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国内山雨之前

“至于其二,只怕就是上将军的私心使然了………”陈光璧语气显得小心起来。

吴绍霆依然保持着平静的脸色,露出了一个深意的笑容,没有说话。

陈光璧压低了声音,接着又说了道:“上将军是不喜欢吴祥达这么容易就投降。若下官猜得不错,昨日下官所发的求和电报,以及巡防军总旗发的电报,上将军并非没有收到,而是故意装作没有收到……”

吴绍霆笑了起来,终于开口说道:“你果然有两下子。”

他确实有私心,不过私心并不是主要,更何况就目前而言,自己的私心根本没有完全达成。他之所以这么大张旗鼓的进攻吴祥达,就连到了最后关头也不理会吴祥达的投降,目的就是要彻底铲除这个未来的小军阀,将其麾下的六个营收归己有。结果是吴祥达是跑了,那六个巡防营除了曲江一个营顺利接收,韶关城内却是一塌糊涂,所以算是未能如愿了。

陈光璧呵呵笑了笑,赶紧补充了道:“上将军千万不要见怪才是,下官也是遵照上将军的吩咐,照实说话罢了。”

“你是一个聪明人,是聪明人就会有明智之举。我再问你,你当官所为何故?”吴绍霆话锋一转,又问了道。

“当然是………”陈光璧不假思索,就要抛出一连串的长篇大论、宏图大愿。

“实话!”吴绍霆提醒的打断了他。

陈光璧一下子软了下去,先前那一副信誓旦旦的样子立刻就被打回原形。他尴尬的笑了笑,扭扭捏捏的说道:“上将军,有一句俗话说的好,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韶关知县虽是下官正儿八经的科举取士,但其中也周折了不少费用。这年头当官的,无非就是图一个‘利’字嘛。”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您想想看,咱们这小小知县称作是一县父母官,可是要威风也不见得有巡防提督威风,要赚钱也不见得有富豪名绅便宜。要想吃这口饭,一边要巴结好有实权的人,一边还要拉拢豪绅,个中辛酸,外人是不知道的。哎,哎,哎!”说到最后一句话时,他都忍不住挥了挥手,那表情就好像是见地主的贫农似的。

吴绍霆看着这陈光璧忽然想到了一个人物,这小子要不就是葛大爷,要不就是马邦德。由此可见,清末民初那一会儿,大半个中国都是这副德行的人,这俨然成为了一种现状。

“你是一个实诚的人,先前也说了你是一个聪明的人。我最喜欢跟聪明的实诚人合作。陈知县,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他语气颇为认真的说道。

“下官明白………”陈光璧言不由衷的说道。

“真的明白?”吴绍霆复问了一遍。

陈光璧想了想,随即又摇了摇头,为难的说道:“下官………不是很明白。”

吴绍霆招了招手,让陈光璧凑的近一点,然后他伸出脖子对他说道:“我跟你合作,你继续在韶关当县长,赚你的钱。我只要你记住一点,是我让你赚钱的。听明白了?”

陈光璧眼前一亮,脸色顿时兴奋了起来,他当然明白吴绍霆的意思,连忙点头哈腰的应答了道:“是,是,下官明白,下官就是上将军的属下,上将军让我赚钱我才能赚,上将军不让我赚我就一文不取。”

吴绍霆忽然冷着脸色,阴森森的补充了一句:“上将军要你死,你也得死!”

陈光璧突然感到一股寒流袭来,他背脊顿时发凉了起来。他好歹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但是在这个二十多岁的后生面前,却有如此强烈的压力,这年轻人还真不简单。他知道吴绍霆刚才强调的两个词,实诚和聪明,自己如果忠心耿耿帮对方做事,而且还要做大事,那日后肯定是风光,而这两点要是缺少了一点,后果会是什么样呢?

“现在,我让你给我做一件事。我要你好好安抚韶关城的军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既要他们记住我的狠,也要让他们不记我的恨。明白吗?”吴绍霆严正的说道。

好嘛,这知县与县长不过改了一个字,却改得那么痛心疾首,往后的日子还让人好好过吗?陈光璧心里犯着嘀咕,可是他知道势在必行,自己的前途、自己的财富甚至自己的小命都在此一举了。不过他还是很郁闷,吴绍霆事先大刀阔斧的行动,事后却让自己来收拾这个烂摊子,这算哪门子事?

