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生意问题

一九一七年下半年,欧洲战场的战争逐渐从死气沉沉的状态复苏过来。**()不得不说美国的实力着实强大,哪怕美国人暂时没有直接出兵,但一加入协约国之后带来的声势,立马改变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局势。不仅如此,美国以所谓的盟约价格出售大批钢材、粮食、军火给协约国,帮助协约国恢复了一定战斗力。这对于僵局状态的战场来说,真真正正是一剂猛药。

就在十月底,英法联军在巴黎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战。这是继年初僵持状态以来,协约国做出的第一次主动大反攻。反攻将战略纵身推进了十里左右,德国主力部队在第一线的阵地几乎全面崩溃。

不过德国并没有因此而撤出巴黎,他们依然顽强的进行反抗,最终稳住了巴黎城区的占领地形。但是正是因为这次大反攻,使得整个同盟国不得不改变自己的作战方略,采取更为保守作战的方式,总得来说还是让两大阵营陷入了对峙的场面。

而这种对峙的场面是中国不愿意看到的,没有战争,哪来的消耗,没有消耗,中国和美国组建的海外贸易公司如同虚设一般,不仅资本主义的扩张会陷入一种缓慢的状态,华盛顿计划的推进进城也会变得更加具有风险。

这种情况也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的,就在一九一七年圣诞节的前夕,赖茵施,美国大使,华盛顿计划中与中国的联络者和杰克逊,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华盛顿计划中负责中美货物运转,再度访华,秘密会见了宋教仁,华盛顿计划中中国的主要负责人。

吴绍霆将华盛顿计划交予宋教仁负责,并在上海设立一个秘密的特别行动处,主要负责这次华盛顿计划的统筹工作。

其实将特别行动处设在上海,对吴绍霆来说是个艰难的决定,本来召回宋教仁,初衷是为了将宋教仁留在自己身边,以防国外有心之人利用宋教仁来违抗自己的统治,但是召回之后,吴绍霆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没有架空宋教仁,而且委以重任,并把宋教仁调离南京国民政府,这样一来宋教仁也可以大胆的统筹华盛顿计划的事宜,不必担心吴绍霆会有什么变化,当然吴绍霆这么做,也有自己的考虑,宋教仁一直都是民主的卫道士,要是留在自己身边,难免两个人会有一点意见上的冲突,这是吴绍霆所不愿意看到的。

选择上海的主要原因,这里是中国的经济展核心,选择上海能够很好的利用华盛顿计划的优势辐射到整个中国的经济展,华盛顿计划的强大需求正好可以刺激中国国内的生产不断扩大,一时间以农副产品等第一产业的中国经济,开始慢慢向以钢铁煤炭等第二产业逐步倾移,还有就是上海是远东金融中心,其金融影响力甚至过了东京,在上海统筹华盛顿计划的则可以扩大中国在于远东地区的影响力,带动中国周边地区的殖民地的经济也快展,因为中国不担心他们的展会对中国造成多大的威胁,反而他们会成为护卫中国的“义犬”。

这天上海街头洋溢着过年的喜庆,随着中国国内的不断稳定,经济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不断得到提高,难得在世界各国还在水深火热的战争中保持这股浓郁的过年气氛。

天空中飘着一些零碎的小雪,路上行人不多,一辆黑色的盛世龙腾公司的轿车缓缓驶过。自从台北的军事展览会召开之后,盛世龙腾公司的轿车已然成为中国主流轿车的行列,比起外国轿车来质量几乎相当,但价格却便宜不少。这辆轿车稳稳当当的停在了中国设在上海特别行动处新黄浦路十三号丽华大厦的后门。

杰克逊跟赖茵施在几个穿黑色西服的保镖引导下进入了这座“华盛顿计划”位于上海特别行动处,在那里宋教仁已经恭候多时了。

“赖茵施大使先生,杰克逊参赞先生,欢迎你们的到来,宋某有失远迎还请两位见谅”宋教仁是个谦谦君子,虽然这次会面彼此都是为了扩大双方利益的争斗,可是宋教仁还是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好客之道。

“宋先生,能再次见到你真是荣幸之至”赖茵施一上来直接给宋教仁一个拥抱,表现的也很是热情,不过西方人的热情,真的只是表面功夫罢了。当然,他也是知道宋教仁在美国出任三年的驻美大使,这套西方的礼仪应该早就适应了。

