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革命大旗

孙中山在上海的情况每况日下,上海是革命策应之地,也是第一个被攻陷的地方。

虽然北洋军在江西、湖南和江苏三地的战事愈发激烈,国民党在上海的地位也愈发动摇。虽然租界的巡捕还没有开始采取行动,可公共租界管理局的美国人已经再三暗示,让孙中山等人尽早安排离开中国的打算。

昨天南京失陷的消息传来,很多国民党已经放弃了讨袁战争的希望,一些人连夜开始收拾行李陆续离开上海。

闸北公共租界一栋法属公寓洋楼里,蒋志清带着一份《民立报》快步踩着楼梯来到二楼客厅。客厅里有一些香烟味,不过并不浓。陈其美、廖仲恺、胡汉民和孙中山四人,正在听着无线电消息,此时电台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内容,泛泛而谈让人百无聊赖。

“先生,报纸买来了,是昨天的旧报纸。徐血儿还在反对我们。”蒋志清走上前,将报纸递给了陈其美。

陈其美接过报纸只看了一眼头版标题,随后冷冷哼了一声,直接又把报纸递给了孙中山。

孙中山看完了报纸,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原本忧郁的脸色增添了几分无可奈何。

这时,陈其美忍不住抱怨道:“早先我们资助过《民立报》不少的经费,以前姓徐的也是积极为我们革命事业做报道,年初渔夫兄遇刺,他也还不畏险阻的报道袁世凯的阴谋。现在可好,一转眼,在我们最困难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他偏偏跳出来唱反调。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廖仲恺和胡汉民默不作声,只是看了陈其美一眼,不发表任何意见。

孙中山严肃的说道:“英士,我不希望再听到你这样的话。徐先生是一个正直的新闻人,他有他的见解,如果一定要强求他人的思想跟我们一直,这跟独裁者有什么区别?由徐先生继续报道下去,不同的意见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反省。”

陈其美脸色揶揄,他很少反驳孙中山的话,索性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说下去。他站起身来,惆怅的说道:“我先出去抽一支烟。”随后,迈着沉重的步子走出了客厅。

陈其美刚刚出去,楼梯上再次传来脚步声,胡毅生带着疲惫的神色出现在门外。

“送之骏先生上船了?”胡汉民站起身来,先一步问了道。

下午时,胡毅生被孙中山和胡汉民派去为居正送行。上海的情况越来越不好,很多人选择离开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况上海国民党党部眼下没有太多的经费,很多外地党员的基本生活水平都无法维持。

胡毅生没好气的说道:“当然送上船了。不过不止之骏先生一个人,还有行严、伯循、秋实三位先生,也跟着之骏先生一起上船了。”

胡汉民有些惊讶,连忙道:“什么?于先生他们都走了?”

胡毅生冷笑道:“他们昨天还说会再留一段日子,结果之骏先生为他们买了船票,今天直接上船走了。”

胡汉民叹了一口气,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廖仲恺没有理会胡毅生的抱怨,他一直认为胡毅生是一个不懂人之常理的年轻人,当即侧过身来看向孙中山,真诚的说道:“逸仙,照我说,你也赶紧离开上海的好。内田先生现在已经在日本安排好接应,犬养先生最近也打听到郑汝成、杨善徳与公共租界管理局的交涉,犬养先生说英国人和美国人很快就会妥协的。”

“仲恺,展堂,你们明天就走吧。”孙中山突然说道。

众人听了这句话,不禁惊讶起来。廖仲恺赶紧问道:“逸仙,你这是……”

胡汉民也跟着问道:“先生,你不会是要单独留在上海吧!”

胡毅生大声道:“这可不行,就算要走也是大家一起走。这次失败不要紧,我们积蓄实力迟早还能重头再来过。”

孙中山站起身来,表情十分严厉,肃然正声的说道:“你们在胡说什么?什么是‘这次失败不要紧’?广东,四川,广西,这三省刚刚宣布响应讨袁革命,难道因为江苏和湖南的告急就草率的宣告失败?这是很不负责任的态度,我绝不赞同。”

胡汉民狠狠瞪了自己的族弟一眼,他就知道胡毅生这个冲动的人早晚会惹恼孙先生。

胡毅生低下头,一脸追悔莫及,缄口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廖仲恺同样也有几分责备,不过他还是为胡毅生辩解了道:“逸仙,毅生并不是这个意思,说到底我们都是为你的安危担忧。南京失陷,克强兄自身难保,整个华东已经没有可以依靠的军事力量。两广和四川还在艰苦奋战,可万一逸仙你在这个时候有所闪失,那才是真正的大势已去呀!”

“仲恺,你不懂的,”孙中山缓缓的摇了摇头,语气十分庄重的说道,“这次讨袁革命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虽然很多人都不看好革命的前景,可是既然我举起了这面大旗,就必须扛着它一直走下去。为了渔夫兄的公道,为了中华民国的国计,更为了中国人民的未来,哪怕背上千夫所指的骂名,我也要义无反顾的坚持下去。”

“逸仙……”

“孙先生……”

众人听着这番话,心血不禁沸腾了起来。他们十分明白孙中山的意思,多少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今天的共和民国,就算需要更多的牺牲,也应该轮到他们这些人挺身而出了!

