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2章 ,经济战略

新书推荐:

菲利普上校和马克西米看着坐在会议桌对面的几位所谓的“专家”,不禁都感到疑惑不解,甚至还度测是不是吴绍霆故意找人来滥竽充数?这些所谓的“专家”实在太年轻了,举手投足之间都还透露着几分拘谨之态,靠这些人怎么可能在一年之内瓦解整个协约国阵营?

虽然出于礼貌,他们还是与中国“专家”们问好,并且还体贴的用生疏的中文做了正式的自我介绍,只是在重新落座之后,两个人不免低声用德语议论了一阵。

就算不用去听菲利普和马克西米讲的是什么,吴绍霆也能猜出一个大概来,他不打算向二人做什么解释,事实上自己同样很清楚马寅初、何士廉等人状况,目前经济战略办公室仅仅掌握一套金融体系的理论,如此大规模的投机行动确实存在极大的风险。不过投机行为本来就无章可循,既然是投机,理所当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最关键的还是找到一个契机,并把握好整个局势的预测性。

“菲利普上校,马克西米先生,我恳请你们能保持耐心和公平、公正的态度,认真听取我们这次针对日本以及整个协约国的经济作战计划。”在寒暄结束之后,吴绍霆很刻意的说出了这番话,目的就是希望菲利普和马克西米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

马克西米和菲利普上校都微笑着点了点头回应了一句。随后,吴绍霆让马寅初开始汇报最近几天经济战略办公室正在整理的书面计划。马寅初先从日本经济背景开始做解释,尽量先告知德方二人这次经济破坏的“契机”在哪里。

根本经济战略办公室在最近十多天搜集的相关资料,结合国防部各个情报单位在日本买通的一些内部消息,日本从日俄战争结束到青岛战争开始这段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轨发展。也就是日本将重要的资金预算全部投入重工业发展,用以快速拓展军事设备,尤其是海军军舰上面。

不过因为日俄战争彻底奠定了日本在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统治地位,重工业比重过甚的差别,很快从殖民地上面得到了弥补。换言之,这段本来脱轨的阶段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中和,但另外一方面也导致日本忽视或者是未曾重视本土经济结构的漏洞。

“这些内容听上去或许是废话,但是我必须做出补充,只要我们在朝鲜战场上获得胜利,整个日本的经济就会陷入崩溃,而这就是原因。”在马寅初刚刚介绍到这里时,吴绍霆在这个时候很合时宜的插嘴说道。

菲利普上校与马克西米又低声交流了一下,显然他们对这件事没有太多的关注,不过既然中国方面能够提供详细资料来证实,再加上他们深知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完全依靠朝鲜和台湾的资源来给养,一旦失去朝鲜这个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其意义不亚于英国失去印度的结果一样。

马寅初接着又说道,从青岛战争之后,日本尝试到战败之后带来的重创,整个社会经济状况就像是强行揭开伤疤似的,不仅造成了极其沉重的打击,同时更是留下不可预期的了持久伤害。从这一点可以推测出为什么日本政府一直希望参加欧洲大战,又为什么一直怂恿协约国对中国开战,其原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海外扩张,更是需要通过战争来稀释国内经济的衰弱。这种“稀释”是从多方面来讲,包括转移国内注意力,刺激国家产业的发展,获取英国、法国的经济援助,以及战争之后的获利等等。

如今中国对日宣战,收回了日本在华的所有特权,这是自青岛战争之后给日本经济又一次沉重的打击。根据初步的资料信息汇总分析得出的结论,一九一五年五月份平均每一个日本人的财富相比两年前缩水了百分之三十以上,最严重的就是那些下层农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一个日本农民目前都是负债的情况。

“今年四月份日本内阁通过的最新军事预算议案,决定将陆军扩大到二十个师团,并且重新在一年之内重新复原第二舰队规模。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份军事预算议案的通过,对日本来说是一次铤而走险的赌博,尽管通过军事扩充来缓解日本经济的危机,同时还能刺激国内生产力发展,但是这一系列国家财政投资都是建立在负资产的情况下。”马寅初有条不紊的说着,随着他的内容越来越深入,个人的情绪表现也渐渐放开了,颇有一种大学教授正在演讲的气势。

一旁的两名翻译官将马寅初的话尽可能原封不变的翻译出来,之前马寅初的一番大论让他们着实费了不少力,等到马寅初把话说完后,两名翻译官还在用德语向菲利普上校和马克西米进行详细的解释。

“当真如此?”菲利普上校半信半疑的问道,他甚至都不能确定马寅初所列出的资料是不是真实的。

“确实如此,”一旁的何士廉点了点头,非常严肃的说道,“目前日本国家财政的大部分预算,全部是依靠英国经济援助以及卖给美国、阿根廷等美洲国家的一些国债。事实上日俄战争结束后的日本工业大发展时,用发展的经费也是由甲午战争的赔款和庚子战争的赔款为根本。以日本每年财政收入,是根本无法到达如此巨大的规模。”

