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归来

铿锵的军乐声中,一艘蒸汽客船缓缓的靠上了码头,船尾飘扬着一面崭新的五色旗,这是共和中华临时政府制宪委员会确定的国旗,五色象征着五族共和。

现在共和临时政府已经成立,列强虽然尚未对这个共和政府予以正式的外交承认,但各国在华租界已解除了“中立”状态,到汉口的华洋商船渐渐的增多了,中断已久的中外贸易逐渐升温。

锅炉中残存的那点蒸汽被释放出来,一声长长的汽笛之后,这艘蒸汽客船抛下了船锚,那艘将它推到码头的小拖轮“吭哧吭哧”的退了下去,客船上的水手将手里的缆绳用力扔了出去,被栈桥上的工友接住,牢牢的拴在了码头上。

船上伸出一个两人宽的跳板,搭在了栈桥上,护拦打开了,早已迫不及待聚集在出口的乘客纷纷拥上跳板,好奇的四下打量,听着那铿锵的军乐声,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船上载着什么大人物,竟会在码头上摆下这么大的阵势。

军乐队身穿灰色军装,头戴船形软帽,这种军帽在中国极为罕见,一看就知道,他们都是中华革命共和军的士兵,而立在他们身后的那面铁血军旗,更是印证了他们的身份。两个身穿军官服的军官站在军乐队旁,手举望远镜,在那近在咫尺的船帮上瞄来瞄去。

一个头戴礼帽、身穿洋装的青年人走上跳板,看见码头上的阵势,也是微微一怔,但脚步没停,继续向码头走去,并好整以暇地整了整洋装,手里提着的那个手提包塞得鼓鼓囊囊,似乎是装满了东西。

不等这个年轻人走下跳板,那两个原本站在军乐队旁的军官就走了上来,站在跳板两边,伸出手去,与那青年握手寒暄。

“百里,可算把你等回来了。”一个军官笑着说道,抬起手指了指站在跳板另一边的军官,说道:“这位就是共和军总司令赵振华。”

“总司令好。”

戴礼帽地青年伸出手与总司令握了握手。随后做着自我介绍:“鄙人蒋方震。字百里。号宁。浙江海宁人氏。曾在日本士官学校深造。学得是步科。”

“幸会。幸会。前些日子听说你在德国考察军事。我还以为你暂时不会回国呢。没想到这么快就回来了。前几天蔡松坡到武汉。说你拍电报回来。要回国参加革命。我可是兴奋得很。接风宴早就订下了。就等你下船。咱们就可以打个牙祭了。”赵北笑得合不拢嘴。蒋百里啊。“中国近代军界三杰”之一。能不开心吗?

“松坡。我不是叮嘱过么。我回国地事要保密。”蒋方震对另一个军官抱怨道。

“呵呵。这可不怨我。总司令见了我地面。就直接问你在哪里。我能不说么?对了。农怎么没跟你在一起?我这个湖南老乡别又是中途改主意了吧?”军官笑咪咪地说道。这军官名叫蔡锷。字松坡。湖南宝庆人氏。至于他说地那个“农”则是张孝准。两人是湖南小老乡。而且。他们与蒋方震一样都是日本士官学校地同期同学。因为成绩十分优秀。被誉为“中事三杰”。

蒋方震、蔡锷、张孝准都是清廷第三批留日士官生。毕业于19o4年。回国之后。三人均受到“重用”。蔡锷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充任军职。蒋方震做了东三省督练公所参议。主持编练新军。张孝准则在东三省总督徐昌幕中效力。不过由于旧军将领对新军地排斥。再加上年纪太轻。使得蒋、张二人最终无法在军中立足。在旧军将领张作霖、吴俊升等人地威逼下。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只好出资送两人出国“考察”。蒋、张二人已在德国呆了两年时间。如果不是国内爆革命地话。两人恐怕也会这么快就回国。