“只要这面大旗还没有彻底倒下,我会一直站在大旗的下面,让那些坚持在前线的革命战士们看得到、听得到。这是一种支持,这是一种革命者得态度。你们可以走,我必须留下!”孙中山不可动摇的说道。

“逸仙,我们跟你一起留下。”廖仲恺郑重其事的说道。

“我们也是。”

孙中山用熠熠的目光一一看过站在面前的这些同志,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极其缓慢的说了道:“谢了。从明天开始,我们要积极的进行走动宣传,为两广、四川还有江西募捐军费。一块钱也是钱,能筹多少是多少!”

从十月中旬开始,原本在上海蛰伏已久的国民党人再次展开了行动。他们冒着极大的风险在上海各界游走,有不少人党员在策动募捐时遭到上海警察局和北洋军的逮捕,可是行动没有中止,在孙中山亲自带领下,他们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战斗。

九月底时,宋教仁一派的国民党成员早就前往江浙一带筹集经费,不过他们一开始筹集的款项都用来维持上海国民党党部和南京方面。直到孙中山在上海的行动展开之后,宋教仁才与上海形成了联动,所有筹集的款项汇聚到公共租界,再由外国银行发往广州。

吴绍霆在广州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感到甚是欣慰,革命党总算能帮上一些忙了。虽然到十月下旬为止他还没有收到任何一笔资金,但相信以孙中山、宋教仁两个人的威望,以及江浙一带大资本家的实力,早晚会取得效果。

与此同时,李煜堂和张直也积极奔走在香港、澳门、台湾,甚至在南洋一带也建立了联系,忙碌的向外出售第二批政府公债。十月二十四日,李煜堂已经筹集到五十万的现款,张直也弄到了一笔款项,不过数量不足李煜堂的一半。

十月二十五日,第七团在宜章跟北洋军正式打响了广东战争的第一枪,虽然规模并不大,可是却成为了广州首义之后最重要的军事事件。

第178章 ,起义告捷第385章 ,捧杀第42章 ,初次立功第333章 ,本性之举第832章 ,内阁会议第841章 ,新的暗流第410章 ,授勋仪式第33章 ,天价赎金第120章 ,闹剧之后第23章 ,虎头蛇尾第712章 ,黄埔事故第595章 ,袁世凯命令第392章 ,岑春渲南归第393章 ,北方带来的消息第1215章 ,赴俄谈判第841章 ,新的暗流第596章 ,布局四川第262章 ,高强度作战第726章 ,围追吴佩孚曹锟第1156章 ,七年发展计划第525章 ,胡宗南发现敌情第945章 ,世界大战的改变第1060章 ,两元老之言第160章 ,同志们,革命!第141章 ,演习之后第555章 ,梁启超返回第825章 ,空袭旅顺第1092章 ,龙戟级二号舰第111章 ,借力用力第80章 ,一介武夫第743章 ,双方心思第464章 ,新生力量第125章 ,巧遇旧部第460章 ,上海行动第1119章 ,贸易共同体第270章 ,亲临前线第965章 ,进程第563章 ,晚宴上一幕第1097章 ,惨案和绿魔第907章 ,东三省阴云第610章 ,泸州第一战第783章 ,一记反击第7章 ,上任哨官第42章 ,初次立功第325章 ,岑春渲效应第506章 ,柳州沦陷第936章 ,用意第57章 ,张小雅言第51章 ,设计营救第1099章 ,大陆桥第二兵团第292章 ,扶持桂林军政府第764章 ,春夜第95章 ,调任营长第351章 ,委屈第543章 ,一代海军忠魂第447章 ,南洋政经大学第316章 ,江西军南下第316章 ,江西军南下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305章 ,破袭战第485章 ,扶助农业第34章 ,张直之忧第623章 ,党政一谈第1098章 ,三个月结束战争第352章 ,北洋军的痛楚第110章 ,李琛变节第359章 ,北方和谈之前第336章 ,韶关防线第505章 ,在柳州第418章 ,公开言论第474章 ,张家重工第1077章 ,朝鲜预警第253章 ,战贺州第1111章 ,意大利出兵第982章 ,肇事第914章 ,变第1190章 ,军事博览会第1222章 ,尼古拉耶维奇的决心第410章 ,授勋仪式第967章 ,师部行动第1160章 ,彼得格勒的动态第198章 ,返回广州第876章 ,决裂第804章 ,艰难作战第136章 ,故布疑阵第659章 ,梧州深夜第11章 ,整顿军务第717章 ,第三师鏖战第755章 ,宋教仁的态度第499章 ,酝酿而爆发第642章 ,刘厚脸之变第75章 ,以德服人第747章 ,强硬对日外交第117章 ,会莫擎宇第630章 ,局势之急第701章 ,浙省内讧第1065章 ,军容素质第599章 ,多事除夕第29章 ,又见刁蛮第1129章 ,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