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上海行动

何应钦与王云用了三天时间从特别任务连和特勤处挑选出了五十名精锐士兵,所有人装配最新的“绍霆式”自动步枪和原厂毛瑟手枪,倪映典还提前安排了一批包括两挺轻机枪和一挺迫击炮的军火到上海,交给上海情报站保存,以备不时之需。行动队的成员除了在军事素质上拔尖之外,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极为忠诚,绝不会因为一己之念或者个人信仰原因而影响任务的执行过程。

又经过了两天的详细布置,在第六天早上时行动队更换着装,以各种平民身份分乘了当天三个不同航班,动身前往上海。

王长龄要比何应钦等人晚上几天,一方面他需要精挑细选特遣队的成员,另外一方面他的任务也不用那么着急,等到行动队执行完成之后才轮到他们登场。前后一共用了八天时间的筹备,总算将特遣队组织和框架拟出了一个大概。

一直特殊部队的组建不是这么简单,像第三十九师的特别任务连那是经过了长达一年的实战历练,这才凝聚了有规范有体系的特种部队。不过王长龄也十分无奈,毕竟霆帅那里要求的紧,只能先把队伍凑齐,之后的制度规范再慢慢的进行完善。

草案送到吴绍霆这边之后,吴绍霆花了一点时间过目,并且凭借自己的经验做了一些修改,并且亲自制订一套暂行规章制度。除此之外,他还给这支特遣队安排了正式的番号,既然隶属于特勤处,而特勤处分为特勤和情报两个部门,索性这支部队为第三个独立部门,即称其为“第三特战大队”。

十月三十日,王长龄亲率这支特战大队动身前往上海。

何应钦和王云抵达上海是十一月一日,上海情报站站长亲自到码头迎接,陆陆续续集齐了队伍,在公共租界租了一栋公寓安置了下来。上海情报站成立已经快有两年的时间,核心成员都是隶属于广东都督府特勤处,在外围也雇佣了一批第三方间谍,大肆搜集各方面情报,已经在上海奠定了不小的基础。

早在何应钦带领行动队启程之前,上海情报站接到了广州的消息,开始将上海青帮以及与青帮有关联的各方势力一一摸清底细,把所有资料汇总整理完毕。直到今日见了何应钦,直接把整理过后的情报递交上去,并派出特工协助何应钦等人展开行动。

青帮听上去只是一个帮派,不熟悉青帮历史的人也只会认为青帮是一个黑帮门派罢了。但实际上,上海青帮与洪门有异曲同工的地方,那就是在青帮内部同样有许多团体派系。与洪门不同的是,青帮的组织结构和章法要比洪门严密许多。尽管青帮内部有不同的势力,可并没有像洪门那样的松散,甚至还发生堂斗的情况。

有言道:“清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说的就是青帮与洪门的具象化不同。

青帮入门是按照拜师的关系,一层层师弟、徒弟、徒孙之分,形成一个庞大的上下直线关系。而在青帮里面辈份较高的几个人,也是势力最大的几个团体,他们之间的关系便是同脉不同支。这几个老大便成为青帮高层人物,各自管理各自的地盘,互不侵犯,一旦一方遇难,另外己方一定会鼎力相助。

所有青帮团体枪口一致对外,从而奠定了他们在上海的黑帮龙头地位。

有实力的商人原本与青帮没有直接利益关系,因为青帮自己也会经营一些生意,双方甚至还会因此发生冲突。只有那些实力甚微的小户商人,才需要依靠青帮,定期交纳规费,受其保护,以免遭到其他黑帮或者商人的排挤。

陈其美之所以能够成为青帮的领头人物,并非是因为他们在青帮出身的地位高,而是昔日为了拉拢会党参与革命,他借助同盟会的经费和孙中山的影响力,大肆在上海拉线搭桥,扩充人脉关系。没过多久,他与青帮各个老大混的熟络,又有同盟会做后盾,很快被推为青帮领头,一时间是上海叱咤风云的人物。

陈其美在青帮唯一的大作为,就是以革命身份拉拢了青帮与大地主、大商团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青帮兄弟与商团武装共同组成了一支势力武装,在上海起义和日后陈其美统制上海期间起到了极大的帮助。而自从以后,上海青帮与大商团之间也有了一定联系,互帮互助,争取更大的利益,冥冥之中已经成为活跃在上海的庞大势力。

北洋政府在调查北京遇刺案时,郑汝成之所以不敢轻易拿这些人青帮老道讯问,正是处于这个原因。青帮不仅仅与大商团有关系,还充当着租界洋人的爪牙,无论是商人还是洋人,郑汝成都不敢贸然得罪。

