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经济战(上)

清晨的阳光中,城市苏醒了。

街道上的人和车渐渐多了起来,其中不少车辆属于公务用车,已经七点半钟了,政府官员们正在赶往各自的办公地点,由于是集中办公,多数人的目的地一样,许多车辆最终都汇聚在一起,使某些路段显得非常繁忙。

由于政府扶持国产汽车业和自行车业,现在的政府公务用车中马车已经非常少见了,多数都是轿车和自行车,现在正在这东长安街上跑的汽车多半是国产轿车,剩下的都是自行车,在现在的年轻人中,拥有一辆国产自行车是一件非常拉风的事情,许多政府雇员省吃简用,为的就是购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正当这些轿车和自行车扎堆一样往政府办公区赶的时候,一辆不起眼的国产轿车却从政府办公区不紧不慢的驶了出来,车上的乘客有两位,一位是财政总长熊希龄,另一位是盐业银行总办梁士诒,两人是赶去总统府面见总统的。

现在正是战争期间,街面上巡逻的军警格外的多了起来,气氛有些肃杀,寻常宵小确实也不敢惹事,也正因此,熊希龄和梁士诒出行的时候就没带卫士,不过开车的司机和那名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秘书倒是都带着手枪,算是不多的保卫措施。

政府办公区离总统府不是很远,不过几分钟的时间,熊希龄和梁士诒就赶到了总统府,两人的轿车直接被侍从室副官领到了统帅堂前,随后两人被安排在会客室等候,并被告之,总统昨晚又忙了大半夜,刚刚起床,现在正在吃饭。

熊希龄和梁士诒就坐在会客室里等候总统召见,并趁着这工夫,从各自的公文包里拿出文件,看看是否齐全,今天两人赶到总统府,确实有非常重要的公务。

就在两人整理文件的时候,副官又将一人领进了会客室,虽然不是政府工作人员,不过却也是两人的老熟人,正是著名银行家、中华联合金融银行的老板邹廷弼。

“两位到的真是早啊。”

“邹先生到的也不算晚啊。”

双方见了面,也没怎么太过寒暄,打了声招呼,便各自落座,熊希龄和梁士诒继续忙着他们手头的工作,而邹廷弼也一本正经的吩咐随员将公文包里的文件拿出来整理,双方竟然没怎么说话。

这也可以理解,一方面他们确实需要整理一下各自的文件,另一方面,双方确实也不怎么对付,邹廷弼的那家中华联合金融银行虽然是私人控股的合资银行,但是那家银行却在实际上僭越着中央银行的角色,而梁士诒的那家盐业银行虽然名义上是中央银行,可是论起财势,比中华联合金融银行还是要逊色一些,因此,梁士诒与邹廷弼有些矛盾,而作为梁士诒的上司,财政总长熊希龄也看不惯邹廷弼这个民间金融专家。

文件就那么多,很快整理完毕,熊希龄和梁士诒依旧没跟邹廷弼说话,而邹廷弼倒也识趣得很,将文件装回公文包后,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新出版的报纸,津津有味的阅读起来,压根就不看对面那两位官老爷,有总统撑腰,而且总统的那位大舅子也在给自己当跟班,邹老板自然是有些有恃无恐。

会客室里的这种古怪气氛直到蔡锷与张孝准这两位总统府高参的到来才得以改变,这两位高级军官一进会客室,就拉着两名侍从室副官坐在角落里打桥牌,熊希龄和梁士诒干脆就跑过去观战,不过两人很快发现,他们根本就看不懂这些军人在打什么牌。

“‘香取’、‘安艺’、‘伊吹’、‘筑波’,谁有本事吃下去?”

“‘金刚’、‘鞍马’、‘鹿岛’、‘萨摩’,吃!”

