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帝制苗头

至于尚文泰不仅没有任何怨言,相反还乐得其所。琉球王国复国之后几乎没有任何军事根基,中山州和华表州是从日本割让的两块土地,原本就不是琉球王国的版图,再加上与日本隔海能望的近距离,如果让中国将军镇守此地,反倒能保证琉球王国的北疆安全。

吴绍霆把这个消息早先告诉过吴复甄,吴复甄感到很突然,但同样明白自己叔叔的用意。不过由于目前德乌敦战役正在胶着状态,他一时半会无法抽身离开,只能回电报希望能将婚事容后一些时候。

琉球王国的情况不算太急,吴绍霆于是答应了下来,仅仅只是吩咐国策研究室,安排一些文职官员担任中山亲王的幕僚,先行前往中山州处理政务。毕竟中山州是日本领土割让的地盘,居民大部分还是日本人,肯定要先处理好基础行政的问题。

同样是在尚文泰宣布族妹婚约的这一天,朝鲜国王李熙在北京宣布另外一项重大消息。

李熙将庆献世子一脉的一位庶出女孩册封为仁慧翁主,许配给琉球国王尚文泰叔父尚庆为妻。这位尚庆年逾四十六岁,与仁慧翁主相差十一岁,不过双方都已经不算年轻,这份婚姻可谓是十分正常。

尚文泰向朝鲜国王许诺,他的叔父尚庆将获封为秦西亲王,仁慧翁主则为秦西王妃。并且他允许朝鲜王国派随行官员入驻秦西州,协助秦西亲王打理秦西州政务。

这两则消息很快引起多方轰动,所有人都知道这正是共同体计划的一部分,通过政治联姻加强各国之间的关系。在连续追踪报道几天之后,很多人不禁开始转而猜测,越南女皇与琉球国王的婚事什么时候可以确定。

尚文泰对这个问题同样十分关注,他如今已是琉球国王,可仍然孑然一身,原因不是别的,就是为了等待越南女皇的答复。

自从广州四国首脑会议结束之后,越南女皇的考虑到直到今天都没有结果。

中国方面也在派人前去催促,希望能尽快谈妥这件事,让四国关系更加牢固。

只是大家心里都很清楚,阮灵芷一位二十出头的妙龄少女,只怕心中早已经有自己的所属对象,一边是爱情,一边是国家利益,身为一国首脑自然难以抉择。

这件事到后来只能耐心等待,各方面索性不在有任何催促,只希望阮灵芷能自己把这个问题想明白。

共同体计划与太平洋舰队成为中日战争结束之后的两头重头发展事业,就在中国上上下下都为国家强盛感到欢欣鼓舞之际,之前从德国赶到中国执行“霍尔维格计划”的专家顾问们,再一次不遗余力的开始制造声势和气氛。

他们看准的并非是中日战争中国大获全胜的背景,恰恰是琉球王国复国以及共同体计划的一系列事件。在这次共同体计划当中,参与的三国全部是君主国家,唯独中华民国是元首共和制,这多多少少显得有些怪异。

这还不算,当接二连三的跨国政治联姻活动开始之后,其他三个君主国册封了一批贵族,这些贵族当中还包括不少中国公民。

中山亲王吴复甄只是其中之一,连同中国派往中山州的一批行政官员,全部被册封为贵族。在越南的帝国右相唐绍仪不仅身居要职,三个月前同样被越南女王册封为河内公爵。

不仅如此,之前朝鲜临时政府聘用的几位中国官员到现在仍然在任,这些官员也都得到朝鲜国王的封赏,获得朝鲜贵族的称号。

从表面上来看,这些是很正常的事情,就连大英帝国时不时也会册封一些外籍人士。无非是指获得封赏的外籍人士,一旦进入封赏国境内,就能享受所得封赏的待遇,而返回祖国之后则不再恢复普通人的身份。

但是德国顾问专家们却不会这么肤浅的判断事情,然而他们也不会一时急于求成,直接不顾任何反应挑明推行全新的政策。

趁着最近发生的一系列大事,德国人开始在中国推销一种公平对等原则,也就是说越南、朝鲜、琉球都给与许多中国人贵族待遇,中国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回应,而不是一味自居上国,安然接受这一切。

乍得一看,这番言论就像是德国在谴责中国似的,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铺垫。

就在德国人利用报纸、舆论以及外交政策在中国国内制造这种“公平”气氛时,中国外交部就此事突然召见了德国驻华大使辛慈,纵然德国现在是同盟国“老大哥”,但亚洲共同体计划与欧洲没有半毛钱的关系,在这个时候横插一脚究竟是什么意思?

再者,就算横插一脚也插得光明正大一些才是,德国人暗地里到处鼓吹的什么“公平”原则,这到底在暗示什么?

