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洪门

来到司机所指示的第一个巷子口,站在路口往里面看去,只见巷子深处别有一番天地,巷道中部有一面古色古香的牌楼,两座石狮子坐立在牌楼左右。正中间的牌楼上面有四个斑驳的刻字,写的是“顶天立地”。穿过牌楼继续向前走,一栋三层楼高木结构东方建筑映入眼帘。这建筑的形状看上去有点像是闽南式的土楼,但又有江南园林棱角风格。

正大门十分宽阔,有几分衙门的味道。大门口的台阶上有好几个披头散发的青年,正在给几个灯笼刷油漆。还有一个穿着考究长衫的中年人,像是监工似的坐在一旁加了薄毯子的藤椅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盯着那些年轻人用工。

陈炯明迈步上前,大声的请教了道:“敢问这里可是安量堂口?”

一个青年站起身来,带着狐疑的脸色问道:“请教贵姓?”

陈炯明说道:“在下姓陈,五天前与贵堂口张干事……”

不等陈炯明把话说完,那青年又问道:“请教贵姓?”

陈炯明微微一怔,心中惊奇起来,这人年纪轻轻难道耳朵有问题?他沉了沉气,加重声音又答了道:“姓陈。”

青年脸色稍微有变化,不过还是点了点头,再次问道:“请教贵姓?”

陈炯明与自己的随员面面相觑,这人到底怎么回事?是人傻了还是故意捉弄?他皱着眉头,有些不高兴的说道:“这位小兄弟,你何故一个问题要连问三遍,要是你听不清楚我大可写给你看,要是存心戏弄这可说不过去了。”

那青年听到这里,反倒冷笑了起来,说道:“哼,你竟然听不懂我的话,还敢来这里叫门,看你是华人的份上今日不追究,你赶紧走吧,这里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来的。”

陈炯明气不打一处来,刚要上前继续理论,这时,一直坐在大门口台阶上那个长衫中年人缓缓站起身来,笑呵呵的说道:“金福,退下,这位可是咱们大佬的客人,不得无礼。”

那叫金福的青年有些好奇,连忙问道:“师叔,他可不是咱们自己人呢?”

中年人罢了罢手,说道:“这事你不用多管,四海之内皆兄弟,不是一个屋里的人也能成为兄弟朋友,你先忙你的去。”他一边说着,一边从台阶上走了下来。

陈炯明耐心等着这中年人走来,然后拱手行了一礼,说道:“在下广东陈炯明,前几日与贵堂张干事有过期约,今日特意到贵堂拜会。张干事事前应该有所交代才是,若是先生不知,但可差人去问一问。”

长衫中年人微笑着拱手还礼,说道:“敝人安良堂青刚执事常正,屋里排行老五,先生称我常五就好,正是张三爷交代在此迎接陈先生。现在小辈有所冒犯,敝人一时未曾反应过来,实属得罪,还望陈先生见谅。”

陈炯明听到这里,心中总算舒了一口气,他说道:“哦,既然是一场误会,索性不必再提了。先前在路上有所耽误,怕是误了与张三爷的见面,还有劳先生带路。”

长衫中年人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引着陈炯明和随员走进大门。

在穿过前院小道时,陈炯明忍不住好奇的问道:“敢问常先生,先前那青年不像是染有耳疾,为何一个问题要反复问上三遍?”

常五哈哈笑道:“刚才那小辈是在盘问先生的底子,他问话的方式是咱们洪门由来已久的江湖切口。都是陈规陋习了,在美国基本上早已不用这一套,也只有这些新进屋的小字辈刚刚学到手里,总想跃跃一试罢了。”

陈炯明恍然大悟,接着又问道:“既如此,那我当时应该如何作答?”

常五说道:“陈先生是故国革命志士,曾经与孙逸仙先生并肩作战,也算是咱们自己人,咱们洪门的切口不妨告诉陈先生好了。先前那小辈的问法,在咱们屋里头叫‘三请教’,第一请教是问你本人的尊姓,第二请教是问你拜山兄弟的姓,第三请教则是问咱们洪家家姓,也即回答姓洪即可。”

陈炯明感慨的点了点头,自嘲的笑道:“洪门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先前真是献丑了。”

常五摇了摇手说道:“陈先生太客气了。陈先生不是我们洪门中人,不知道其中典故那是情理之中。更何况这些陈年的旧习大部分都不再使用,很多洪门年轻一辈的兄弟甚至都不知道,也只有一些还记挂着传统的堂口会专门教授这些琐碎,权作保留典故而已。”

