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广西战略

一个小时后,陆荣廷在都督官邸会议室进行了一场会议。

李汉章是一个年逾四十的人,早年中过秀才,后又投考武举未果。陆荣廷出任右江镇总兵时,他时任右江镇兵马司参军,多次为陆荣廷筹谋献策,助其平叛剿匪。贺州失陷的消息他是第一个知道的人,陆荣廷在都督官邸发脾气时,他已经召集了参谋军事部署会议,研讨布防反攻的计划。

“荣帅,依属下看,陈副官的意见很对,大方面属下的建议与陈副官出入甚微。”李汉章说话的语气很有感染力,仿佛是天生的演讲家。他不亢不卑,不疾不徐,表情更有一种大将临危不乱的风采。

陆荣廷脸色不好看,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李汉章又说了道:“但是粤军进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坐视不理。一而再再而三的无动于衷,只会增长敌人的士气,降低我军的斗志,此消彼长的影响十分严重。”

陆荣廷沉着的问道:“你有什么建议?”

李汉章走到刚刚挂起来的广西战略地图前,拿起指挥鞭在贺州以西划了一个大圈,说道:“属下认为,眼下应当故意放松贺州西北方向所有地区的防御,坦然让粤军继续西进。我军只需加强在漓江沿线的布防,严防粤军越过漓江南下。同时恪守梧州,严防死守,决计不能让梧州有任何闪失。”

陆荣廷扬起了眉毛,露出一副诧异的脸色,李汉章这是布什么局?

李汉章不等陆荣廷发问,接着道:“粤军兵力有限,以目前布局来看,粤军只打算调第一师应付我军,第三师三个战斗团囤积韶关,显然是为了戒备湖南方面。因此我布下诱敌深入、分散兵力的策略,只要粤军敢继续进犯,让他们先尝足甜头。”

陆荣廷陷入一阵沉思,他猜出李汉章的意思依旧是“拖延”,把粤军都拖到广西境内,施以疲兵之计,只图最后的决战!

李汉章看了陆荣廷一眼,慢条斯理的又道:“贺州以西至桂林一带多是山环地形,行军困难,易于埋伏,有利于慢慢消耗粤军主力。我们将战线延长,迟早会让粤军陷入兵少地广的境地。就算粤军有足够的兵力投入,主力全部到了广西,一旦北洋军突破衡阳压下来,粤军首尾不能相顾,必然两头告败。”

陆荣廷喃喃的说道:“拿我们广西来诱敌深入,这也太狠了。”

李汉章淡然的笑了笑,说道:“放长线,钓大鱼。粤军既然这么得意,索性就让他们再得意一下。一时得意不算什么,笑到最后才是胜利。”

陆荣廷不急着下定论,他问道:“如果贺州的粤军不西进,那当如何?”

李汉章将指挥鞭戳在了梧州上,不慌不忙的说道:“如果粤军不图眼前利益,那他们必然是想在梧州定下决战的战场。以目前看来,粤军急着先发制人,目的就是想在北洋军南下之前打垮我们桂军。我们要么在漓江以北放长线,要么固守梧州硬碰硬。不管怎么哪一点,只要能耗到北洋军到来,这一把我们就赢定了。”

一直沉默不语的陈树勋在这时开口提出了质疑:“李参谋长,大策略上你我一致,只是在梧州的细节上我却有几分担忧。诚如李参谋长所说,让粤军深入境内拖长战线,确实是好的对策。然,一旦粤军选择从梧州下手,我军采取死守的策略,一定会陷入可怕的拉锯战。到时候纵然成功拖住了粤军,可我军损伤也必然不小。北洋军可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到时候能否顺利拿下广东还得看他们的脸色呀。”

李汉章好整以暇的点头赞同道:“陈副官所言极是。”

旋即,他加重了语气,再次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可是陈副官也要清楚一件事,假如我们不死守梧州,这个交通重镇丢掉,粤军船艇溯江而上,足以横切我整个广西。利用漓江河运完全掌控整个战线的距离。除此之外,漓江以南平坦的地形可长驱直入。从梧州到南宁唯一可守之处只剩下玉林。就算我们在玉林阻击粤军,结果与在梧州阻击有什么不同?与其丢掉门户,还不如死守门口。”

陈树勋听到这里,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这场仗还真不好打!

陆荣廷微微颔首,说道:“克宁的话很有道理。我军未战而丢贺州已经够丢人了,要是再丢掉重镇梧州,放粤军到玉林决战,那岂不是更丢人?”

