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雷雨(上)

夜色沉沉,黑幕一般的天空星光璀璨,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在这寂静的夜空中格外清晰,由东向西,在这旷野中回荡。

这里就是中亚地区的图兰低地,而这架正掠过低地上空的飞机则是一架中国空军的“苍鹭”式中型轰炸机,弹舱经过了改造,现在,由弹舱改造而成的机舱里正坐着中国国防军三军参谋总长蓝天蔚,以及他的几名随员,都是高级军官,军衔最低的也是上校。

随员们多半在打盹,蓝天蔚则仍在翻阅手里的那份军情通报,这份军情通报是在他登上飞机之前才收到的,主要内容讲的就是目前中亚军区的备战情况,以及中***方对苏联乌拉尔防线的侦察情报汇总。

此次蓝天蔚的目的地就是中国国防军中亚军区司令部,他将协助国防总长吴振汉指挥对苏作战,实际上,此次对苏作战,吴振汉就是战区最高司令官,蓝天蔚是他的参谋长。

吴振汉曾长期担任中亚军区司令,非常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由他担任战区最高司令官,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的能力。

高加索前线只是此次中国对苏作战的一个次要战场,真正的主要战场不在高加索和西亚,而在中亚,在里海北部的那片森林低地与荒漠戈壁交织的地区,在乌拉尔山脉与乌拉尔河之间的那片广袤旷野,一旦战役发起,百万中国陆军将以横扫千军的气势滚滚向前,兵锋指向苏联最重要的工业中心城市斯大林格勒,此次战役代号“雷雨”。

如果“雷雨”行动得以顺利实施的话,那么此次攻势将是中国国防军自组建以来动员单位最多、参战兵力最多、战线长度最宽、攻击正面最广、火力投射密度最强的一次超大规模陆上战役,为了实施此次攻势,中***方不仅将全部空军精锐集中到了中亚军区,而且也将所有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集中到了中亚军区,这仅从战区参谋部的人员构成中就可见一斑,周道刚、张孝准、张国平、季雨霖……而蓝天蔚就是这帮人的直属上级,他本人则听命于战区司令吴振汉,而吴振汉则直接向中枢政府负责。

“雷雨”行动也是蓝天蔚自从军以来参加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说句实话,他此刻的心情那也是有些紧张的,百万军队集结到中亚军区,光是一个隐蔽行军、战术欺骗就足够参谋班子忙活的了。

为了达成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战区参谋部同时使用了两个战术欺骗策略:一个战术欺骗措施就是在高加索地区连续发动猛烈攻势,以转移苏联政府注意力,迫使其将中亚驻军抽调到高加索方向,另一个战术欺骗措施则是在土库曼苏维埃共和国挑起一场武装叛乱,并以协助该国反对派武装进军首都的借口将大批陆军部队分别从国内、印度抽调到中亚地区,做出一副大举增兵土库曼境内的姿态,而且还扬言穿越该国领土,继续向伊朗战场投送兵力。

根据空军侦察显示,中***方策划的这两个战术欺骗措施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就在前天,苏联中亚军区已经开始抽调装甲部队向西,目的地应该是斯大林格勒和罗斯托夫,而且部分原驻中亚的苏联空军部队也将一些战斗机部队调走了,显然,高加索前线的危急形势迫使苏联政府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

但是与此同时,苏联政府却为中亚军区补充了大量新组建的步兵部队,根据中***方中亚里海战区参谋部的估算,仅仅昨天一天,就有不少于二十个苏联步兵师抵达中亚军区司令部驻地古里耶夫,这还仅仅只是白天的情况,至于夜间苏联步兵师的调动情况,则无法准确掌握。

必须承认,这一次中***队的对手不是英国那样的泥足巨人,苏联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因为肃反而遭到了削弱,可是毕竟占据着地利的优势,以及人和的优势,更为重要的是,相比远在西欧的英国,苏联可以很方便的就近补充兵源和部队,以及后勤物资,所以不存在英国那种长途补给的困难,在“雷雨”行动中,主场一方其实是苏联,而中国的后勤补给线却相应的被拉长了。