边说边走,他们已经来到前堂的大厅。常五请陈炯明和随员先坐一会儿,又吩咐了下人准备茶点招待,之后他便进到后院去通报了。

刚喝了半盏茶,常五与另外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先生走了出来,那老先生同样穿着一身长衫,质地上甚至要比常五更朴素一些。此人正是陈炯明前期接触的张三爷。洪门致公堂和安良堂虽然有过注册,并且还兴办了一些公司经营实业,经济实力十分雄厚,但很多老一辈的成员是踩着血泪一步一步打拼过来,对来之不易的今天十分珍惜,所以日常生活依然简朴平庸,毫无破张浪费的习惯。

陈炯明起身相迎,问好道:“张三爷别来无恙,今日要多多仰仗张三爷了。”

张三爷微笑道:“陈先生太客气了,司徒总理尚在后面处理一些公司的事,稍后便会出来接见陈先生。咱们先坐着聊聊,都是自家人,陈先生千万不要拘礼才是。”

陈炯明笑道:“多谢张三爷。”

落座之后,张三爷沉吟了片刻,说道:“陈先生之前与我谈的事,这几天我已经转告司徒总理了。不怕实话跟你说,总理对陈先生的提议有些犹豫,咱们洪门单单在美国就有七八十个堂号,这些年各堂号之间依然矛盾重重,虽然我们致公堂一直致力于翰旋调节,促成洪门的统一团结,可是毕竟势单力薄,收获甚微。”

第555章 ,梁启超返回第1135章 ,改制第1092章 ,龙戟级二号舰第23章 ,虎头蛇尾第731章 ,“猎雕”作战室第232章 ,暴风雨第601章 ,援助到手第956章 ,血染鸭绿江第1117章 ,对日军事限制第43章 ,见龙济光第414章 ,青云阁见蔡锷第864章 ,国民大会第1215章 ,赴俄谈判第401章 ,北上前第218章 ,全省一统第993章 ,大行动之前第253章 ,战贺州第660章 ,着一手准备第105章 ,又见不屑第819章 ,诱敌第85章 ,起义会议第263章 ,在师部第66章 ,承受下场第922章 ,对话张作霖第1191章 ,发布会之后第68章 ,张家邀请第311章 ,南征军战败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第532章 ,拉拢和新生意第801章 ,制空权第332章 ,思索第261章 ,绞肉机第13章 ,展开训练第736章 ,冯国璋活动第256章 ,贺州大捷第1213章 ,内幕对话第908章 ,张作霖之决定第149章 ,购买军火第606章 ,重庆成都第333章 ,本性之举第218章 ,全省一统第145章 ,五月之后第1183章 ,部署反击第513章 ,参谋会议第824章 ,中德夜谈第949章 ,东三省体制第806章 ,彼此的计较第1215章 ,赴俄谈判第9章 ,留下印象第1179章 ,台湾海军大学第979章 ,七月第555章 ,梁启超返回第900章 ,长乐海防线第751章 ,恩怨情仇第889章 ,分寸第775章 ,对德态度第561章 ,廖仲恺突然来访第1004章 ,发落第876章 ,决裂第74章 ,展示效果第420章 ,风波暗起第403章 ,陈炯明在檀香山第997章 ,裂痕渐起第1097章 ,惨案和绿魔第44章 ,立功升官第859章 ,倒数准备第134章 ,南军北军第1222章 ,尼古拉耶维奇的决心第921章 ,逐一定罪第658章 ,见冯玉祥第560章 ,恩恩怨怨第414章 ,青云阁见蔡锷第9章 ,留下印象第766章 ,济南一会第212章 ,湖南,广东第705章 ,闽军之难第660章 ,着一手准备第116章 ,将军家宴第694章 ,长江战略第846章 ,造势第713章 ,朝鲜学员第39章 ,突然交火第232章 ,暴风雨第131章 ,北洋之邀第470章 ,宋教仁的反应第1108章 ,继续推进第62章 ,坚持到底第881章 ,索要第880章 ,巩固第476章 ,德国人的大生意第212章 ,湖南,广东第756章 ,对话吴佩孚第1170章 ,国际利益的诱因第978章 ,协约国决议第210章 ,黄埔军校第672章 ,五十惨案第836章 ,瓜分第14章 ,气势服人第623章 ,党政一谈第1156章 ,七年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