至于蔡锷。处境并不比蒋、张二人好多少。虽然没有被逼出国。但到底还是没有掌握军权。而是被旧军将领排挤到了广西。做了6军小学总办。教书去了。

“戌申革命”一起,广西会党在同盟会的策动下准备动起义,蔡虽未加入同盟会,但当年他曾在谭嗣同、梁启、唐才常等人举办的长沙时务学堂上过学,而且在日本时也接触过革命思想,因此在内心是向往革命的,本打算策动新军响应起义,与会党武装合作,光复广西,但不料,广西巡抚张鸣歧解除了广西新军的武装,随后又响应两广总督张人骏,宣布广西“中立”,并改组团防局,扩充团练武装,加紧镇压各会党,所以,这广西地会党起义就没动起来。

蔡锷见广西局势不利革命,于是不辞而别,带着几个6军小学的学生跑到了上海,投靠他的恩师梁启去了,并由梁启介绍,认识了光复会会长陶成章,被委任为“中华光复军参谋长”,派到蕲州辅佐熊成基整顿部队

等蔡锷正式走马上任,“建国战争”就爆了,在接到了委任他为“建南路参谋长”的命令,到蕲州视察了熊成基的部队,然后又马不停蹄赶到武汉,拜会了共和军总司令赵北,并参观了汉阳兵工厂和钢铁厂。

作为穿越,赵北很清楚蔡锷是什么人,也知道他的才干,很想将他拉拢过来,帮助共和军组建一座新式军校和一座参谋学院,不过蔡锷并未一口答应,而是说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才给他回话,对此,赵北也无可奈何,只好随他了,反正还有一个蒋方震、一个张孝准,“中事三杰”中随便拉来一个,那都是无价之宝,因为他们都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不是国内那些武备学堂培养的半调子可以比地。

当从蔡锷那里得知蒋方震和张孝准要回国之后,赵北就翘以待了许多天了,为此,他甚至将进攻四川地战役起时间一再推迟,这让袁世凯暴跳如雷,但却又无可奈何。

为了向蒋、张二人表示自己的诚意,赵北特意拉来军乐队,并亲自带着卫队到码头迎接,张孝准也还罢了,可蒋方震却是无论如何也要挖过来的人才,那可是中国近代的“兵学泰斗”,他写地《国防论》明确提出了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只能是持久战,“以空间换时间”才是当时地中国对抗日本地正确战略。

这样地军事人才怎能让他溜走?软磨硬泡,也得把他拿下!

“农在上海就转道北上了,他想去天津。”蒋方震将皮包打开,从里头拿出封信,交给蔡锷。

“这是农的信,他打算去投北洋军。”

“百里兄,你该不会也想去投北洋军吧?”赵北心里可不太舒服,蔡被光复会拉过去了,张孝准又去投奔袁世凯,这蒋方震若是再跑了,那可就太失败了。

蒋方震叹了口气,说道:“当年从日本回国地时候,我就特意去北洋新军看过,军容虽整,器械虽精,但军人缺乏一股应有的新时代气息,在我看来,北洋军不过就是换上了新式军装和武器、用新式方法训练的旧式军队而已,在那支军队身上,我看不到任何对抗列强的希望。当年松坡在《新民丛报》上说得好,中国弱不仅弱在躯体,更弱在思想!北洋军看上去兵强马壮,但维持军心士气的不过还是过去的那老一套,官位、金钱而已。在轮船上我看了几份最近新出的报纸,上面提到了湖北地种种新政举措,似乎与过去大不相同,既然民政方面如此,那么军政方面又如何呢?我打算先到湖北看看,若是共和军有新气息,我便留在湖北,就怕总司令不肯接纳。”

赵北不由一乐,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笑道:“当然接纳!你能来湖北,共和军当然欢迎!”

