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位于渤海北部辽东湾西北岸边,雄据辽西走廊中段,在其西部是一连串的低山与丘陵,东部是渤海,其势背山面海,就战略而言,锦州就是控制山海关以北关外与关内交通的战略要地,谁控制了这里,谁就掌握着辽西走廊地区的战略主动权。
自古以来,锦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末年,围绕着锦州的控制权,明军与清军曾在这一带地方进行过惨烈的拉锯战,当清军控制了锦州之后,明军就再也无力向辽西地区发动进攻了,八旗入关之后,对锦州格外重视,在此地驻有重兵,并由盛京驻防将军直接负责锦州地区的防务,甲午战争期间,当辽东半岛失守之后,清廷收拢残兵败将,集中屯驻于锦州一带,目的就是为了阻止日军由辽西走廊入侵山海关,并进窥京津地区。
清末,铁路兴起,连接北京与沈阳的关内外铁路就是由锦州通过,锦州的战略地位更显重要,无奈清廷风雨飘摇,腐朽无能,国家主权拱手与列强,锦州对京津地区的拱卫作用是谈不上了,昔日的军镇迅速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一座新兴的商业城市。
共和之后,锦州因其战略地位之重要,迅速纳入中枢视线,这里很快成为辽西走廊的军事前哨,在锦州以南的葫芦岛兴建起一座可以作为军事用途的商港,平时可作为海军舰队训练基地,战时则可迅速成为海上补给与海上出击基地,如果中国空军与海军能够掌握局部制海权的话,那么从葫芦岛港出发,可以直接跨海攻击辽东半岛西部沿海地区,从侧翼威胁旅顺、大连,并可直接对盖平、熊岳等战略要地实施攻击。
也正是出于以上战略目的地,此次“彰德演习行动”中,中国陆军的参谋部就设在锦州,战略预备队也驻在锦州至新民沿线,一旦前线吃紧,战略预备队就可以迅速沿京沈铁路向沈阳、辽阳一带增援,为了掩护锦州侧翼,在葫芦岛一带驻泊着一支鱼雷快艇部队,可以对辽东湾方向海面之敌实施战术骚扰,牵制敌舰队活动,为空军与海军部队实施联合攻击创造有利条件,为了便于空军部队出击,锦州还修建有四个大型机场,仅就规模而言,与登州机场不相上下,不过由于目前的空军主力仍在登州方向,在锦州机场只驻扎了五个飞行中队,其中只有一个轰炸机中队。
坐镇锦州的是陆军参谋部参谋长蓝天蔚,他的参谋部就设在锦州城里的一座中学堂,自从中枢决定对日开战之后,锦州和其它的战区城市一样,中小学已经全部停课,居民也进行了必要的疏散,此次开战,中枢决心很大,是做好了进行长期战争的准备的,不过目前来讲,战局发展顺利,战争长期化的可能性很低,蓝天蔚决定按照原定战术方案展开进攻。
现在,蓝天蔚正与他的参谋部成员在作战室里举行战前的最后一次军事会议,到会的除了一些部队的军事主官之外,还有一些地方的行政官员,他们将负责协助陆军参谋部动员各地民众,为军事进攻提供可靠的后勤辅助工作,并加强地方治安工作,同时还要承担起一些反谍报任务,现在的东北地区,蒙匪、马匪残余势力仍在待机而起,这些破坏分子很有可能成为日本军部的帮凶,对于这些敌对分子,必须予以清除。
会议是上午九点整开始的,到现在已进行了差不多两个小时,该谈的已经谈了,该强调的也已经强调了,蓝天蔚也没再罗嗦什么,站起身扫了眼在座众人,然后宣布散会。
会议结束之后,各部队的主官立即动身返回部队,准备按照战术方案展开行动,就在这些军官乘火车离开锦州的时候,从岫岩前线来了一封电报,这是第一军军长周道刚拍过来的,内容主要是汇报目前部队的进军情况。
第一军辖下共四个师,部队序列为:国防军第105师、国防军第106师、国防军第128师、国防军第131师。
其中第105师与第106师是段祺瑞拼命保留下来的“北洋孑遗”部队,第128师则是由原“川南独立师”改编而来,而第131师则是一个山地师,这四个师中,除了山地师战斗力比较强之外,另外三个师只能算是二线部队,虽然105、106两个师号称甲种师,但是仅仅是指官兵的待遇方面与甲种师看齐,至于装备则是远不如甲种师先进了,由此也可看出,这第一军是此次“彰德演习行动”中战斗力排在靠后位置的主力部队。
实际上,第一军扮演的角色是战术佯动部队,这支部队将第一个打响地面战斗,但却不是承担主攻任务的部队,这一点,蓝天蔚心里非常清楚,但是第一军军长周道刚并不清楚。
所以,在给陆军参谋部的电报里,周道刚仍然认为他的部队将是整个地面战役中最关键的部队,因此他又一次向陆军参谋部要求增强一线兵力,尤其是装甲部队,以期一鼓作气突破日军设在岫岩的防线。
但是蓝天蔚既然已经决定按照原定作战方案展开进攻,那么,周道刚的请援电报自然也不可能得到批准,不过为了迷惑日军,蓝天蔚还是决定对第一军加强一些地方部队和革命卫队。