虽然陈光璧很有牢骚,但接下来的安抚工作还是做得十分果断。

他召集了城内的所有豪绅和名流,也请了一些站在官府这边的报纸记者,将这次革命行动渲染的十分伟大。为了消弱革命军昨晚失控行为的影响,他与那些豪绅接二连三的发表声明,把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吴祥达身上。

吴祥达很快就被冠上了穷兵黩武、负隅顽抗,置黎明百姓的安危于不顾,企图反革命、反人民的头衔。不光如此,晨陈光璧也不知道用什么法子,还请了几个投降的巡防军出来,声明昨日一战是吴祥达冥顽不灵,顽抗到底,革命军只是被迫发动强硬攻势的。

当天晚上,陈光璧以革命县府县长的名义发布告示,全城老百姓可以凭借鞭子来换取大米一斗,昨晚在战斗中受损的人家可以按照受损程度领取补偿,至于误伤致死的人家一律发放大米五斗、白银五两做为安家费。

这些事都是他一个人决定的,若是在以往的时候破财消灾还能图个名声,可现在自己做了不说,名声还得全部让给吴绍霆。他通告全省,告知这一系列善后手段,都是伟大的、正直的、仁义典范的革命粤军总裁吴绍霆吩咐,让全城老百姓都记得革命军的好。

好在陈光璧不惑之年的人了,什么名什么誉都是胡扯,关键是能捞到好处,其他都可以不计其内。

经过这一番的安抚措施,韶关城的怨气有了明显的下降了。

吴绍霆准备召集降服的巡防军,编成革命粤军第一师第六团(团级序列第一师和第二师是按次序排列,第三团为第二师番号,因此新编步兵团番号为第六团)。

他将几个俘虏的巡防军营管带请到司令部进行了一场会议,深入了解这些管带对革命军的看法。原本巡防军有六个管带,其中被打死了两个,另外一个跟着吴祥达跑了,在场的只有三个人。这些管带到现在还是蓬头污垢的样子,要他们说对革命军的看法,那还真是一种煎熬。

这些旧军军官几乎从没经历过什么大阵仗,对他们来说最大的阵仗也就是是去剿匪、搜捕会党等等,可是相等于革命军进城那天的情况,这些简直是小打小闹。他们就没见过这么打仗的,就是打洋人也不至于这么惨呀!

吴绍霆看得出这三个管带心中的阴影,他拿出了一副大义凌然的姿态,好好规劝了一番,并告知他们只要愿意接受改编,服从革命粤军的指挥,遵守革命的意志,一切待遇都跟新军士兵一样,粮饷保管给足。

韶关巡防军已经很久没有领到完整的饷银了,就连营管带都只能拿到一半,而且还是一拖再拖的,更别说下面的那些草头士兵们了。现在吴绍霆给了他们一个出路一个饭碗,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虽然干革命一件有风险的事,可他们没有那么远的目光,谁管饭管饷,那自然就跟着谁混了。

于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难处,这些管带当场就答应了下来,一个个信誓旦旦、表率忠心。吴绍霆吩咐他们回去之后整顿各自麾下,尤其是要做好思想工作,在韶关光复之前大家是敌人,韶关光复之后大家就是自己人,千万不要有什么隔阂的地方。

革命粤军在韶关停留了两天,同时早在破城的第二天早上就发电报告知了广州革命政府,传达了韶关光复的消息。如今革命军每光复一个县城,广州那边都会大张旗鼓的宣扬一番,不单单是本城宣扬,甚至都还通电全国,告知革命事业的进展。

正因为如此,国内革命的暗流越来越汹涌,终于在1月13日下午,河北滦州新军二十镇副统制张绍曾,连同麾下七十九标一营管带王金铭、七十九标二营管带施从云、第八十三标三营管带冯玉祥,率部发动滦州兵谏。滦州起义军电告广州革命政府,望革命政府速派援军北上会师。

只是这场起义虽然表面上成功,但实际上半路夭折。

张绍曾在一天之内顺利击溃了二十镇反动派的人马,击毙两名反动派管带,成功控制了整个滦州局势。滦州的起义对满清朝廷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震动,甚至要比广州起义更加值得担忧。因为滦州距离北京不过三百里的路途,急行军只要三两天的功夫就能抵达城下。

可是张绍曾错误的估计了形势,认为革命大局已成定势,清廷早晚会完蛋。所以他没有发兵直逼进城,反倒拟了一份奉劝清廷识大局的奏疏,提出“废除内阁,速开国会”,表示只要“实行立宪”,即可“停军不发”。

