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应对之策

四月二十二日黎明时分,日军在春川的三个师团忽然发起全线反攻。(_)

这次反攻是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之下,又是趁着黎明黑暗的掩护进行突袭,同时声势好打,几乎在同一时间内投入了将近一万人的作战部队。

尽管在春川外围驻守的中国军队早有准备,可是却没料到日军的突袭会是如此大规模,并不是所有阵地防线都做出及时反映。很快又几个小村镇的阵地就遭到日军突破,中国守军死伤惨重。然而交战进行二十多分钟后,中国主力部队全部惊醒过来,炮兵、加强火力以及空军单位立刻投入作战,整个局势一下子缓和下来。

尤其是几个县城外围的主要阵地,即便从一开始遭到突然袭击,可仍然顽强的守住防线,并且利用抢修的阵地优势给日军造成不小的损伤。

等到八点钟时,中国后续部队组织紧急反攻,利用重炮火力的压制,把黎明时丢掉的阵地全部夺了回来。晌午还没到,日军的攻势已经崭露出疲惫态势,

朝鲜战火重燃的消息飞快的沿着朝鲜半岛向内陆传去,北京、南京以及上海最先收到开战电报,同时也是最快速度做出政治反应。

冯国璋在九点钟不到的时候召开新会发布会,向到场的各国记者郑重宣布几个小时前发生在朝鲜的事变,并且声色俱厉的发出一连串痛斥,说到情绪激动的时候,甚至还忍不住拍案顿足,只吓得全场记者一声目瞪口呆。

“什么样卑劣的国家才会做出如此下作的事?什么样可耻的民族才会拿国际外交当儿戏?什么样肮脏的政客会用国民信誉来当赌注?看看,诸公擦亮眼睛仔细看看,日本国如此出尔反尔,以求和议约为借口,在和约签订之后竟又毁约偷袭,简直是无耻下作!”

“根据我们收到的最新消息,日军发动突袭之时,原本在我军驻营区附近有许多无辜的朝鲜老百姓,他们正等着战争结束重返家园,而这段时间一直在协助我军士兵清理战场废墟。当日军毫无征兆的趁夜突杀过来,甚至连这些无辜的平民都不放过。仅仅一个钟点,就是一个钟点的时间,大约六千多名朝鲜老百姓和我军士兵遭到屠杀。”

“我代表中华民国南京中央政府宣布,我中华民国与日本国势不两立,这次日本国下作之举,我中华上国必然奉陪到底!”

总统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时间里立刻传遍整个南京。而在随后的十几个小时,又像是病毒似的一发不可收拾,疯狂的蔓延到全国上下。

所有听说此事的中国人全部震惊不已,进而这股震惊演变成不可控制的愤怒。

大街小巷到处处都能看到义愤填膺的表情在谈论此事,但凡是中国人无不痛批日本言而无信,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企图赢回战争。

在报纸上报道关于日本人黎明时发动突袭,造成许多中国士兵和朝鲜平民伤亡的新闻后,民间的情绪更加躁动起来。人们从义愤填膺上升到咬牙切齿,更有一种“杀光所有日本鬼子”的言论在市井里渐渐流传开来。

之前中央政府一直营造的民族主义氛围很快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狂人的民族主义人士大发言论:“中华民族高贵的尊严,岂容日本卑劣民族践踏?”

在民族主义的推动之下,老百姓们愈发支持政府将战争坚持到底,一定要彻底打垮日本国和日本民族,不给日本任何翻身的机会。

中午过后,正当全国上下为日本出尔反尔的偷袭闹得沸沸腾腾之际,日本第八师团再次向开城发起进攻。不到两个小时之后,弗伦奇军官第一战斗旅会合第十九师团,快速突进到开城左右两个侧翼,几乎同时发起夹击。

不过因为早上春川的战斗打响,已经给开城这边提前预警,驻守在开城的三十七师和五个海军陆战旅严阵以待。一开始就遏制住日军第八师团的进攻,随后利用空军、重炮以及列车炮的火力支援,一度将第八师团击退。

即便后来英军和第十九师团驰援过来,但利用早先日军留下的开城阵地,再加上最近连续三天日日夜夜增修防御工事,哪怕面对三倍于自己的敌军,同样在火力上打成平手。双方就这样僵持下来。

三十七师代理师长徐永昌亲自到前线督战,同时用望远镜看到了西南方向的英军旗帜,虽然通过目测出现在开城这边的英军并不算太多,充其量也就是三五千兵力。不过他考虑到英军毕竟是长途运输,后续部队还需要时间才能抵达,这支部队极有可能只是先锋而已。