粤军攻克贺州的消息不单单在两广成为惊闻,同时在湖南、湖北甚至北京也引起了重视。吴绍霆不遵中央政府命令卸任广东都督已经是大事,竟然还敢主动出兵广西,这年轻人实在是太狂妄了。不过不得不说,吴绍霆这一战打出了十足的意义,一方面展现了粤军的威力,另外一方面也告诫北洋军和桂军,他战略阴谋了如指掌。

曹锟接到这个新闻之后感到压力很大,他这个北方大汉自从入湘以来一直酝酿着一个惊天的想法。湖北的命令是让第一步兵协尽快攻克衡阳,剿灭焦达峰的革命军,尽管没有急着公布下一步命令,可是不难猜测显然是进攻广东。他和他的麾下在入湘以前就已经有了一种想法,打广东是无利可图的。

前清还在的那一会儿,第一镇缺粮少饷已经有一阵子了,谁叫第一镇统制是凤山呢!袁大总统上位之后,第一镇的情况也没有完全好转,直到凤山调走之后,粮饷才彻底落实了下来。曹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吃点苦不算什么,他深知从戎之人的利益来者行军作战,局势越吃紧,粮饷越是不敢中断。对曹锟来说粮饷是小事,他不会为这点蝇头小利瞎折腾,关键是有头脑的人会恰到好处的利用战争谋大利。

广东是不是一块硬骨头,曹锟一点都不关心。他巴不得广东真的是一块硬骨头,这样才能去吊住袁大总统的胃口。他的计划是尽快摆平湖南的战事,顺便趁机控制湖南二十五混成协,然后拥兵湖南,威慑四川,坐等西南乱成一片,趁机向上面索取更多的利益。

只是现在曹锟的计划恐怕要告吹,粤军都打到广西省境去了,上面必定会紧催。不过这未尝不是一个新的机会,长远打算不能实现,索性趁着这个风头浪尖大捞一笔。

朱执信和王长龄在贺州告捷后的第三天从广州前往柳州,因为两广正处于交战时期,交通不算方便,直到八月五日中午两人才抵达柳州。休息了半日,朱执信通过本地同盟会成员的关系,总算与刘谷香取得了联系,约定次日在柳州罗池书社见面。

第二天朱执信与王长龄准时来到了罗池书社。书社坐落于柳江岸边,湍湍的江水驱走了炎热的暑气,竹木结构的屋形通风透气,不可不谓是一处幽雅清静的书香之地。刚走进大门,只见门庭走廊上席地坐着几个青年,正安安静静的翻阅书籍。一个靠近门外的青年看到有人走进来,放下书本站起身迎上前。

“两位先生有事?”青年礼貌的问道。

“是谷香先生约我们前来。”朱执信说道。

王长龄是福建人,虽然在广州任职多年,对两广地区的方言依然不甚了解。他这次陪同朱执信一同前来,主要是负责朱执信的安全,所以默然站在一旁不说话。

青年扬了扬眉毛,不疾不徐的又问道:“两位是广州来的同志?”

朱执信点了点头,微笑道:“正是。”

青年于是说道:“请两位先生跟我来。谷香先生还没有过来,两位先到竹楼喝点凉茶吧。”

朱执信、王长龄跟着青年穿过了门庭,走廊上席地而坐的其他读书青年从始至终目不斜视,专心致志的看着书。这一幕让朱执信感到很欣慰,可见刘谷香对文化教育十分重视,严格指导青年一代要认真学习。

过了门庭,来到书社主楼,带路的青年没有停步,直接又从后门出了主楼。后院很宽敞,有几颗上了年纪的大树,树荫下又有一些人,或看书、或下棋。后院尽头是一座两层高的小竹楼,简单整洁。竹楼里没有人,二楼只有一张小茶几,上面摆放着各种茶具。带路的青年请朱执信、王长龄上二楼小坐,又通知杂工送上凉茶。

朱执信与王长龄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窗外柳江风景,碍于书社清静的环境,他们尽量保持沉默。大约等了三十分钟,两个人觉得有些奇怪时,楼下后院传来了声音。那些在大树下看书下棋的人纷纷起身,向一行人从主楼走来的人行礼问好。看到这里,他们立刻猜到这些人当中应该就有刘谷香了。

竹楼楼梯传来了脚步声,最先走上来的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中年人,随后是一位肤色黝黑的汉子,再后面还有三个人,这些人透着十足的军人气质。

朱执信和王长龄忙站起身来。“谷香先生?”朱执信对文质彬彬的中年人问道。

尽管刘谷香曾去过广州、香港等地参与革命活动,不过不巧的是朱执信并未见过其一面,只知道此人曾经中过举人,想当然的认为对方应当是书生模样。当然,如果吴绍霆没有提前完成广州起义,按照正常历史的进展,朱执信会在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是结识刘谷香,显然现在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那中年文人怔了怔,随即哈哈笑了笑,转过身来介绍道:“想必这位是朱先生了,我并非谷香先生,这位才是。”他指了指身后那个皮肤黝黑的汉子。

朱执信和王长龄齐齐诧异,万万没料到刘谷香竟然武夫的形象。

刘谷香爽朗的笑道:“怎么,刘某的容貌让两位意外了?”