跟杰克逊简单的握了一下手,宋教仁就示意两人坐下,复古的厅堂,四下没有任何遮掩,这样也避免了隔墙有耳。

“宋先生,在美国多年,这次又能跟宋先生一次合作华盛顿计划,看来宋先生跟美国真是有不解之缘啊美国人民非常喜欢您,有机会我希望宋先生还能到美国担任外交大使”杰克逊用最近刚学会的还带着一点上海味的普通话说道,长期在中国生活,杰克逊还是学会了一些的普通话。

“参赞先生,我在美国只是为了工作而已,而现在跟美国合作也是为了工作,为了我的国家,还有四万万辛苦的中华儿女罢了,至于美国人民的好意,我心领了,我们还是说正事”宋教仁委婉的回绝了杰克逊所谓的好意,也非常耿直的表明了自己的的态度,直接了当的进入正题。

“好,宋先生既然这么说,那我就直言不讳了,为什么你们中国不遵守事先的约定,不光向同盟国倾销军火,同时还私自大量的出售生活用品”赖茵施多年的外交经验,当然知道先制人,一上来就对宋教仁难,将大帽子先扣到中国脑袋上再说,要是宋教仁一解释,那接下来的事情就会变成赖茵施跟杰克逊两个人一起谴责宋教仁代表的中国了。

按照华盛顿计划一开始的核心内容,中国只是辅助美国向欧洲进行资本销售,可是这段时间生的事情显然脱离了美国人的预料。中国国内萌生的本土资本主义,一方面接手美**火商的代理工作,向欧洲进行分销活动,另外一方面还在积蓄本土的资本力量,做着自己的生意。更让人忍受不了的,那就是中国的资商们还是利用美国辛辛苦苦建立的销售渠道来销售自己的商品,这不是欺人太甚吗?

“大使先生,请你注意你的言辞,我不清楚我们到底违反了哪一条约定,倒是你们擅自调整你们的战略计划,将整个欧洲战场又一次带入了僵持的局面,影响了我们事前约定的军火交易,致使我们整个军火交易量大量下降,甚至还一度提高我们军火的交易的成本,导致我们海外的贸易公司,急剧受损”宋教仁当过多年的外交大使,而且还是跟美国打交道的,当然熟悉美国人的一贯作风,很有力的将皮球又踢回给了美国,并用严厉的态度来反映出中国其实才是受害者。

“调整战略计划,那是我国的内政,你们干涉不了,可是你们借着我们提供的渠道销售你们自己的生活用品,并且事先没有跟我们商议,就是你们违反了华盛顿计划的约定,我希望贵国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赖茵施严词驳回了宋教仁的说法,并很有力的提出了这次来的目地,就是要让宋教仁代表中国向他们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可是说是解释,更重要的不在于解释的本身,而在于解释之后的后果。

“大使先生,如果按照你的说法,那我们的海外贸易公司销售什么东西,也是我们的内政并不需要你的插手”宋教仁很聪明的抓住了赖茵施的一个话柄,以彼之道还之彼身,也把问题转移了,因为中国的确在海外贸易公司成立的时候,就将自己的生活用品倾销给同盟国。

在起初海外贸易公司成立的时候,中国就派出了情报人员做了海外调查,本来是准备调查在哪些地方设立海外贸易公司能够保证物资的相对安全,不过调查人员却现了意外的收获。长期的战争已经造成了,整个欧洲的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甚至有些地方的比较高的官员都只能按量供给每天的食物,而此时他们手上却握有大量的硬通货币——金子,但是金子不能吃啊,整个欧洲的物价也是随着战争的不断进展物价也不断飞涨,这样一来,实际上生活用品相对于军火贸易的风险是更低,利润更高。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宋教仁跟吴绍霆一起研究过,要是单纯的只是出售军火的话,美国可能以此要挟中国,因为要是让其它国家现中国退出同盟国并成立海外贸易公司兜售军火,那么中国这种大战争横财的野心就昭然若知了,这样会引起世界各国的仇恨,那样一来中国很有可能会遭受新一轮的分刮。

而美国在这之前很聪明的玩了一招金蝉脱壳,加入了协约国,虽然出了很少的力,但是却有力的规避了,大战争横财被现的危险,即使被现了,他们也有很好的借口,碍于美国的实力,世界各国也不得不相信他们的借口,这样一来所有的责任都落到了中国的身上。

所以宋教仁跟吴绍霆商议,根据情况适时的兜售不同的商品,就现在双方又一次陷入了僵持阶段,但是中国的海外贸易公司却还是忙的不可开交,战争的局面稍微缓解了,欧洲各国都忙着休养生息,尽快的恢复实力,以便应对新一轮的战争。