上午的时候,总参谋部转来电报,告之蓝天蔚旅顺、大连战役的战果,蓝天蔚很清楚空军与海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旅顺、大连的日本海军舰队遭到重创,已无法为旅顺、大连的日本关东军驻防部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按照常理,此时摆在前线指挥官面前的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加强一线兵力,变佯动部队为主攻部队,争取早日拿下旅顺要塞,逼迫日本政府走到谈判桌前,体面的结束这场战争;第二个选择,不加强一线兵力,佯动部队依旧按照作战方案展开攻击,诱使日军改变部署,打乱日军参谋部的全部作战安排,在机动作战中寻找机会将日军增援过来的主力部队一口吃掉,将日本打得更疼,为中国夺取更多的利益。
这两个战术选择从一开始就已经在总参谋部的作战室里进行过兵棋推演,按照总参谋部的意见,第一个选择是“下策”,第二个选择是“上策”,但是另一方面,“下策”却比“上策”更加稳妥,最终总统拍板,以“上策”为制订作战计划之基本依据,兼顾“下策”。
旅顺、大连战役的消息传来之后,陆军参谋部里不少人建议蓝天蔚采取第一个选择,即“下策”,加强一线部队的力量,争取尽快结束战争,进行谈判,但是蓝天蔚在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他决定采取第二个选择,按照原定作战方案进行战斗,即“上策”,这个选择与赵北的选择完全一样。
之所以做出这个选择,蓝天蔚和赵北的出发点也是基本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即使迅速拿下旅顺要塞,日本政府和军部也绝不会就此走到谈判桌前,因为日本国内的压力太大,日本国民中狂热分子不少,日本军部更是可以利用这种情绪煽动继续作战,在旅顺、大连战役中,日本海军舰队遭到重创,几艘主力舰被击沉,在这种情况之下,没有哪个日本政客敢违抗“民意”选择和谈,所以,即使中国军队迅速拿下旅顺要塞,日本政府也多半会选择继续战争,而不是迅速坐到谈判桌前,哪怕列强从中调停。
除此之外,战区的地形特点也决定了这场地面战斗的艰苦性,所谓“速战速决”,并不是说在几天或者十几天内结束战争,只要作战时间不超过三个月,中枢的战略意图就算是达到了。
赵北和蓝天蔚都认为现在不能加强一线兵力,这是充分考虑到战场形势可能的变化的:
如果中国军队一举攻占旅顺要塞,而日本政府决定全力投入战争,那么,在旅顺、大连已经落入中国军队手中的情况下,日本军部有很大的可能不会直接反攻旅顺,日军很可能倚仗强大的海军力量对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实施登陆作战,而根据战前的兵棋推演,日本军部最有可能选择的登陆地点是江苏至福建的沿海地区,那里靠近台湾岛,对于日本而言,后勤补给较为方便,而一旦日本军队真的实施了登陆作战,那么,对于中国而言,这场战争实际上就已经开始长期化了,而这恰恰是中枢极力想避免的。
回过来看,如果中国陆军部队不立即拿下旅顺、大连,而是按照原定作战方案将日本“关东军”拖在辽东半岛一段时间,那么,按照日本政府和军部所面临的骑虎难下的处境,他们将不得不派遣增援部队前往旅顺、大连,以确保“关东州”不被中国军队收复,否则,他们将无法向日本国民交代,毕竟,旅顺、大连租借地早已被日本人视为日本的“殖民地”,如果坐视不理,日本政府很有可能陷入舆论攻击之中,进而导致日本政府垮台,到时候局势会发展成什么样,就没人知道了。
当然,如果不拿下旅顺、大连,日本军队也可能对中国沿海地区其它方向实施登陆作战,以减轻旅顺方向军事压力,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在旅顺之围不解的情况下,日本军队无法集中力量攻击其它地区,尤其是当旅顺港内还有一支日本海军舰队被封锁的情况之下,即使日本陆军想“围魏救赵”,日本海军却未必答应。
所以,对于陆军参谋长蓝天蔚而言,他必须把握好一个分寸,如果日军对东南沿海地区实施登陆作战,他必须迅速吃掉辽东半岛的日本陆军,然后调集兵力南下增援,如果日军愿意僵持在辽东半岛,那么,他将想办法将更多的日本陆军吸引到辽东半岛上来,争取将其一口吃掉,让日本陆军把血在辽东半岛流个干净,彻底打垮日本斗志,一举解决中日之间那些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
考虑到战场情况与战略决策的变化,蓝天蔚同时也决定加强对朝鲜半岛、辽东半岛以及渤海、黄海上的空中侦察,以便随时掌握日本军队动向,一旦日本军队有登陆东南沿海的企图,他将迅速改变目前的作战方案。
与此同时,空军也将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空中巡逻,以保证随时掌握日本联合舰队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