“不对啊,‘金刚’和‘萨摩’已经沉了啊。”

“既然刚才洗牌的时候没将它们剔出去,那么至少这一局里头它们还没沉。”

“那好,下次洗牌的时候将它们剔出去,另外加两艘德国的进来。”

……

看了片刻,熊希龄和梁士诒终于回过味来,原来这帮军人是在用列强的军舰当作牌符使用,对于外行而言,这种桥牌确实非常古怪,而且也弄不清楚他们到底是依靠什么来决定胜负的。

对于外行,蔡锷和张孝准倒是不介意边打牌边为熊希龄和梁士诒介绍战法和战术,不过没等这两位理财专家弄清楚军舰鱼雷管与舰炮威力的换算关系,秦四虎就赶到会客室。

“熊总长、梁总办,总统在办公室等着你们二位,这就跟我过去吧,还有邹先生,总统特意吩咐过,请你也一同过去。”

听秦四虎一说,熊希龄和梁士诒提起公文包就走,邹廷弼也急忙跟了上去。

进了总统办公室,见礼之后,几人各自在沙发上落座。

赵北也很干脆,从办公桌上拿起几份战报,交给几人。

“诸位,昨天你们都在城里,想必已经知道战报的内容了,这是更详细的战报,是昨天下午空军侦察机带回的侦察情报,根据目前已掌握的情报,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这次中日之战,中国已经赢了第一个回合,军队已经向国民展示了他们的勇气与信心,现在,轮到诸位向国民展示必胜的信念和战胜敌人的勇气了。前段日子,我派人通知你们,让你们准备经济战的材料,这么多天过去了,你们都是财政专家,想必已经完成了这些材料,那么现在,就请将材料拿出来吧。”

熊希龄和梁士诒急忙从公文包里拿出文件,然后向坐在对面的邹廷弼望去,见他也已将文件拿出,而且也正在看着他们。

“不必奇怪,此次对日经济作战,盐业银行和中华联合金融银行是联手作战,从现在起,你们就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了。我知道,你们以前有过摩擦,但是现在大敌当前,你们必须放下成见,精诚团结,为中华复兴而战,为国民而战。”

赵北的话让熊希龄和梁士诒都非常惊讶,事先总统根本就没有透露过风声,不过从邹廷弼的反应来看,他似乎事先就知道盐业银行将与中华联合金融银行并肩作战的事情。

“财政部认为,目前而言,对日本最好的经济打击方式除了禁止国内商人进口、销售日本工业制成品之外,关闭日本企业在华设立的工厂、矿山也是重要手段,不过如此一来,大批工人将失去工作,对此,中枢必须拿出相应的救济手段,财政部建议,最好能够将这些日本企业在华设立的工厂、矿山予以没收,如此既能打击日本资本势力,而且也能继续维持这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工人也不会失业。在战争期间没收敌国财产本是国际通行惯例,但是考虑到我国现实情况,财政部认为还是应该谨慎从事。

除此之外,财政部还认为,在短时间内向国际市场大量抛售日本政府发行的国际公债也是一个打击日本经济的有效手段,现在日本海军战败的消息已经传出,各国日本公债持有人都担心日本在此次战争中会全面败北,对于日本公债的信心会发生动摇,如果在这个时候,日本政府发行的旧有公债价格下跌的话,那么,日本政府再发行新的公债就变得非常困难,要么提高利率,要么降低发行价格,无论哪种办法,都会使日本政府财政更加雪上加霜。关于抛售日本公债的这个办法,我们咨询过德国商会的意见,德国人愿意合作,将他们所拥有的不记名日本公债秘密转让给盐业银行,不过这些公债仍旧以现有价格出售,这一点,财政部不能做主,还需总统示下。”

熊希龄代表财政部发言,财政部的这些经济战措施中规中矩,由于担心遭到其它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的反对,财政部不敢将话说得太满,最后到底是将皮球踢给了总统。