为了保障百万大军的后勤供应,从对英战争结束时起,中***方就开始以极高的效率向中亚军区进行战略补给,而到“高加索战争”爆发之前,囤积在中亚地区的军需物资已可以保证“雷雨”作战的前期需要。

根据战前三军总参谋部的估计,苏联陆军的规模至少是三百个师,这还只是1939年时的情况,而现在是1940年,考虑到欧洲战事的发展,以及中英战争的结束,总参谋部再次调整了对苏联陆军规模的估计,而现在,蓝天蔚拿在手里的这份军情通报上的报告显示,苏联陆军至少已经达到了四百个师的规模。

那么现在的中国国防军拥有多少个师呢?刚好三百个师,这还是在对英战争期间扩充部队的结果,中国陆军现役部队总兵力超过三百五十万人,其中的装甲部队只有二十七个师,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四十九个师,现代化部队加在一起总共是七十六个甲种师,其它的陆军部队仍旧是乙种师,乙种师的现代化水平不高,后勤补给与军事运输所依靠的运输工具和牵引车辆虽然已全部实现了摩托化,但是所装备的车辆都是甲种师淘汰的旧式装备,性能不佳,而且故障较多。

虽然相比苏联军队,中国国防军的现代化水平要高许多,而且士气高涨,但是考虑到中国是进攻一方,那么就必须谨慎选择进攻路线。

在制订作战方案之前,战区参谋部和总参谋部认为,“雷雨”行动可以采用的进攻路线是两条:

一条进攻路线是直接从乌拉尔河上越过去,直扑伏尔加河下游的工业中心斯大林格勒,这个进攻方案是为“西线方案”,它的进攻路线最短,但是进攻阻力也最大,这里一马平川,非常适合装甲部队快速突击,但是就在这条进攻路线上,苏联军队构筑了数条坚固防线,而且在乌拉尔河的西岸还修筑了一处筑垒地域,叫做“乌拉尔壁垒”,那里基本上都是永备工事,与法国的马其诺防线类似,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修筑起来的碉堡,到处都是拥有钢制炮罩的旋转炮塔,工事与工事之间布满地雷、陷阱,为了防备遭到坦克攻击,整片地域到处都布满了防坦克壕与障碍物,而且阵地里部署了大量反坦克炮,可以说,“乌拉尔壁垒”就是装甲部队的梦魇,更为重要的是,苏联中亚军区的重兵集团就集结在这一地区,拱卫着“乌拉尔壁垒”。

另一条进攻路线是先沿着乌拉尔防线向北突击,并将攻击部队分成两路主力,呈扇形展开,一路为西路,直扑奥伦堡,威胁古比雪夫,另一路为东路,扑向车里雅宾斯克,并向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突击,一旦占领了古比雪夫和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则东路部队分兵一部作为佯动兵力,向北攻击乌拉尔山东麓,威胁苏联乌拉尔工业区,但是主力则立即西进奥伦堡,与西路主力部队会合,之后向西***,从乌拉尔防线的北部绕过设防坚固的“乌拉尔壁垒”,出现在筑垒地域的后方,并直接威胁西边的斯大林格勒,与从正面佯攻的陆军部队前后夹击“乌拉尔壁垒”,并视苏军反应决定是否立即进攻斯大林格勒,这个进攻方案是为“北线方案”。

这两条进攻路线都有利有弊,但是相比之下,后一条迂回进攻路线更切实可行一些,而且可以与远东共和国发起的攻势相互呼应,所以,总参谋部最终决定采用“北线方案”,迂回攻击。

进攻方案已经正式确定下来,剩下的事情就是等待时机,这个时机由战区司令部直接掌握,并不需要来自中枢政府的命令,但是必须在9月之前完成进攻部署,并在9月上旬发起攻击,而且一旦攻击日期确定,必须通知中枢知晓。

现在,战区司令吴振汉将这份军情通报转交给即将赶到战区参谋部的蓝天蔚手上,这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告诉蓝天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等蓝天蔚的飞机一到,参谋部的领导权由张孝准移交到蓝天蔚手上,那么这攻击命令就可以下达了。