当即,徐永昌命令师部赶紧把这个消息发到平壤和奉天,告知司令部参谋部已经确认英军的进攻地点。

这段时间蔡锷依然留在平壤,在接到三十七师发来的消息后,他立刻召集参谋部会议,商讨应对英军和日军的具体作战对策。

“现在可以肯定英军会从朝鲜南部登陆,并且联手日本军队一路北进。当务之急,我们应该调动三十八师和国防军第四师支援开城,利用阵地战先挫英军锐气。等到英军和日军消耗差不多之际,再聚力反击,直破汉城。”

“既然要调动三十八师和国防军第四师,那何不直接趁英军立足未稳之际,一鼓作气打一场大进攻,直捣黄龙?”

“毕竟我们尚且不知英军虚实,情报上说大约有十万兵力,这十万兵力究竟有多强的战斗力?有多少重火力装备?这些我们一概不知,应付陌生的敌人一定要小心翼翼才是。相反,英军与日本联手,深知我军的底细,此时还是敌在暗我在明。贸然进攻,多有不妥。”

参谋部会议室内,众参谋各抒己见,表面听上去都有道理,一时谁也拿不定主意。

争论之际,不少人的目光落在蔡锷和吴佩孚身上,这两位身为北方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是目前朝鲜战争排在前两位的最高统帅,最终决策自然要落在他们身上。

就在这时,一直沉思不语的蔡锷转向坐在一旁的吴佩孚,问道:“子玉兄,你如何看待?”

第88章 ,贪污事件第1082章 ,平壤军事基地第84章 ,张謇青睐第398章 ,求婚第412章 ,进步党和解第892章 ,朝鲜人第29章 ,又见刁蛮第513章 ,参谋会议第1064章 ,中英双方第607章 ,滇军风波第275章 ,陆荣廷的觉悟第952章 ,态势第707章 ,曹锟策略第713章 ,朝鲜学员第1106章 ,琉球第543章 ,一代海军忠魂第554章 ,未雨绸缪在南方第604章 ,升级第1059章 ,反殖民狂潮第415章 ,一谈第371章 ,进步党的算盘第800章 ,新的布防第324章 ,岑春渲南下第906章 ,“山猫”越野战车第737章 ,段祺瑞突袭第712章 ,黄埔事故第368章 ,袁世凯的怀疑第151章 ,美国奸商第1116章 ,战场和会场第1035章 ,斩首行动第918章 ,复活第972章 ,经济战略第240章 ,又遭炮击第840章 ,庆元会议的动作第453章 ,孙中山的考虑第328章 ,王士珍的焦虑第1128章 ,帝制苗头第391章 ,萧耀南之哀第252章 ,黄埔小将第876章 ,决裂第907章 ,东三省阴云第716章 ,杭州会战第1209章 ,北洋震动第428章 ,军屯运动第903章 ,预计数据第797章 ,血色破晓第1022章 ,游斗第961章 ,通电第486章 ,户籍制度第986章 ,市场花园行动第377章 ,特殊安排第1173章 ,上海阴谋第342章 ,何应钦执行任务第971章 ,另一种战场第335章 ,制造声势第644章 ,陈宦之决第742章 ,最后的北洋第1125章 ,贸易中心制度第141章 ,演习之后第265章 ,退下来的防线第508章 ,再逼第974章 ,东亚经济复苏计划第656章 ,夜谈第558章 ,码头上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63章 ,炮标参谋第1126章 ,战列舰还是航母?第665章 ,事未息第169章 ,血战广仁路第942章 ,各派的主张第744章 ,趋势稳定第735章 ,枭雄病逝第210章 ,黄埔军校第527章 ,德国顾问首次参战第316章 ,江西军南下第490章 ,推心第546章 ,计划实施第286章 ,独裁手段第253章 ,战贺州第209章 ,狙击士官学校第467章 ,唐绍仪出面第878章 ,一次报复第608章 ,大战再临第22章 ,有事相求第1205章 ,中俄谈判第231章 ,在瀛台第1041章 ,激战惠山第675章 ,两路人聚首第45章 ,施恩人心第1132章 ,转折点之战第149章 ,购买军火第976章 ,总攻第717章 ,第三师鏖战第473章 ,发展工业第290章 ,慷慨激昂第846章 ,造势第308章 ,第二师回归第1159章 ,沙俄首都沦陷第822章 ,上海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