隆裕皇后命摄政王载沣主张京城防事,限期平息滦州之乱。

载沣调动北洋第一镇,移师直隶东北方向设下保障,同时派出驻守保定的第三镇北上驻守廊坊和通州,严防第二十镇威胁京城。

但是这一系列的动作都只是在积极防守,俨然没有任何进攻滦州,平息起义的打算。

载沣不是傻子,他知道广州革命政府的成立,已经是一个极大的危机信号,这个时候全国上下虽然还保持着原状,但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了相安无事了。这种保持原状的宁静是山雨欲来之前的伪装罢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迟早会天崩地裂。

此外,他也知道朝廷目前唯一可以调用的部队只有禁卫军第一镇,段祺瑞的第三镇根本不会在这个时候替朝廷卖命,能让其镇守廊坊和通州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如果真的要去镇压第二十镇的造反,只能派出第一镇前去,可是禁卫军如果不驻防京城,这可能吗?

载沣是有他的打算,当天晚上他连夜起草了一份诏书,按照答应了张绍曾的《十二条政纲》,并把“严惩”改为“嘉奖”,说张绍曾“忠勇体国”赏给“侍郎衔”。之后他又以皇帝名义下《罪巳诏》,宣布开放党禁,释放政治犯,撤销皇族内阁,维新更始,实行立宪,还以滦州兵谏的“十二条政纲”为蓝本,起草了宪法,称为《重大信条十九条》。

面对朝廷如此效率的回复,张绍曾竟然信以为真,所以就在滦州坐等大局应变。

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1050章 ,行前事务第919章 ,真相第646章 ,大选之前第617章 ,大伏击第203章 ,在北方第965章 ,进程第9章 ,留下印象第37章 ,追击行动第208章 ,张家晚宴第40章 ,擒李福林第1208章 ,冯国璋病危第901章 ,海防线计划背后第496章 ,貌合神离第698章 ,杭州轩波第711章 ,共谋第1028章 ,闭门会议第500章 ,德国福克式飞机第834章 ,吴绍霆的态度第883章 ,青岛善后问题结束第761章 ,婚姻第796章 ,黎明行动第1044章 ,伏笔第653章 ,大言第1213章 ,内幕对话第312章 ,乐昌大败第1006章 ,紧急会议第81章 ,做小生意第784章 ,正式宣布第264章 ,坚持下去第514章 ,再次先发制人第856章 ,信与证第644章 ,陈宦之决第842章 ,会议第857章 ,前奏之动第253章 ,战贺州第846章 ,造势第991章 ,事露第1174章 ,中华革命党的态度第890章 ,布置第71章 ,商业同盟第154章 ,袁树勋督第263章 ,在师部第649章 ,离间第101章 ,得偿所愿第762章 ,徐州战事第230章 ,德国人的交易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130章 ,冯狗段豹第383章 ,吴绍霆的条件第212章 ,湖南,广东第605章 ,后事之前奏第606章 ,重庆成都第194章 ,龙济光使者第282章 ,战斗表彰第1015章 ,黄雀在后第860章 ,新的军备方向第978章 ,协约国决议第562章 ,梧州之行第957章 ,一点五代战机第668章 ,壮士暮年第1010章 ,段祺瑞之见第80章 ,一介武夫第376章 ,推心置腹的教训第250章 ,先发制人第64章 ,昔日恩师第526章 ,飞机作战计划第707章 ,曹锟策略第1096章 ,突遭变故第5章 ,初识倪端第1098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810章 ,齐山镇关键要素第196章 ,蔡乃煌的汇报第905章 ,第二代战斗机试飞第454章 ,抓住嫌疑犯第284章 ,陈炯明回归第855章 ,支走第1023章 ,援军出现第333章 ,本性之举第721章 ,由内而外第608章 ,大战再临第191章 ,老狐狸第670章 ,大变之前第189章 ,铁血进攻政策第371章 ,进步党的算盘第812章 ,收网行动第133章 ,实战演习第232章 ,暴风雨第954章 ,火线点燃第1159章 ,沙俄首都沦陷第424章 ,在日本第722章 ,大势已定第789章 ,旅顺司令部第271章 ,刘永浩事件第1061章 ,大势已去第189章 ,铁血进攻政策第998章 ,风声第1109章 ,一个不留第1081章 ,应对之策第97章 ,陈芳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