其实蓝天蔚并不打算从张孝准手里接过大权,他已拿定主意,他只是战区参谋部的一个协调者,这仗该怎么打,还是要听张孝准的意见,毕竟张孝准自从对英战争结束之后就一直呆在中亚,不像蓝天蔚和蒋方震这样的东跑西颠,相比之下,张孝准对局势发展的掌握更为精确。

“总长,接我们的战斗机赶到了,已与之通过话,目前机场那边一切安全,苏联飞机没有攻击。预计再过半个小时,我们的飞机就可以抵达康居机场了。”

就在蓝天蔚研究军情通报的时候,一名副官走到他身边,弯着腰在他耳边小声说了几句。

“哦,知道了。来了几架战斗机?都是‘猫头鹰’么?”蓝天蔚随口问道。

副官点了点头,说道:“一共六架‘猫头鹰’。”

“猫头鹰”是一种双发重型战斗机,它不仅拥有两台发动机,而且还在机头安装了最新式的机载雷达,依靠这些雷达,战斗机可以轻松探测、定位夜空中的敌方飞机,并引导飞机进行攻击,“猫头鹰”是一种性能非常好的夜间战斗机,不仅可以飞到一万二千公尺的高空进行作战,而且可以充当轻型轰炸机,在前几天的战斗中,这种夜间战斗机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战绩,击落了大量趁夜入侵中国领空的苏联空军轰炸机。

蓝天蔚没再说什么,继续研究那份军情通报,直到飞机在康居机场降落。

第1171章 来自总统的“厚礼”第1169章 “四海”“四山”第983章 1920年代(上)第796章 利益交换(下)第308章 军令如山第619章 贸易制裁第1246章 总统先生的小算盘第1126章 阵地前沿(下)第1272章 柏林的“小红帽”(下)第96章 民政班子第347章 战俘第1029章 总司令的准备(上)第123章 试办共和第1190章 代号“詹姆士”第1225章 弹射第1229章 战争升级(上)第155章 掮客(上)第1153章 反击与防守(上)第112章 文戏武唱第326章 新女性与追星族第263章 湘黔事变(上)第375章 局势诡异(上)第1130章 古怪打法(下)第170章 中枢与地方(下)第1271章 柏林的“小红帽”(上)第158章 事变第664章 追击与防御第1074章 海空战(下)第520章 风波第1066章 新的战争第365章 正定(下)第1092章 另一个战略重点第794章 巴达维亚(下)第894章 夜战勿里洋(下)第433章 孤注一掷的冒险第381章 鱼与熊掌第519章 移民实边第22章 誓师第1173章 同仇敌忾第250章 平衡第1203章 绝对制空权第628章 闪电(下)第1047章 新金山第1175章 演戏(上)第964章 第一次面对面第358章 芦台(下)第389章 升官发财(上)第1087章 “台风”登陆(上)第82章 伐大树(上)第308章 军令如山第147章 南方大营第8章 危局第103章 为民请命(上)第684章 椴岛海域第1048章 战略尾巴第657章 防御(下)第1060章 走向战争(下)第917章 坐镇边境第641章 锦州(上)第847章 模糊立场第298章 骑墙派第1132章 戴着脚镣跳舞的战斗第184章 空袭第495章 新式武器第760章 交涉(上)第1024章 图穷匕见(下)第788章 竞争者第393章 秋收行动第400章 金融阻击战第1195章 介入第1192章 谍对谍第932章 步步紧逼第754章 幕后策划者第678章 接触第879章 爪哇号事件第929章 海参崴第941章 军令状第957章 游戏规则(上)第164章 远东变局第328章 蓝墙(下)第671章 杯弓蛇影第318章 空战第1062章 提前布局第665章 走投无路第946章 战斗在巴黎(下)第879章 爪哇号事件第163章 基本立场第51章 忠奸难辨(上)第165章 将军与士兵第521章 团结一切第565章 结盟风波第1001章 对手第39章 洋投名状第1003章 各有心思(上)第821章 和平倡议第1171章 来自总统的“厚礼”第551章 西康(上)第535章 国会大厦前的热闹第723章 危险的海域第876章 实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