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伏笔

当天下午,伍廷芳与顾维钧便来到大总统官邸,将今天早上与德国交涉的内容进行汇报。(.._)

在听说德国人决定提升对华外交等级时,吴绍霆同样感到很高兴,就在前不久他收到南亚战区司令部发来的消息,二十四师已经成功联络到缅甸的一位将军,双方正在交涉由中国扶持这位将军恢复国家主权、驱逐英法殖民统治者。他相信德国人提升对华外交等级的消息,必然能促成这次中缅合作,这是改善所有外国人对中国近一百年来的印象最好的机会。

关于德国政府集中工业力量协助中国完成工业化过度,虽然这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对于吴绍霆来说仅仅只是一笑而过。中国目前的工业进度已经进入全速发展的状态,战争刺激着军工业市场愈发膨胀,而军工业又带动了周边附属工业的衍生。

吴绍霆可以很有信心的认为,即便没有德国人的帮助,中国单靠自己同样能够完成工业化过度。当然,有德国的帮助理所当然会大大缩减这个过度时间,并且提高中国工业化的质量,何乐而不为呢?

然而,当伍廷芳加重语气提到关于援华计划第三部分时,吴绍霆一下子皱起了眉头,拿起计划书译本仔细的看了起来。在译文里面清清楚楚写作德国人协助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但是却没有交代太多这些改革的目的,即便有也仅仅是一笔带过。

“德国人怎么突然对我们中国内政和社会体制如此感兴趣?”

“元首,这也是我们感到很突然的地方。德国人一口气开出五亿帝国马克,外加帮助我们中国完成工业过度,这可不是一记小手笔。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德国人这么做肯定另有所图,我想很有可能就隐藏在这第三部分当中。”伍廷芳语气十分凝重的说道。

吴绍霆陷入了沉思,他把计划书翻倒扉页,看了一眼参与制订计划的成员名单,目光忽然在德意志帝国首相霍尔维格以及陆军大元帅兴登堡两个名字上停留了下来。早在当年德国留学的时候,他在马其顿军团实习时就经常听说过兴登堡和霍尔维格对德意志帝国的影响,这两个人都是德意志军国主义的典型推动者,在德意志帝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做足了前期铺垫工作。

尽管兴登堡本人于一九零三年时正式退役,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重新回到军队。不过在退休期间,他同样持续不断谋求德意志帝国的军事发展,认为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证德意志与英法等国平分秋色。

至于霍尔维格首相本人,在他任期内最大的一次外交就是向奥匈帝国开出“空头支票”,诱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开战。由此可见,霍尔维格从来没有打算考虑过同盟国盟友的根本利益,只希望通过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来为德意志帝国争取最大的胜利。

正因为如此,后世西方的历史学家对霍尔维格本人的评价褒贬不一,很多反对霍尔维格的历史学者们一直将“空头支票”事件当作抨击的证据。

思索到这里,吴绍霆忽然感到这整份德意志援华计划是那么不可靠,尤其还是霍尔维格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提出的大纲方案。虽然他现在不能百分百确定德国的目的,可是联想到威廉二世一直热衷的“世界政策”,以及霍尔为何和兴登堡的军国主义理念,还是不难猜测德意志帝国是不会允许另外一个强国与其齐头并肩。

也就是说,德国很有可能会通过这次援华计划第三部分内容,利用改造中国社会和民族意识形态的机会,潜移默化的插入一些对德国有利的东西。比如说在中国制造狂热的亲德气氛,再比如说推崇对德皇威廉二世的个人崇拜,并把这种个人崇拜凌驾于中国元首之上。甚至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德国人还会搞出什么“名誉皇帝”的一套把戏,让威廉二世成为远东地区的名誉皇帝,直接在政治声威上盖过南京中央政府。

当然,吴绍霆不能确定德国会不会这么做,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希望由另外一个国家改造自己的社会体制和国家框架,这是最浅显不过的道理。

这时,顾维钧表情认真的开口说道:“元首,不管怎么说,德国的人援助对我们很重要,更何况他们还是第一个提升外交等级的西方国家,这对我们中国的政治影响非常重大。或许我们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来达成这次合作。”