辛慈公使与中国外交部官员会面之后,却说这些是德国时政人士自愿的行为,与德国政府立场毫无瓜葛。

南京总统府顿时为此纳闷不已,不过好在没过多久,一份由外国专家部德国籍顾问发来的建议书被送到了昆明元首行营。

吴绍霆起初并没有关注国内的舆论动向,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亲自处理增兵暹罗的军务,甚至还动身去了一趟四川视察大陆桥第三兵团的筹备情况。直到这份建议书经过再三周折送到他面前时,这才对这些德国专家顾问们行为感到奇怪,也不由自主联想到第三次德国援助计划时附加的一系列条款。

之前德国专家顾问们曾经掀起过一场舆论声势,将吴绍霆的个人崇拜主义推波助澜了一番。当时吴绍霆虽然仔细思考过这件事,但不管怎么看都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因此没有过多的干涉。

可是这次情况有所不同,德国人的动作太明显、太刻意,必然还隐藏着下文。

当吴绍霆看过这份署名为费恩·冯·赫奇特的《中国荣誉勋位改革建议书》之后,他的脸色立刻骤然生变,自己可不是愚蠢的人,虽然这仅仅只是一份无关痛痒的荣誉勋位问题,可背后却隐藏着一股极其巨大的政治影响。

因为在这份《建议书》里,费恩认为中国既然发起共同体计划,就应该将公平原则进行到底,以表明在这个共同体之内所有成员国是真真正正共同进退。因此,在其他三国都是君主制国体的情况下,中华民国即便要保证共和制,也应该在相关的荣誉体系上进行调整。

按照费恩的提议,中华民国现有的勋位制度应该仿效君主制国家,彻底更改为爵位制度。他还在文中举出多种例证,比如袁世凯颁布勋位制度,其根据就是参照君主制国家的爵位制度,再比如爵位制度在中国周朝时期就存在,既然中国人尊重传统文化,那就更应该推行这种荣誉体系。

不仅如此,费恩在文章最后还加以强调,无论亚洲还是欧洲,爵位制度有着长久以来的实践考证,还可以应付目前亚洲共同体之间荣誉差异化的问题。对于政治家们来说,这只是一次形式上修改名份而已,并不会引起任何的异议。毕竟“形式”就是“形式”,但文化底蕴却得到了一定层次的提高。

吴绍霆心里很清楚,既然将勋位制度更改为爵位制度仅仅只是“形式”,那完全用不着德国人来操心这个问题。既然德国人之前造势铺垫,现在又上书正式提出建议,可见德国人根本没有把这件事当作是一场形式。

换言之,德国人如此行为的动机,唯一的解释就是他们要在中国推行帝制!

吴绍霆立刻联想到当初签订“霍尔维格援助计划”时的那些附加条款,霍尔维格要求由德国社会专家来协助中国完成社会意识形态的改造,而这改造的真正目的就是让自己当皇帝,世世代代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袁世凯没能来得及称帝,难道这件事要落在我的头上了吗?

吴绍霆放下这份《建议书》,心里暗暗的念叨着。

第161章 ,西郊军营之战第293章 ,不败为上第231章 ,在瀛台第348章 ,莫擎宇负伤第80章 ,一介武夫第1203章 ,一战预测第61章 ,突来意外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276章 ,壮士断腕第1199章 ,新年与春夜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714章 ,轴心互制第526章 ,飞机作战计划第1110章 ,摆架子第142章 ,总参谋长第492章 ,北方的动静第96章 ,一番切谈第1163章 ,软硬兼施第26章 ,协助进城第215章 ,开刀第1026章 ,风满楼第566章 ,抛砖引玉第294章 ,贷款第1070章 ,军团行动第963章 ,暴行事件第163章 ,不留情面第215章 ,开刀第933章 ,收复汉口租界第652章 ,鼓动民力第539章 ,走访李厚基第1205章 ,中俄谈判第695章 ,松坡将军一谈第1085章 ,危急关头第649章 ,离间第153章 ,盘下码头第761章 ,婚姻第102章 ,副总经理第1115章 ,新的议和第716章 ,杭州会战第7章 ,上任哨官第202章 ,华兴会背后第1110章 ,摆架子第891章 ,法租界第940章 ,吴绍霆的决定第664章 ,动变第842章 ,会议第936章 ,用意第1016章 ,新的战况第239章 ,推测第1030章 ,收网第694章 ,长江战略第560章 ,恩恩怨怨第1018章 ,战场转折点第296章 ,落井下石第196章 ,蔡乃煌的汇报第505章 ,在柳州第634章 ,重庆攻略第135章 ,内部不和第102章 ,副总经理第684章 ,泸州黔军行营第278章 ,激战白石界第64章 ,昔日恩师第448章 ,周震麟的消息第356章 ,活捉萧耀南第15章 ,借力打力第706章 ,大战前第1139章 ,收复乌梁海第561章 ,廖仲恺突然来访第451章 ,醒来第816章 ,没有俘虏第597章 ,谋而后动第315章 ,无限制狙击战策略第630章 ,局势之急第690章 ,荣归第736章 ,冯国璋活动第908章 ,张作霖之决定第968章 ,山地狼行动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1188章 ,美国参战第245章 ,徐树铮南下第176章 ,广东水师的顽抗第943章 ,针对朝鲜第406章 ,进京第692章 ,大执政官第769章 ,北京大本营第1142章 ,南亚议和第743章 ,双方心思第1179章 ,台湾海军大学第13章 ,展开训练第665章 ,事未息第664章 ,动变第1035章 ,斩首行动第20章 ,请客吃饭第53章 ,义正严词第629章 ,在重庆第201章 ,授勋第38章 ,偷听内幕第771章 ,威胁第700章 ,杭州事变第1037章 ,战略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