刘谷香,名起今,字谷香,清马平县人。广西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革命烈士。清末举人。为反清救国,弃文就武,矢志革命。1906年入广东将弁学堂习陆军。1907年赴香港,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后在香港、广州、梧州、浔州、柳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策划反清起义,并在柳州组织建立同盟会广西分会,为辛亥革命培养了众多骨干。1911年农历3月29日,黄兴在广州发动反清武装起义,他奉命召集广西会党同志20多人,与黄兴一起攻打两广总督署,歼其守卫。后因清军援兵到达,寡不敌众,遂退出总督署,起义失败,避往香港。武昌起义后,先到广州联络新军,光复广州,任广东都督府秘书长。1911年11月13日,刘谷香奉派回广西柳州,先任广西右江军政分府总长,开创柳州民主政治新局面,后任广西陆军第五军统领。1913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图谋称帝,他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倒袁运动,并在柳州起兵讨袁,通电响应各省,宣布广西独立,因沈鸿英出卖,不幸被袁世凯的爪牙陆荣廷缉拿。同年10月14日,在柳州东门从容就义。

朱执信尴尬的笑了道:“是有一些意外。原以为谷香先生相约在如此幽静的书社,一定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文士,没想到谷香先生竟然是这般豪迈洒脱的壮士。”

刘谷香笑道:“五年前我曾在香港跟展堂先生会过一面,朱先生与展堂先生关系甚密,难道不曾听说过在下一二?”

第930章 ,汉口行动第662章 ,怒火会堂上第851章 ,真格第74章 ,展示效果第499章 ,酝酿而爆发第515章 ,激战厦门岛第909章 ,一场阴谋第724章 ,梧州火车站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忧第1098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691章 ,最后的联合会议第809章 ,空袭开始第1032章 ,最后的准备第629章 ,在重庆第474章 ,张家重工第252章 ,黄埔小将第1203章 ,一战预测第347章 ,得手第13章 ,展开训练第99章 ,践行笼络第1042章 ,罪证第441章 ,岑春渲家宴第851章 ,真格第434章 ,清数第1015章 ,黄雀在后第769章 ,北京大本营第782章 ,国会大会第213章 ,无理之下第1217章 ,内况第601章 ,援助到手第1032章 ,最后的准备第649章 ,离间第189章 ,铁血进攻政策第386章 ,摆了萧耀南一刀第370章 ,梁启超第1078章 ,联合参谋部第1007章 ,弥彰西北第486章 ,户籍制度第1181章 ,目标在美国第591章 ,双方阴谋第611章 ,首战告捷第747章 ,强硬对日外交第589章 ,西南密谋第885章 ,韦汝聰南下第284章 ,沈鸿英末路第994章 ,对话“毒气弹”第1196章 ,马来半岛第911章 ,蔡锷的想法第840章 ,庆元会议的动作第1207章 ,美国刺客第126章 ,全身而退第915章 ,兵变开始第343章 ,信誓第1208章 ,冯国璋病危第848章 ,唐绍仪与熊希龄第807章 ,第三天到来第1053章 ,预兆第182章 ,以退为进第958章 ,鏖战第852章 ,放言第277章 ,北面大战第801章 ,制空权第322章 ,骑兵团的大破袭第112章 ,打击报复第1197章 ,会孙中山第493章 ,袁世凯野望第502章 ,法令引发的血案第539章 ,走访李厚基第520章 ,南安县苦战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868章 ,探监第86章 ,问题而来第717章 ,第三师鏖战第599章 ,多事除夕第414章 ,青云阁见蔡锷第647章 ,卓如交心第1124章 ,大陆桥第三兵团第912章 ,暗流第299章 ,退和攻第336章 ,韶关防线第47章 ,交通意外第1145章 ,沙俄二月革命第2章 ,邮轮奇遇第216章 ,一夜之间第688章 ,火车站遇刺第519章 ,北洋反应第177章 ,强渡第704章 ,激流之下的局势第1077章 ,朝鲜预警第675章 ,两路人聚首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681章 ,围攻桂林第395章 ,陈其美的阴谋第1047章 ,二十五师第265章 ,退下来的防线第106章 ,阴谋诡计第1057章 ,越南帝制第1108章 ,继续推进第726章 ,围追吴佩孚曹锟第1118章 ,四国首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