“这一点毋容置疑,菲利普上校只要回头查证一下日本政府年度财政收入是多少就清楚了。这连续十五年的投资和收入,是完全不成正比的。”吴绍霆说道。

菲利普上校和马克西米微微的点了点头,既然连吴绍霆都开口了,他们显然不应该这一点上有怀疑。

马寅初把话题转入正题,开始描述针对日本经济困境的投机计划。他认为日本目前在军事预算议案上投入了巨大的赌注,不仅将未来十年的国家收入提前使用,甚至在国内还提高了国民百姓的生活负担,直接导致除了工业之外所有行业普遍陷入下滑的趋势。因此,要想给日本经济推波助澜使其更快的衰退,最好的入手点就是日本内阁这次通过的军事预算议案,让其这场赌博中失败。

“一旦军事预算议案成为无法兑现经济效应的坏账,日本整体经济将立刻倒退到明治维新初期。”他十分郑重的说出了这个结果。

“请您说的更详细一些。”马克西米有些不太明白马寅初的具体意思,虽然从大概上他是知道这次日本的扩张军备意义重大,但是却不太相信这次军备扩张失败会导致日本全国经济崩溃,或者说,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军备扩张彻底影响全日本的经济。

“这次军事预算议案包含整个第二舰队的海军系统,新增陆军师团四年到十年之内开销,对朝鲜作战的军费开支以及参与欧洲大战的保留军费等等,保守的估计应该会达到二十亿美元以上。日本会通过投资这二十亿美元来完成改变国家经济的博弈,也就是发动战争从战场上捞取各方面利润。如果我们将这二十亿美元拿走,或者说,让其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日本不仅在战场上会一败涂地,同时整个社会经济还会存在一个二十亿美元缺失的漏洞。”马寅初尽量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经济理论。

《》是作者“闽南愚客”写的一部小说,最新。

热门推荐:

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271章 ,刘永浩事件第808章 ,第二阶段作战第246章 ,窗户纸第608章 ,大战再临第324章 ,岑春渲南下第995章 ,见义勇为白崇禧第866章 ,场面失控第741章 ,泄密第172章 ,赵声的不满第1094章 ,突破口第1144章 ,蒙古铁路计划第1085章 ,危急关头第133章 ,实战演习第1022章 ,游斗第720章 ,浙军起义第500章 ,德国福克式飞机第519章 ,北洋反应第104章 ,张人骏言第538章 ,整编协商会议第681章 ,围攻桂林第413章 ,梁启超眼中蔡锷第815章 ,西线破竹第690章 ,荣归第693章 ,国防军计划第228章 ,广东联合银行第416章 ,交心第22章 ,有事相求第638章 ,分割第680章 ,扫清广西第147章 ,革命党归第741章 ,泄密第983章 ,纨绔子弟第961章 ,通电第218章 ,全省一统第310章 ,打垮萧耀南第1058章 ,越南制度第686章 ,贵州会谈第523章 ,松坡对百里第767章 ,会见海军第713章 ,朝鲜学员第197章 ,韶关善后第643章 ,激流之下第783章 ,一记反击第1032章 ,最后的准备第340章 ,大胆之举第700章 ,杭州事变第283章 ,新年第752章 ,中华革命党第145章 ,五月之后第1032章 ,最后的准备第1130章 ,改变困局第858章 ,预示第1128章 ,帝制苗头第673章 ,梧州战火第992章 ,张孝准决心第998章 ,风声第245章 ,徐树铮南下第67章 ,整军训练第808章 ,第二阶段作战第1045章 ,德里会议第870章 ,新一轮舆论第512章 ,漳州求援第12章 ,小恩小惠第225章 ,临时大总统第433章 ,广东内部小派系第502章 ,法令引发的血案第233章 ,中国愤青第543章 ,一代海军忠魂第17章 ,义无反顾第41章 ,援军到来第120章 ,闹剧之后第1199章 ,新年与春夜第1088章 ,北方第二集团军第805章 ,煎熬第829章 ,穷途末路第679章 ,梧州事后第338章 ,前线督师第108章 ,阴谋阳谋第1112章 ,和谈前提第823章 ,被迫投降第511章 ,惊人一鸣第1043章 ,霍尔维格计划第1136章 ,大局已失第389章 ,南征军内变第1079章 ,南亚进展第1199章 ,新年与春夜第136章 ,故布疑阵第247章 ,整顿海军第269章 ,争夺第374章 ,日本人初露第1202章 ,大陆桥计划第294章 ,贷款第141章 ,演习之后第137章 ,无奈阵亡第960章 ,战况第553章 ,蔡锷与小凤仙第1200章 ,预备还政第137章 ,无奈阵亡第695章 ,松坡将军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