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慷慨激昂

何应钦先前跟蒋光鼐在二楼小会议室谈话,蒋光鼐特意请假从广州赶到梧州参加这次同学会。事实上,蒋光鼐同样是这次同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只因为他不在前线,所以借了何应钦和唐生智的名义来召集黄埔军校的同学。先前二人在楼上谈话的内容,正是商议此次同学会的主题,战争并未结束,仅仅是告一段落,理所当然不是召集昔日同窗聚会叙旧。

一番寒暄客套,到场的所有黄埔军校学员都聚在了两个客厅的中央。

何应钦请蒋光鼐代表一期学长出来讲话。蒋光鼐没有推辞,他走到楼梯台阶上,言简意赅的向在场诸位同仁讲了一席开场话。他在黄埔军校执教一年有余,语气早已养成了一种严师风范,开场话寥寥几句结束,随后又拿出一份名单念了一遍。这份名单是粤桂战争当中阵亡的黄埔军校学员,一共十三人。

在场众人默默听完这份阵亡名录,很自觉地摘下帽子、肃立默哀。

站在台阶上的蒋光鼐表情凝重,他缓慢的收起了名单,肃然的说道:“大家都应该记得学校军人广场上的训诫石,我相信所有人都能把训诫石上的刻字倒背如流,但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这块训诫石的来历。”

黄埔一期和二期的学员确实少有知道训诫石的来历,只有第三期以后的学员在训练时听教官讲述过传闻。众人凝神肃穆,仿佛重新回到开学的那一天,大家都在军人广场上列队集合。所有目光充满了严肃和崇高,等待着蒋光鼐接下来的话。

蒋光鼐接着说道:“校长亲自告诉我,这块训诫石是从镇南关长岭炮台遗址采下来的石头。二十六年前,法国人侵占了长岭炮台,可是没过多久冯子材老将军又强攻夺了回来。一去一回,长岭炮台成了废墟,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炮位是毁在冯将军反攻之时。”

众人听到这里,不禁感叹了起来,他们着实没料到训诫石是中法战争的背景。

“校长为什么煞费苦心从长岭炮台废墟里找这么一块石头,还把这块石头当做我们黄埔军校最重要的信物?校长说,这块石头的意义是叮嘱我们每一个黄埔学员,‘但凡以我中华大计为前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也是训诫石上雕刻的校训‘亲爱、精诚、自强、牺牲’的精髓所在。”蒋光鼐说到这里,激动的情绪让他握紧了拳头挥了挥。

许多人在心中反复叨念着:“但凡以我中华大计为前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句话听上去十分悲壮,却带着激动人心的鼓舞。这是一种信念的引导,在国家大义的面前,所有个人利益都是轻如鸿毛。

蒋光鼐说完了前面的话,沉默的调整了一下情绪,随后向站在台阶下面的何应钦点头示意。何应钦走上台阶,面容庄重的对蒋光鼐颔首,小声的说道:“教官长让我们知道了这个重要的典故,谢谢了。”

蒋光鼐微微笑了笑,随后退下了台阶。

何应钦面向在场众人,用一种沉重的语气说道:“先前我跟憬然兄讨论过,一致认为有必要先为牺牲在战场上的黄埔同窗悼念一番。至于目的,憬然兄刚才在介绍训诫石典故时,已经郑重的引出了我们黄埔军校的校训,这就是目的。牺牲的同志就像是典故中长岭炮台,为了崇高的胜利,他们可以玉碎。不管是牺牲的还是健在的同志,‘亲爱’是校训首句,我们不离不弃、彼此关爱,哪怕是九泉之下也是我们忠诚的战友。”

“没错,校训首句不是没有道理的!”商震大声的呼应了道。

“是生是死,永远都是我们黄埔的军人。”又有人亢奋的声援起来。

“黄埔军校是广东省最高等的军校,也是中国第一所革命精神的军校!我们黄埔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有黄埔精神!”众人情绪沸腾之中,有一个青年军官十分激烈的喊了道。

何应钦立刻说道:“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对,就是黄埔精神。此次同学会最主要的内容,正是向到场的所有同学倡导、发醒甚至宣传一种精神,一种属于我们黄埔军校的独特精神。十分钟前,我与憬然兄在二楼小谈,在这个内容上竟不谋而合。老唐前不久也跟我说过,我们黄埔毕业生是一个团体,具备崇高理想的团体。”

唐生智听到了这里,脸上没有太明显的表情,当初他跟何应钦谈的时候,所提出的团体并不是现在何应钦强调的团体,自己的意思更趋向是一种利益派别。他现在自然只能保持沉默,任由何应钦继续说下去。

