知道李纯心中的顾忌,为此还特意跟冯国璋好好商谈了一番,说服冯国璋站在自己这边。

冯国璋对吴绍霆整顿全国的做法一开始是默许的,毕竟地方小军阀勾结洋人里通外敌,迟早会惹出大祸来,早该把这些顽固之徒彻底根除才是。不过这小半个月过来,他现吴绍霆对付的不止是那些勾结洋人的军阀,更多的是在拿北洋公党的旧派人物开刀。

再怎么说这些地方大员都是北洋公党的人,哪怕之前政治派系不同,但终归都是北洋旧人。吴绍霆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的大打出手,究竟还有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又或者究竟是不是故意在打压北洋公党的势力?

当吴绍霆找到冯国璋时,冯国璋开门见山的直接质问起来。

“震之,西北的那些人是有凭有据,该杀该剐那是罪有应得。倪丹忱、赵周人他们向来安安分分,要说中央开什么会,他们必然到场,中央有什么政令,他们也必然遵行不韪,如今为何无端端的把他们也抓起来?”

“甫公,我并没有抓捕他们的意思,只不过是请他们到南京来共商国家大事,无非是手段有些特殊而已。”

“有什么共商国家大事一定要弄得人心惶惶?震之,老夫虽然年迈,可并不是老眼昏瞎,你也用不着找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敷衍老夫。”

“不管怎么说,我这么做是为了中央政府着想,就算甫公认为我以公谋私也好,认为我冤枉无辜也罢,但有些事你我心照不宣,该处理的总是要处理的。不过我可以向甫公保证,在处置这些人的安排上面,我必然会拿捏分寸,如果查无实证,大不了就委以中央部员之职,参议院、众议院也多得是席位。”

听到这里,冯国璋其实已经明白吴绍霆的意思,对方竟能把中央政府的职位、国会两院席位当交易买卖似的任意支配,足以显出其已经将元的地位凌驾于国家之上。在中华民国只有元是真正的执权者,什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只不过是摆设而已。

他原本以为自己早已看透这一点,可万万没料到等深刻的事实摆在面前时,自己一时竟无法接受。他曾经设想过将南京中央政府打造成强有力的国家政府,哪怕让一个年轻后生担任国家领袖也无妨,只要能确保中央政府的统治力就好。

可是自从国民大会结束之后,他现吴绍霆所设计的政治体系正在不断弱化政府职权,相比之下那就是突出总统或者元的权力。

对于已经选择退让的冯国璋来说,岂能让中央政府变成一个傀儡?

可是话又说回来,即便如此,他现在又能如何?除了争取北洋的延续和保住自己副总统的位置,再做任何的努力都是徒劳。当初既然选择南北议和,就应该有今时今日的觉悟,北洋实在是已经没有回天的能力了。

这时,吴绍霆换了一种语气,劝慰似的说道:“世叔,你我是一家人,用不着说两家话。咱们中华民国眼看是要跟洋人们干起来了,岂能容得下半点差池?世叔,您老仔细想想,咱们打拼到今天容易吗?咱们好不容易能跟小鬼子拼上一把,能跟德意志帝国称兄道弟,能跟英吉利、法兰西为敌,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积累起来的事。”

冯国璋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些,老夫自然是知道的。”

吴绍霆继续说道:“世叔若是能宽心,权且当我是请这些人到南京来共同为迎战大举出谋划策,若是不宽心,那索性当我是放不下疑心,姑且做一套预防准备罢了。等战争结束之后,只要您一句话,这些人官复原职也可,继续留任中央也可,哪怕解甲归田也单凭世叔的意思。今日我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无论如何都请世叔体谅。”

冯国璋心里总算有几丝安慰,好在对方还知道把他当自家人。虽然他上了年纪,有诸多顽固的性子,可仔细想想如今也没有其他办法,只能暂时听从吴绍霆的意思,至于日后如何安排也只能顺其自然。

在说服冯国璋之后,吴绍霆请冯国璋出面给李纯指示,同样是在十二月二十二日这天到南昌。他在电报里特意向李纯点名了利害关系,李纯若是违令不办,那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中央更加猜忌,若是遵令行事自然比什么都不做要强。

无奈之下,李纯决定先拿下卢永祥、唐天喜、傅良佐等人,然后再考虑如何自保。

对于卢永祥等人而言,这些时日他们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与其做无畏的反抗,还不如直接束手就擒博得一个宽宏谅解,说不定还能在南京担任一个虚职混混日子。只是李纯的大军还没有到来,反而迎来了一名日本商人,试图说服卢永祥等人化装潜逃,并说日本官方能够提供经费和担保,保证众人安全抵达台湾。