何应钦在把所有资料了解清楚,又派人对各个老大、有关联的商团老板等等进行了实地侦查,忽然有了一个十分大胆的想法。青帮与商团武装能够让本地军阀郑汝成都不敢动弹,必然是有个中原因的,单凭上海情报站和行动队这点人,万一发生正面冲突只怕很难应付,最好的办法还是拉拢上海本地的其他帮派,或者青帮内部某一个可以合作的老大,一边可以照应,一边可以搜集到更多的证供。

这听上去似乎是异想天开,但其实并非无计可施。

陈其美从上海逃亡日本已经有三四个月之久,上海青帮早已经是群龙无首,只是几个下面的老大一直在相互掣肘,总算维持了青帮稳固的局面。可是难保青帮的老人们不是在觊觎头领的位置,权力**就像是无形的铁钳,就算是铁打的硬汉都能扯得动。

相互掣肘是因为势力均衡,一旦有外界势力介入其中,打破了这种平衡,必然就能掀起一番惊涛骇浪。

当然,何应钦并没有忘记这次到上海的首要人物,不管怎么说,一切还得按照之前的计划来入手,至于策反青帮老大必须小心慢行才是。与王云商议过后,按照之前吴督军的安排,何应钦坐镇上海情报站统筹,王云带人行动。

根据上海情报站的罗列,第一步便从青帮码头老大谭晓生和漕运老大叶林星下手,这两人昔日与陈其美关系最密切,北京行刺案的凶徒之一正是叶林星的门生。

第920章 ,处理第278章 ,激战白石界第913章 ,前兆第146章 ,发展实业第915章 ,兵变开始第257章 ,广西战略第1046章 ,弗伦奇军团第810章 ,齐山镇关键要素第378章 ,让香港成为臭港第524章 ,张小雅先见之明第354章 ,不期而遇第161章 ,西郊军营之战第1020章 ,列车炮第640章 ,闪击第501章 ,袁世凯的算计第548章 ,东南沿海铁路网第1170章 ,国际利益的诱因第67章 ,整军训练第260章 ,陆裕光的野望第948章 ,朝鲜临时执政府第671章 ,陆荣廷野望第1138章 ,出兵沙俄第975章 ,山地狼行动结束第282章 ,战斗表彰第913章 ,前兆第1075章 ,东京事变第494章 ,南北密谋第435章 ,军事论证会议第392章 ,岑春渲南归第353章 ,阵地上的除夕夜第1020章 ,列车炮第829章 ,穷途末路第965章 ,进程第1219章 ,出人意料第1049章 ,提前安排第427章 ,整编全军第635章 ,临时广州第605章 ,后事之前奏第214章 ,厚此薄彼第320章 ,三省危机第915章 ,兵变开始第967章 ,师部行动第342章 ,何应钦执行任务第235章 ,再赴上海第509章 ,战之心第79章 ,倾心一言第783章 ,一记反击第353章 ,阵地上的除夕夜第1052章 ,新式轰炸机第746章 ,三个集团军准备第434章 ,清数第1085章 ,危急关头第658章 ,见冯玉祥第545章 ,东南沿海巡阅使第60章 ,装模作样第446章 ,一场密谈第746章 ,三个集团军准备第375章 ,泄露第881章 ,索要第1166章 ,签署和约第822章 ,上海舰队第636章 ,兵临城下第6章 ,将军召见第337章 ,决战战场第61章 ,突来意外第462章 ,口供第65章 ,自讨苦吃第44章 ,立功升官第1146章 ,三股势力形成第402章 ,新式武器第717章 ,第三师鏖战第733章 ,洋人的态度第146章 ,发展实业第158章 ,敷衍了事第260章 ,陆裕光的野望第125章 ,巧遇旧部第524章 ,张小雅先见之明第201章 ,授勋第713章 ,朝鲜学员第629章 ,在重庆第450章 ,婚礼上的爆炸第374章 ,日本人初露第481章 ,飞机计划第624章 ,寒冬未去第642章 ,刘厚脸之变第275章 ,陆荣廷的觉悟第359章 ,北方和谈之前第1214章 ,扩大沙俄内部矛盾第65章 ,自讨苦吃第554章 ,未雨绸缪在南方第510章 ,声明和对策第619章 ,下手第86章 ,问题而来第779章 ,典型英国主义第994章 ,对话“毒气弹”第456章 ,安德烈的探访第458章 ,准备行动第691章 ,最后的联合会议第635章 ,临时广州第690章 ,荣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