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大南方局面

次日一早,各省督军和随员陆续来到黄埔军官俱乐部别墅,今日几乎没有人晚来,八点半钟时所有重要人物尽数到场。会议没有开始之前,几位督军、将军在休息厅小坐,虽然大家全部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不过还是勉强聊了一些闲话。

到了九点钟,梁启超率先起身,请众人移步二楼的会场正式开会。

按照昨天决定的临时议程,早上将公开推选军事联合会议的主席,并且确定军事联合会议的制度,尽快完成对南方各省的军队统筹调遣。

在正式选举之前,梁启超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参加军事联合会议的成员必须郑重承诺,尊重联合会主席的指挥和调遣。而联合会主席也必须做出约法三章。昨天晚上他已经把约法三章的内容拟了出来,此时主动的宣读出来,其一正是关于军事主席在无法连任执政府主席的交权承诺,其二是军事主席不得徇私舞弊、借公谋私,其三,军事主席接受共商大会全体代表监督,代表享有弹劾权。

众人对梁启超拟出的约法三章虽然有所不满,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挑刺,就这样含糊其辞的通过,成为军事主席的正式约法三章。

梁启超心里总算有了几许安慰,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武夫专权的局面,要不然借助南方的军事势力对付北洋政府,倒头来又成就了第二个北洋政府。

随后,会议进入推选军事主席和商议军事联合会制度的阶段。

虽然这两个议题应该一分为二,可对于在座督军来说,什么样的制度要看是什么样的当权人,所以就七嘴八舌的混为一谈。

熊克武认为应该采取合议制,主席掌握命令权,联合会掌握决定权,这样才能更好化解各省的矛盾,统一军事命令。同时还能避免外人误以为是军事独裁!

刘震寰表示支持熊克武的建议。

唐继尧却认为合议制实际上就是在质疑军事主席的领导能力,而且每次军事行动都要经过众人的讨论,万一意见不合,短时间内无法下达决议,必然会导致前线延误战机,军事动作缓慢,实在是大有不利。

刘显世、杨希闵和陆荣廷都赞同唐继尧的话。

唐继尧接着又抛出首领制,军事主席掌握命令和决定权,联合会负责辅助和参谋。

熊克武无人声援,势单力薄,最终被打压了下去。

于是第一项决议马上就做出了草案,众人马上开始商议军事主席人选。

唐继尧在这个时候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先一步转向吴绍霆询问人选。在外人看来,这是他故意耍了一个心眼,为了不让吴绍霆的提名先出来。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前,而且还有蔡锷在场,吴绍霆断然不可能猖狂提自己的名字。

吴绍霆表情很自然的说道:“依我看,在场除松坡将军之外,实在难寻第二人。我认为由松坡将军出任军事主席最为合适。”

陆荣廷暗暗冷笑:这吴绍霆果然聪明,早料到军事主席这个临时头衔没什么甜头,现在推选蔡锷还能卖蔡锷一个人情!

刘震寰点头称是,说道:“松坡将军当此大任必然足以服众,果然再合适不过。”

熊克武知道推选蔡锷是最让人放心的选择,于是准备开口附和,不过就在这时坐在靠墙位置的川军第二师师长但懋辛向这边递来一个眼色。

但懋辛是九人团中地位仅次于熊克武的人物,在川军将领之中也是最有谋略的一人,他眼光一向卓著,此时已经看出现场气氛的不对劲,因此使眼神让熊克武不要多嘴静观其变。

熊克武对九人团的另外八人向来信任有加,现在看到但懋辛眼神,马上会意过来,于是又将到嘴边的话收了回来。

接着只有朱成贵和杨希闵站出来支持吴绍霆的提议。

所有人几乎都认为唐继尧和刘显玉不会反对,毕竟蔡锷在西南的声望人所皆知。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唐继尧、刘显玉以及陆荣廷故意拖延了一会儿,他们在等待蔡锷自己的意思。

果不其然,蔡锷表情淡然,勉强的露出一个笑容,开口说道:“诸位对蔡某的爱抬,蔡某感激不尽,不过说到军事联合会主席的大任,蔡某实在无德无能不敢高攀。蔡某久居北方,疏于对南方军务的了解,如今北洋大军迫在眼前,实在容不得时间重新操持。因此,还望另推人选。若诸位不介意,蔡某倒是有一推荐。”