只不过在场其他人听到这里,打心里有一种共鸣的感觉,黄埔军校毕业生本来就应该是一个共进共退得团体。尽管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可经过黄埔军校的提炼和培养,已然在独特的黄埔精神之下凝聚一致。

“放眼我中华民国上下,鞑虏虽已驱除,可革命大业仍然未能圆满。北京政府只不过是袁世凯手里的一个独裁工具,根本不是代表我数以万计中国同胞的愿望和利益。没有民主,没有民权,没有民生,向洋鬼子卑躬屈膝,这跟前清有何区别?”何应钦接着说道,要不是他右手绑着绷带,一定还会激动的挥舞拳头。

全场再次热议了起来,尤其是黄埔一期的一批军官,他们当中几乎有所人都亲自参加过庚戌革命,在武昌、在湖南、在江苏、在安徽等等。当年他们主要对付的敌人已经不是满清余孽,清军早已穷途末路,无非是北洋军这只拦路虎阻止了革命军北伐的道路。昔日的拦路虎摇身一变,成了中华民国的法统政府,让所有热血激动的青年军官如何心安理得?

“校长在我们第一期毕业典礼上告诫我们,黄埔军校所培养的军人是中华民国的军人,并非是广东一省的军人。校长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了,我们黄埔军校出身的军人,是为中华民国而奋斗,并非是偏安一隅的军阀,更不是祸国殃民的恶霸。军阀、恶霸应是我们的敌人!”何应钦说到这里,语气和情绪都已经到达慷慨激昂的状态。

“说的好!”

“就该如此。我们是国家的军人!”

“我们不是军阀,校长也不是军阀!”

客厅里叫好声一片,掌声也在这个时候响起来了。

第103章 ,总督午餐第482章 ,宋教仁到访第1047章 ,二十五师第1079章 ,南亚进展第1211章 ,震动第332章 ,思索第1013章 ,第二阶段进攻第1137章 ,放弃南亚第847章 ,病况第969章 ,强攻第879章 ,元首制第323章 ,援闽计划第1177章 ,中华革命党和德国第885章 ,韦汝聰南下第176章 ,广东水师的顽抗第27章 ,交通意外第150章 ,黄埔洽谈第597章 ,谋而后动第997章 ,裂痕渐起第530章 ,急流第241章 ,应接不暇第616章 ,突然之间第1205章 ,中俄谈判第782章 ,国会大会第411章 ,陆军部会议第1044章 ,伏笔第66章 ,承受下场第770章 ,南京消息第907章 ,东三省阴云第258章 ,变中变第42章 ,初次立功第169章 ,血战广仁路第1198章 ,安抚第976章 ,总攻第949章 ,东三省体制第988章 ,换一种合作第897章 ,南访第515章 ,激战厦门岛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1026章 ,风满楼第732章 ,答应第868章 ,探监第1121章 ,亚洲国际银行第954章 ,火线点燃第1102章 ,投弹第215章 ,开刀第150章 ,黄埔洽谈第532章 ,拉拢和新生意第415章 ,一谈第188章 ,敲诈和勒索第696章 ,一尘不变第995章 ,见义勇为白崇禧第521章 ,打破困局第333章 ,本性之举第1220章 ,野心家第818章 ,日本海军的荣誉第1136章 ,大局已失第1123章 ,增兵计划第936章 ,用意第27章 ,交通意外第534章 ,潜入福州第422章 ,压力之下第611章 ,首战告捷第331章 ,张小雅的想法第662章 ,怒火会堂上第59章 ,别有用心第1034章 ,国防部会议第944章 ,德国反应第1025章 ,在成都第1133章 ,体制争议第302章 ,湖南团成立第539章 ,走访李厚基第264章 ,坚持下去第414章 ,青云阁见蔡锷第419章 ,遇刺第1006章 ,紧急会议第1210章 ,分裂第415章 ,一谈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198章 ,返回广州第410章 ,授勋仪式第171章 ,占领将军府第140章 ,被迫升职第1177章 ,中华革命党和德国第1084章 ,以地换时间第642章 ,刘厚脸之变第1108章 ,弗伦奇军团撤退第432章 ,德国人的又一谈第719章 ,一天之内第821章 ,屠杀战列舰第33章 ,天价赎金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754章 ,巩固政府结构第601章 ,援助到手第912章 ,暗流第963章 ,暴行事件第617章 ,大伏击第10章 ,空额规则第144章 ,划分势力第693章 ,国防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