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5章 ,三路渡江部队

十五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在位于鸭绿江北岸的山林里,早已潜伏已久的三十七师冲锋队士兵一个个摩拳擦掌。三十七师的士兵大部分都是新征募的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实战,也是第一次跨出国门跟日本人作战,五个月前的青岛战争大获全胜给了这些新兵非常大的憧憬,再加上北京大本营训练期间的思想教育,使得这些新兵有了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然而对于经历过战争的军官们来说,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这次强渡鸭绿江作战任务的沉重,半渡而击之的道理稍微读一下兵书就知道,对面日军有重机枪、有大炮,这次渡江作战绝对不会轻松。

只是不管怎么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就应该用在这里,尽管有几分蒙骗意味,可任何一名新兵迟早要经历战场的残酷才能得到历练。

三十七师一个装备营与三十四师一个工兵营潜伏在冲锋队四周,他们从凌晨三点钟开始就一直忙个不停,将搜集到的舟艇搬运到指定地点,并且在之后冲锋队展开行动时,还会在后方协助掩护和搭建浮桥。尽管他们不必参与冲锋队的正面渡江作战,可是仅仅隔着一条鸭绿江的距离,仍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随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失,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冲锋队带队长官胡宗南嘴巴里咬着一片草叶子,正拿着望远镜向对岸看去。自从驻德司令部军官团的任务完成之后,国防部原本计划将其调入中央担任文职,但是他强烈要求申请调入国防军任职,只可惜几经折腾最终未能得偿所愿,反而被调到三十七师担任营长。虽然他心里有几分不满,可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所以迫不及待自愿请缨带领冲锋队。

“营座,营座。”从后面传来了声音,一个连长蹲着身子向胡宗南这边跑来。

“怎么?”胡宗南没有回头问道。

“时间到了,五点整,该咱们上了。”连长郑重的说道。

胡宗南放下了望远镜,摸出怀表看了看时间,然后毫不犹豫的吐出了嘴巴里的草叶子,从一旁的树桩下面拿起自己的钢盔戴在头上。他脸色坚毅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手下,掷地有声的说道:“兄弟们,今日一战,我等势必扬名立万,咱们可别让小鬼子小瞧了。陈周,去把盾墙拿上,让水鬼们开始行动。”

先前那连长陈周坚定的说道:“是,这就去。”

片刻之后,冲锋队派出了二十多名身穿夜行装的士兵,这些士兵没有携带武器,手里都是拿着特制的绳索,足足有一握之粗。这绳索比一般的纤绳还要坚固,正是为了衔接鸭绿江两岸,为搭建浮桥而提供牵引之用。夜行装士兵把纤绳在北岸这边固定好,然后一个个纵身跳井江水里,一手抱着绳索,另外一手抱着充气的皮囊,无声无息的向南岸游了过去。

三十七师选择的进攻地点并不是迎着日军主要阵地,相反是几经考察的适合发动突然袭击的偏远地区,整个渡江作战也不仅仅是冲锋队这边一处,在丹东西南方向和鸭绿江入海口附近,三十七师同样部署了两支渡江部队,只不过后两处将会通过船只直接强渡,此处则是利用突击搭建浮桥的方式进攻。

突击兵顺利的游到了对面,一共拉起了六条绳索,在南岸的石头、大树根等地方找到固定位置,而实在没有合适的固定处,则用携带来的工具在合适的地面上打一个铁环桩子,将绳索系在铁环上面。

北岸这边的哨兵试了试绳索,确定已经全部打牢固之后,马上把消息通知了胡宗南。

胡宗南当即下令,全员投入强渡作战。各连连长把命令传达到排长,一个个排长又将命令传达到基层,原本埋伏在北岸山林里一动不动的士兵彷佛苏醒了过来,放眼看去只见一团团黑影快速的开始移动。冲锋队队员们四人一组,扛着小舟、小船冲下山坡,向着距离最近的绳索位置而去。跑在最前面的士兵并没有扛着舟船,而是由四个人合力举着一块特制金属板,这正是广东兵工厂生产的防弹盾墙。

防弹盾墙属于陆军装甲系统,横切面长度是三面,高度是一点八米,同时边缘呈显凹陷型,可以有效的防御侧面袭击和越射弹。整个盾墙主体厚度是二十五厘米,边缘厚度是十二厘米,在测试时能够抵御七点八九毫米步枪弹,以及五十米外抵御马克沁重机枪。当然,虽然这些都是实战测试的数据,但是在应付马克沁重机枪时还要考虑手持盾牌士兵的承受力。

当第一艘小船下水之后,手持防弹盾墙的士兵马上提着盾墙上船,将盾墙置于小船面向南岸的船舷边。为了保证船身平衡,除了要扶着盾墙的两士兵之外,其余六名士兵都尽量靠向另外一边。这六名士兵当中靠近绳索的人,马上抓住绳索往后来,推动着小船慢慢的向前移动。随后跟上来的第二艘小船紧贴着前一艘,船上的士兵同样用手抓着绳索移动。

就这样,一艘接着一艘,四条绳索很快就迁出了四条连接在一起的船队。

至于防弹盾墙并非每一艘小船都有配置,毕竟这种庞然大物过于沉重,而且制造的数量十分有限,除了放置在每一条绳索下面的领头船之外,剩下的是每个二十艘或者三十艘才会有第二面防弹盾牌。