梁启超问道:“还请蔡将军明示。”

众人也纷纷出言请教。

蔡锷目光看了一眼吴绍霆,然后说道:“蔡锷是粗人,直说一些粗浅的道理,还望得罪之处诸位能够不怪。吴荣武虽然年轻,然则目前兼管广东、福建两省军政大权,足以称为我们南方中流砥柱的力量。此次共商大会又由吴荣武联手卓如先生一同发起,正是一呼百应,可见声望之大。两年前广东大战,吴荣武一省之力重挫北洋,此乃南方首例,同时也应证吴荣武用兵之大才。既有名望,又有才能,吴荣武出任军事主席实在是当之无愧!”

吴绍霆心里感叹不已:看来蔡锷是决定在我身上押注了!真是难为蔡大将军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也一定会竭尽全力助你完成人生理想!

唐继尧面无表情,心里有一种预料之中的失望。不过很快他又恢复过来,感慨的开口说道:“松坡将军,本来吴荣武之推举甚是众望所归,若由将军出任军事主席,大家必然全心全意共赴大义。这些多余的话本不应该多说,以免伤了吴荣武的和气。唉,既然将军言恳意切的一番陈词推举吴荣武,在下必然唯马首是瞻,全力支持吴荣武。”

吴绍霆暗地里冷笑不已:这话他妈的真肉麻!

刘显世学着唐继尧的腔调也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话。

这两位西南大军阀都做出了表态,整个会议的气氛自然是顺风而动。

在场诸人心里都很明白,除了蔡锷之外也只有吴绍霆有这种优势,毕竟吴绍霆确实是南方第一大势力,推一个大势力来当头领,在应付北方压力方面是有好处的。此外,杨希闵、刘震寰二人都还指望着吴绍霆的援手,对他们来说,蔡锷当军事主席是无害,吴绍霆当军事主席是有益,自然积极响应。

熊克武的四川势力之前与广东的联系就很密切,他知道吴绍霆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更何况让吴绍霆来担任军事主席总好过陆荣廷、唐继尧之流。于是,他也用委婉的语气表示支持蔡锷的意思。

看着大势所趋,陆荣廷自然不能不说话,即便他到现在还有犹豫之心,可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同样赞同蔡锷推举吴绍霆,而在心里也开始联想龙济光的计划。

就这样,梁启超正式宣布由吴绍霆担任军事联合会议主席,尽快着手南方军务计划。

吴绍霆起身说了一些感慨的话,又重申了梁启超的约法三章。之后他当着众人的面找来副官邓铿,让邓铿即刻发电报到广东、福建两省,通知各省高级将领赶赴梧州,设立军事联合会参谋总部,开始布置南方军务。

邓铿下去之后,吴绍霆又对其他督军说道:“南方军务由一人统筹,却仍需要诸位参与其中。在此我提议,请各省、各军最高参谋长聚首梧州,共同组建南方军务总参谋部,联手开展南方军务的规划和调动。”

梁启超点头赞同说道:“此意甚好,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也能代表各省的意见。”

蔡锷也积极的支持这一决定。

其他众人自然没有异议,当即吩咐了各自的随员,开始传达命令。

之后,吴绍霆又发布了几项简单的命令,定下军事联合会议主席称为“总裁”,其余席位称为“副总裁”。任命梁启超为军事联合会议总秘书,宋教仁为内务部主任;宣布蔡锷为南方军务总参谋部联席参谋总长,是为参谋部最高权限的军官。

唐继尧对吴绍霆越来越有戒备,他看着吴绍霆如此果断的当场发布政令,可见对方早就有当主席的心!他暗中忖道:让你先得意这几天,等执政府成立了倒要看看谁能笑到最后!