这番话引起了卢永祥等人的注意,潜逃出国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考虑是日本人来联络,日后势必会成为日本人利用的傀儡。遥想目前中日战争节节胜利,在这个时候流亡日本肯定会背上卖国贼的骂名,生生世世不得洗脱。

比起流亡日本,留在中国反而要好得多,不管怎么说南京方面不可能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要了他们的小命。元无非是希望扩大中央集权的程度,消除所有隐患势力,只要他们服从中央的安排,最多不过是换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最终,卢永祥等人拒绝了日本商人的提议,而这显然是一次明智的选择。

因为这名日本商人乘坐的轿车在开动之后不久,突然被从不同方向出现的另外三辆轿车围堵起来,十几名身穿黑色风衣携带手枪的武装人员一拥而上,直接把日本商人连同司机一起揪出了轿车带走,从此以后消失无踪。

在十二月份剩下的十多天时间里,新闻部一直小心翼翼的经营着社会舆论,在之前煽动民族主义热潮的铺垫之下,全国整顿行动很快获得前所未有的声援。人们都憎恨洋人欺凌中国已久,而在此时传出的勾结洋人阴谋造反的消息,无疑是火上浇油。

汉奸走狗卖国贼永远都比正面的敌人更可恨,老百姓们纷纷声讨那些勾结洋人的地方军阀,无论这些军阀是否确有此事,但凡在报纸上或者市井流言中获得的消息,在这一刻就仿佛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狂热的民族主义氛围已经让许多人迷失了理智,只要被扣上与中央政府为敌的帽子,那就是全国公敌。

这股浪潮不仅仅存在于民间,同样在军队、政府单位里失控似的传染开来。这正是为什么在特别行动队展开收网时,并没有遇到太强烈的抵抗原因,就连地方军阀手里掌握的军队中都受到狂热的熏陶。

第898章 ,黄兴的变化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783章 ,一记反击第1140章 ,布政第883章 ,青岛善后问题结束第165章 ,城中旧军之防第282章 ,战斗表彰第250章 ,先发制人第93章 ,公正之名第884章 ,闭幕第332章 ,思索第172章 ,赵声的不满第11章 ,整顿军务第490章 ,推心第564章 ,第一次会议第677章 ,巨变发生第246章 ,窗户纸第501章 ,袁世凯的算计第631章 ,合江开战第1121章 ,亚洲国际银行第29章 ,又见刁蛮第326章 ,中国海军的梦想第1164章 ,章太炎直闯总统府第987章 ,德国再次来访第1119章 ,贸易共同体第942章 ,各派的主张第132章 ,一鸣惊人第1093章 ,欧洲新局势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1098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1157章 ,亚洲局势第973章 ,投机计划第870章 ,新一轮舆论第228章 ,广东联合银行第701章 ,浙省内讧第1123章 ,增兵计划第504章 ,吴绍霆会见第699章 ,督导海卫队第392章 ,岑春渲南归第183章 ,当仁不让第379章 ,豪赌第1031章 ,风卷残云第1149章 ,定局南亚第420章 ,风波暗起第880章 ,巩固第161章 ,西郊军营之战第838章 ,讨价还价第715章 ,共同敌人第265章 ,退下来的防线第131章 ,北洋之邀第253章 ,战贺州第374章 ,日本人初露第1000章 ,分拆计划第517章 ,德国对华政策第262章 ,高强度作战第846章 ,造势第1115章 ,新的议和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667章 ,通宵之会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访第643章第1061章 ,大势已去第1196章 ,马来半岛第1138章 ,出兵沙俄第1109章 ,一个不留第447章 ,南洋政经大学第553章 ,蔡锷与小凤仙第882章 ,一天一百万第926章 ,沸腾反应第549章 ,南方联合第1215章 ,赴俄谈判第935章 ,条件第485章 ,扶助农业第53章 ,义正严词第676章 ,座谈鬼胎第193章 ,地动山摇的前兆第595章 ,袁世凯命令第346章 ,突然反攻第847章 ,病况第333章 ,本性之举第6章 ,将军召见第450章 ,婚礼上的爆炸第193章 ,地动山摇的前兆第967章 ,师部行动第60章 ,装模作样第371章 ,进步党的算盘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1094章 ,沙俄反应第942章 ,各派的主张第926章 ,沸腾反应第380章 ,袁世凯的决定第157章 ,讨要军费第139章 ,故意泄露第533章 ,朱成贵变节第549章 ,南方联合第1076章 ,紧急行动第301章 ,小镇鏖战第417章 ,北伐新闻会第165章 ,城中旧军之防第326章 ,中国海军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