此时,生活用品的需求量更大,在欧洲市场上,中国制造已经漫天飘飞了,甚至成了当时权贵们炫耀的资本了,因为不是只有钱就可以买的到,由于欧洲市场的需求量实在过大,国内的生产力即使加上殖民地还是不够,海外贸易公司的走货量也有限,所以买到中国制造的商品,需要依靠很强的关系。

由于退出同盟国之后,中国一直保持着中立国的身份。欧洲各国,无论同盟国还是协约国为了能从中国这边得到充足的后勤供给,都主动向中国示好,以减免关税,免费提供场地,外交豁免等等诱人的条件吸引中国的海外贸易公司在他们国家,进行贸易。就连一开始生气中国弃自己于不顾的德国,也主动跟中国攀上了交情。

长期的战争,德国的国力已经是相当的空虚了,这个骄傲的猎狗,在这个时候也不得不选择以低调的外交姿态来处理国际关系。

一时间,虽然欧洲各国虽然彼此之间争斗不断,但是却对中国又有全新的认识,最起码不是以前那种看不起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自己想出的计划,铺设的道路,到后来大部分的好处却让中国得了去,美国怎么会心甘呢。

这也是赖茵施跟杰克逊,这次怒气冲冲上门质问的重要原因。

“大使先生,我想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慎重并且仔细的考虑一下这个问题了”宋教仁看着两个美国佬的脸色很难看,一时谈话陷入了僵局,这也是自己不愿意看到的,毕竟现在还没有到跟美国撕破脸皮的时候。

【关于前两章,只能说抱歉。大家可能没写过小说,当要把同样的内容写两遍时,人的心情是很乏累的。而且在电脑坏的那两天,我同样再用朋友的电脑码字,结果硬盘被格式了,前面的稿子与我新写的稿子中间断了一节。我现在还在准备新,所以心力有限,一些章节写的仓促了一些,十分抱歉十分抱歉。我后面会尽量冷静下来好好写】

第1174章 ,中华革命党的态度第834章 ,吴绍霆的态度第368章 ,袁世凯的怀疑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团军第909章 ,一场阴谋第415章 ,一谈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109章 ,赵声暗害第184章 ,龙济光的计划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743章 ,双方心思第904章 ,中国轿车工业第32章 ,遭遇劫案第144章 ,划分势力第105章 ,又见不屑第1115章 ,新的议和第172章 ,赵声的不满第198章 ,返回广州第1212章 ,南京街头第446章 ,一场密谈第445章 ,越南人突然再访第625章 ,北洋之内第811章 ,情势急转第384章 ,善后第264章 ,坚持下去第608章 ,大战再临第659章 ,梧州深夜第590章 ,多事之夜第1021章 ,黄海海战第120章 ,闹剧之后第910章 ,事先第39章 ,突然交火第432章 ,德国人的又一谈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团军第926章 ,沸腾反应第252章 ,黄埔小将第391章 ,萧耀南之哀第925章 ,紧锣密鼓第637章 ,长江长江第663章 ,揭底第330章 ,中国东印度公司第468章 ,消灭和扶持第1000章 ,分拆计划第500章 ,德国福克式飞机第1132章 ,转折点之战第104章 ,张人骏言第533章 ,朱成贵变节第596章 ,布局四川第415章 ,一谈第689章 ,希望之灭第1040章 ,吴佩孚的决心第731章 ,“猎雕”作战室第875章 ,关键会议第805章 ,煎熬第265章 ,退下来的防线第958章 ,鏖战第829章 ,穷途末路第1113章 ,台湾问题第432章 ,德国人的又一谈第294章 ,贷款第393章 ,北方带来的消息第750章 ,日本福冈第941章 ,接见朝鲜人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应第38章 ,偷听内幕第413章 ,梁启超眼中蔡锷第35章 ,相互推卸第1002章 ,蔡锷的反应第636章 ,兵临城下第1056章 ,南疆门户第809章 ,空袭开始第420章 ,风波暗起第1054章 ,吴绍霆的担忧第79章 ,倾心一言第143章 ,赵声妥协第850章 ,吴绍霆的态度第391章 ,萧耀南之哀第1081章 ,应对之策第1120章 ,亚洲扩张第403章 ,陈炯明在檀香山第533章 ,朱成贵变节第491章 ,中德厂的机关炮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47章 ,交通意外第418章 ,公开言论第970章 ,第二次援助第1213章 ,内幕对话第640章 ,闪击第1119章 ,贸易共同体第560章 ,恩恩怨怨第883章 ,青岛善后问题结束第894章 ,三月日本第1019章 ,增兵计划第461章 ,夜闯第102章 ,副总经理第785章 ,庆元会议第788章 ,年轻的空军将领第92章 ,大校场上第846章 ,造势第1046章 ,弗伦奇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