上午的会议解决了军事联合会议的事务,下午马上着手开始执政府的讨论。

有了军事联合会议的框架,执政府的草案很快就拟定出来。会议通过执政府采取元首参议制,确定执政府主席享有军事全权,但府政和民政必须全部交给内阁掌握。主席可以调动大军,但军费款项需要通过内阁审批才可获准。这个制度是进步党在北洋政府地打滚爬多年总结而出,政府不掌握军队,却利用财政从侧面干涉军队。

只是梁启超还没有意识到,这同样反应了资产阶级向强权退让的软弱性,更没有意识到眼下中国的局面只有掌握军权,才能掌握实权。

各省督军自然没有意见,只要不动摇自己手里的兵权,他们都乐得其成。

从这一天开始,吴绍霆越来越忙,一边要参加剩下几天的共商大会,一边还要协调打理军事联合会议。

接下来今天的共商会议着重在制度的细节和职责分配上。整个南方执政府的构架完全就是另外一个中央政府,主席的称呼定位“大执政官”,特意加上一个“官”的目的是为了消弱南北分裂的痕迹,体现南方顾全大局,只求抵制不合民意的新法。大执政官下面设三名副主席,分别掌管军需、民政和司法。执政府内阁与副主席同级,三位副主席可以兼顾内阁成员,也可以独立在外。

执政府的民意机构为临时国会,设置一百三十三席位,三分二为前国会遭到削减的议员,另外三分一由各省参议院或者谘议局选举产生。

临时国会持有对大执政官的弹劾权,也有对财政的监督审核以及内阁任命的主要权限。

当众人聚精会神的谋划执政府构架之际,吴绍霆也十分果断的完成军事联合会议的建设以及当务之急南方军务的计划。

吴绍霆与南方军务参谋总部的所有成员召开大会,确定统一南方全省军队的番号,以明确应对北洋政府、增加南方气势的作用。军事联合会成员省的所有武装总称为“执政府联军”,可以保持原有序列番号不变,三十九师还是三十九师,云南第一师还是云南第一师。但之后参谋总部颁布的全新大序列必须严格执行。

第495章 ,力量加盟第878章 ,一次报复第1116章 ,战场和会场第723章 ,末路之下的北洋第156章 ,乌龙之谈第934章 ,最后的外交第156章 ,乌龙之谈第1052章 ,新式轰炸机第287章 ,商界风波第957章 ,一点五代战机第141章 ,演习之后第327章 ,袁世凯的压力第753章 ,南京总统府第652章 ,鼓动民力第553章 ,蔡锷与小凤仙第135章 ,内部不和第328章 ,王士珍的焦虑第508章 ,再逼第417章 ,北伐新闻会第192章 ,国内山雨之前第842章 ,会议第1116章 ,战场和会场第1057章 ,越南帝制第915章 ,兵变开始第1120章 ,亚洲扩张第525章 ,胡宗南发现敌情第1154章 ,五年裁军第297章 ,革命大旗第959章 ,断交第67章 ,整军训练第772章 ,滨口雄幸的外交第835章 ,向肥肉下手第348章 ,莫擎宇负伤第478章 ,轿车第1133章 ,体制争议第800章 ,新的布防第542章 ,船政学堂和造船厂第689章 ,希望之灭第613章 ,泸州和成都第764章 ,春夜第118章 ,排挤洋奴第1071章 ,大正天皇第1123章 ,增兵计划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1149章 ,定局南亚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630章 ,局势之急第278章 ,商队第320章 ,三省危机第254章 ,巷战第394章 ,汤乡茗的手段第1158章 ,莫斯科来电第1128章 ,帝制苗头第75章 ,以德服人第217章 ,谈不拢第1219章 ,出人意料第812章 ,收网行动第552章 ,北京的冬天第1017章 ,江界会战第703章 ,换督第826章 ,损伤第1167章 ,文化发展第666章 ,“善后”工作第420章 ,风波暗起第807章 ,第三天到来第698章 ,杭州轩波第87章 ,似有隐情第779章 ,典型英国主义第740章 ,第二次外交第707章 ,曹锟策略第1196章 ,马来半岛第1166章 ,签署和约第375章 ,泄露第35章 ,相互推卸第682章 ,火海!火海!第933章 ,收复汉口租界第1002章 ,蔡锷的反应第1075章 ,东京事变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768章 ,威压之下第224章 ,共和国成立第226章 ,丁家花园重逢第811章 ,情势急转第965章 ,进程第714章 ,轴心互制第782章 ,国会大会第426章 ,索回粤北五县第120章 ,闹剧之后第319章 ,建党的想法第223章 ,一隅之见第863章 ,二月一日第86章 ,问题而来第51章 ,设计营救第30章 ,小恶作剧第477章 ,盛业重工第787章 ,空军基地第205章 ,新技术诞生第1094章 ,突破口第460章 ,上海行动第1165章 ,教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