“百里兄,你倒是直白,一下船就毛遂自荐。”蔡揶揄道。

“不直白不行啊,军队不强,国家就不强,这个时代的中国,还是要靠军人来拯救的。”蒋方震叹道。

“最近东北、蒙古都不太平,日本和俄国蠢蠢欲动,想趁着局势混乱浑水摸鱼,咱们不能不防啊。虽然军队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早一日开始,便早一日有力量保护自己。”

“百里兄,这一点你放心,我们都想让中国强起来,咱们革命军人,参加革命就是为了驱逐列强,强我中华。”

赵北连连点头,抢过蒋方震手里的那只提包,说道:“走,先去黄鹤楼,咱们给你接风洗尘。”

见蒋方震一脸愕然,蔡揶揄道:“百里兄,你不必惊讶,这是总司令在假公济私呢。你刚回国,大概不知道,总司令平常吃饭都是在底下的连队里和士兵一起吃,吃的是一样地饭一样的菜,平时很少见到荤腥,所以呀,每当有贵客到来,他总要如此假公济私一番,一来是为了款待客人,二来嘛,也是为了打个牙祭,祭祭自己的五脏庙。”

“呵呵,也不算假公济私啊,私人宴会都是我自掏腰包会帐,没有动用一分一毛的公款。”赵北一本正经的说道。蔡这话说得也不算太过夸张,不过赵北每月地薪金倒是也有大半投进了餐馆,好在他现在是光棍一条,倒也没有人在耳旁聒噪。

“兵法曰:上下同欲胜。难怪共和军能独扛革命大梁,有总司令带头以身作则,底下的军官又有哪个敢不把士兵当人看?”

蒋方震感慨道,指了指那只提包,说道:“这包里头装了不少德事书籍,都是德文,还没翻译完,总司令抢过去,莫非是想据为己有不成?”

几人相视一笑,都去争着提那包,互不相让,后来卫队长田劲夫实在看不下去了,赶了过去一把抢走,才算是解决了这件“提包之争”。

第791章 “拖”字诀第114章 定向雷第962章 填鸭行动(下)第60章 不眠之夜第665章 走投无路第316章 战西平(上)第155章 掮客(上)第147章 南方大营第440章 事有蹊跷第260章 武穴(下)第363章 束手无策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701章 炮火硝烟第153章 铜梁(下)第184章 空袭第6章 先锋官第759章 捏柿子第103章 为民请命(上)第1050章 海军世家第927章 干涉(上)第98章 自动枪第573章 装甲兵第816章 “伏特加”(下)第68章 龟山脚下第356章 曼佗罗与笼中鸟第381章 鱼与熊掌第1260章 狰狞巨人(下)第371章 收网第66章 英雄的时代第459章 投机第1078章 制造战争(下)第527章 办案第512章 四万万(下)第900章 亚洲的觉醒(下)第556章 彷徨第1033章 守株待兔第940章 航空母舰第1044章 尘埃落定(下)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361章 顺应军心第195章 路款亏空案(上)第1020章 赢者通吃(下)第566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681章 野鸭部队第1146章 越过边境(下)第434章 政治搏弈第334章 落幕第1262章 核讹诈第1107章 伏击(上)第552章 西康(下)第886章 亚洲的军靴第307章 武胜关(下)第101章 被服厂第1099章 激战(上)第109章 远来是客(上)第1130章 古怪打法(下)第52章 忠奸难辨(下)第1250章 代号“沙暴”(下)第189章 不识好歹(下)第1120章 休闲时光第414章 大十字计划(下)第197章 玄机第1073章 海空战(上)第618章 迷一样的人物第1123章 大国战略(上)第122章 清廷密使第1221章 抵住世界咽喉的尖刀第227章 山中无老虎第620章 愤怒的笔杆子第1272章 柏林的“小红帽”(下)第371章 收网第1218章 准备打仗(下)第973章 大战略第75章 阴雨绵绵(下)第749章 战术劣势第599章 单刀赴会第258章 党魁之争(下)第98章 自动枪第456章 中秋密谋(下)第626章 夜鹰(下)第820章 中东问题第1133章 前线停火线第686章 训政促进会(上)第956章 速战速决第1017章 掉包计(上)第667章 噬血鲨鱼第816章 “伏特加”(下)第655章 拉拢(下)第1048章 战略尾巴第1227章 “第二战场”(上)第383章 里应外合与声东击西第923章 一面旗帜(上)第791章 “拖”字诀第596章 政策分歧第1095章 亚丁湾第256章 利字当头第311章 舍我其谁第976章 动荡与希望第673章 群狼(上)第320章 南与北的不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