吴绍霆心里早有想法,即便顾维钧不说,他也知道该怎么去应对德国。

德国自以为是同盟国阵营的“老大哥”,往往自视清高而把其他国家看得太简单,又或者故意利用什么援助计划来混淆视听,以为其他国家只会紧紧盯着援助,还忽略察觉其中隐藏的风险。然而威廉二世或者霍尔维格显然遗漏了一点,那就是在其他国家进行政治改革,永远不可能脱离这个国家的影响。

“这件事先故意拖上几天,然后再去找德国人把事情谈完。”

“元首,您打算答应他们?”伍廷芳连忙问道。

“没错,答应他们。不过现在答应是一回事,当时候不配合是另外一回事,总之当务之急我们要先把钱和工业物资搞到手。”吴绍霆轻描淡写的说道。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伍廷芳恍然的点了点头说道。

“虽然我们可以这么做,但德国人肯定不傻,总之,元首,我们一定不能掉以轻心。”顾维钧仍有几分顾虑的说道。

“这个我知道,只要打赢了这场世界大战,没有人能再影响我们中华民国的发展!”吴绍霆充满气势的说道。

然而吴绍霆绝对不会没料到,这份看上去痕迹明显的“霍尔维格计划”,却整整影响了中国未来二十年的发展,不仅如此,也在一年之后让中华民国走上一个重大的分水岭。这正是为什么“霍尔维格计划”会成为后世历史上浓墨重彩一笔的原因,而吴绍霆本人却是它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第418章 ,公开言论第119章 ,误入闺途第299章 ,退和攻第610章 ,泸州第一战第925章 ,紧锣密鼓第603章 ,宜宾冲突第769章 ,北京大本营第85章 ,起义会议第490章 ,推心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180章 ,巧遇德国领事第790章 ,战前调任第887章 ,中央凝聚第70章 ,有机可第278章 ,商队第601章 ,援助到手第1186章 ,华盛顿计划第405章 ,司徒美堂的想法第806章 ,彼此的计较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744章 ,趋势稳定第939章 ,交换条件第1002章 ,蔡锷的反应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648章 ,动身第694章 ,长江战略第17章 ,义无反顾第1012章 ,空降奇兵第1178章 ,告一段落第884章 ,闭幕第1217章 ,内况第98章 ,旧部后哨第1070章 ,军团行动第317章 ,唐天喜的思想第56章 ,张家大少第1061章 ,大势已去第997章 ,裂痕渐起第127章 ,香气袭人第443章 ,提防丹尼士第367章 ,酝酿声势第94章 ,明降实升第1211章 ,震动第1069章 ,议和谈判第1106章 ,琉球第831章 ,神尾光臣之死第1108章 ,继续推进第906章 ,“山猫”越野战车第1011章 ,市场花园行动开幕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420章 ,风波暗起第1157章 ,亚洲局势第61章 ,突来意外第19章 ,孚琦警告第1056章 ,南疆门户第1117章 ,对日军事限制第482章 ,宋教仁到访第492章 ,北方的动静第517章 ,德国对华政策第762章 ,徐州战事第1138章 ,出兵沙俄第534章 ,潜入福州第175章 ,周小虎之死第1132章 ,转折点之战第393章 ,北方带来的消息第1052章 ,新式轰炸机第688章 ,火车站遇刺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446章 ,一场密谈第1006章 ,紧急会议第499章 ,酝酿而爆发第794章 ,青岛要塞第42章 ,初次立功第707章 ,曹锟策略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1156章 ,七年发展计划第43章 ,见龙济光第1162章 ,正式国谈第498章 ,势变第661章 ,前奏第518章 ,留一手准备第344章 ,最长的一日第1016章 ,新的战况第603章 ,宜宾冲突第281章 ,伏击第1章 ,归国途中第340章 ,大胆之举第23章 ,虎头蛇尾第1053章 ,预兆第707章 ,曹锟策略第516章 ,克厦门第537章 ,泉州整顿第973章 ,投机计划第712章 ,黄埔事故第401章 ,北上前第160章 ,同志们,革命!第382章 ,停战协约第675章 ,两路人聚首第978章 ,协约国决议第1025章 ,在成都第42章 ,初次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