整个行动一开始很顺利,四支衔接在一起的船队很快就到达了鸭绿江中央。可是就在这时,鸭绿江南岸的日本哨兵终于发现江面上一团团黑乎乎的物体在移动,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立即吹响了警笛。

尖锐的笛声划破了宁静的黎明,以鸭绿江为界限,无论是北岸还是南岸一下子全部沸腾了起来。不过日本守军还没有来得及打响第一枪,不远处的天空中传来了阵阵引擎的轰鸣声,一大片黑影如同成群结队的蝗虫一般,沿着天际压顶而来。

日军士兵全部惊慌起来,如果说六月五日开战对于许多中国士兵来说非常突然,那么对于日本士兵来说更是大出意料之外。虽然说从六月四日开始,各师团司令部收到了加强戒备的命令,可谁都没料到,整个外交事态才刚刚经过一天的冲突,连三十个钟点都还没过中国就迫不及待开战了,换做是谁都想不到会来得如此突然!

短短一分钟时间不到,鸭绿江南岸拉响了空袭警报,所有防空单位全员出动,虽然目前防空机关枪装备的数量非常有限,可比起青岛战争那会儿只能用步枪对着天空乱射要好得多。几架防空机关炮在指定位置架好,日军士兵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对眼睛,死死盯着灰蒙蒙的天空,此时此刻的视线非常不好。

日军阵地原本打算发射照明弹,方便岸防部队阻击鸭绿江上的渡江部队,可是现在出现了中国空军,一旦发射照明弹反而给这些空军提供了良好的视野。再三思索之后,岸防指挥所咬着牙关下令取消发射照明弹,要求各据点对着鸭绿江上可疑目标进行扩散式射击。

很快,枪火声爆发了出来。日军阵地的步兵据点、机关枪据点以及炮兵阵地开始向鸭绿江上倾吐火点。与此同时,北岸的三十四师阵地和三十七师阵地同样展开火力压制,四个炮兵阵地集中了两个师师部的炮兵部队,以及集团军司令部直辖重炮旅的一个炮兵营,总共六十七门常规大炮与十六门重型大炮疯狂的向对岸送去炮弹。

由于战前中日双方都有严格的军事戒备措施,双方的炮兵几乎都不能清楚彼此精确目标位置,仅仅只是在向可疑地点或者假象优势地点压制。

第1130章 ,改变困局第980章 ,夏季大雨第1177章 ,中华革命党和德国第429章 ,全省振兴第665章 ,威压第159章 ,起义前夕第907章 ,东三省阴云第1209章 ,北洋震动第922章 ,对话张作霖第298章 ,粤北开战第222章 ,高谈阔论第101章 ,得偿所愿第1136章 ,大局已失第665章 ,事未息第1168章 ,详细布置第559章 ,迎接蔡锷第221章 ,又见龙济光第713章 ,朝鲜学员第317章 ,唐天喜的思想第379章 ,豪赌第90章 ,先斩后奏第461章 ,夜闯第696章 ,一尘不变第35章 ,相互推卸第630章 ,局势之急第540章 ,旧式军人第546章 ,计划实施第727章 ,失算与被擒第681章 ,围攻桂林第668章 ,壮士暮年第149章 ,购买军火第873章 ,英法立场第1043章 ,霍尔维格计划第930章 ,汉口行动第1125章 ,贸易中心制度第593章 ,师团计划第482章 ,宋教仁到访第1072章 ,迎回李熙第974章 ,东亚经济复苏计划第342章 ,何应钦执行任务第1020章 ,列车炮第159章 ,起义前夕第891章 ,法租界第667章 ,通宵之会第257章 ,广西战略第1008章 ,西北马家军第410章 ,授勋仪式第675章 ,两路人聚首第466章 ,上海的混乱第946章 ,第三次会谈第986章 ,市场花园行动第473章 ,发展工业第258章 ,变中变第3章 ,码头别见第1066章 ,海峡殖民地第1077章 ,朝鲜预警第710章 ,西线有战事第133章 ,实战演习第1068章 ,重要消息第522章 ,打下一半第1164章 ,章太炎直闯总统府第496章 ,貌合神离第223章 ,一隅之见第662章 ,怒火会堂上第387章 ,韶关风波第381章 ,萧耀南的公开信第259章 ,临阵换将第982章 ,肇事第805章 ,煎熬第498章 ,势变第233章 ,中国愤青第475章 ,生产线第802章 ,第二师援军第914章 ,变第1108章 ,弗伦奇军团撤退第283章 ,勃然大怒第1078章 ,联合参谋部第613章 ,泸州和成都第869章 ,与唐绍仪一谈第1203章 ,一战预测第496章 ,貌合神离第631章 ,合江开战第1061章 ,大势已去第1090章 ,扭转第388章 ,雷烈风行第902章 ,航空战列舰第1221章 ,彼此心理第907章 ,东三省阴云第1023章 ,援军出现第516章 ,克厦门第880章 ,巩固第90章 ,先斩后奏第472章 ,大发展之前第714章 ,轴心互制第1040章 ,吴佩孚的决心第1175章 ,沙俄两大政权格局第774章 ,大隈重信之忧第368章 ,袁世凯的怀疑第339章 ,秘密会议第910章 ,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