相比官僚和政客,邹廷弼这个民间金融专家倒是没有那么多顾虑,一上来就是火药味十足的发言。

“总统钧鉴。邹某从事银行业已多年,深知各国在华银行利润之巨、内幕之黑,这些外国银行在华设立分行,本就是依靠列强在华特权,相比中国商人开办的钱庄、银行,外国银行既不用接受中枢政府监督,也不用担心受到国际局势波动之影响,因此,外国银行在竞争中完胜中国所有银行,即使如盐业银行、中联银行,如果不是中枢撑腰的话,也无法与外国银行竞争。

日本在华设立的银行比之西方银行,在吸纳国人存款时更为猖狂,不惜以高利相诱,不少国民蒙昧无知,将血汗钱存入日本银行食利,而日本银行再以这些钱向中国商人放贷,不用多少花费,便可从这一进一出中攫取惊人利润,而多数日本在华银行又设立在外国租界,中枢鞭长莫及,也只能听之任之。

以邹某之见,打击日本经济,莫如打击日本银行业,而打击日本本土银行业之开端,正在于打击日本在华银行业务,因为日本在华设立之银行,多数都是日本本土银行持股,或者为存款提供担保,只要这些日本在华银行发生挤兑狂潮,邹某相信,用不了多久,日本国内的银行业也将遭受沉重一击。

如果中枢同意,邹某愿意出面组织挤兑,只要各地中国钱庄、银行联起手来,一旦挤兑狂潮发起,那些不明就里的国民自然也会前往日本银行提取存款,如此便如滚雪球一般,直到日本银行关门歇业,而一旦日本在华银行歇业,日本金融业之信用自然也就一落千丈,如果日本银行家不想在华银行倒闭的话,就必须从日本国内抽取大量现金补贴在华银行,这也能对日本经济造成打击,并直接造成日本国内现金短缺。”

邹廷弼说完,办公室里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的这个经济战策略已经不能用“狠辣”来形容了,这叫“歹毒”,如果操作不好的话,那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买卖。

赵北甚至有些怀疑,这位邹老板是不是打算借此机会让他的中联银行一统江湖呢。

第782章 南苑行辕第1198章 雷霆救兵第275形势微妙上第535章 国会大厦前的热闹第359章 军阀与政客(上)第570章 烟幕弹第929章 海参崴第436章 广东事变(下)第530章 强势人物的反击第898章 两场战争(下)第672章 前途未卜第184章 空袭第517章 塞翁失马第1134章 1939年夏秋第1237章 高原上的逃亡者第23章 大时代第409章 北行第392章 日薄西山第651章 清川江畔(下)第246章 新女性与新武器(上)第1073章 海空战(上)第665章 走投无路第1049章 不沉的航空母舰第360章 军阀与政客(下)第320章 南与北的不眠之夜第223章 匈奴未灭第447章 下马威(上)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线的危机第457章 南北商帮(上)第964章 第一次面对面第923章 一面旗帜(上)第251章 渔人得利第75章 阴雨绵绵(下)第8章 危局第284章 天牛分队第303章 南国破晓第57章 铁律第630章 第一场战斗(下)第500章 调虎离山第857章 火药桶第1149章 阳山(上)第584章 少壮派第1024章 图穷匕见(下)第374章 尽人事听天命第453章 杀伐果决第1241章 王牌对王牌(上)第268章 五湖贸易公司第960章 阴谋第496章 解铃还需系铃人第363章 束手无策第390章 升官发财(下)第1126章 阵地前沿(下)第1218章 准备打仗(下)第604章 尽忠职守第420章 小动作(下)第45章 要塞与炮舰第833章 把握分寸第1036章 进军(下)第791章 “拖”字诀第1051章 执着第294章 风口浪尖第352章 北巡(下)第181章 飞机第443章 改订商约第1140章 新的战争第362章 互不信任第615章 游击战专家第134章 无可奈何花落去第775章 和谈第1217章 准备打仗(上)第1261章 来自“狼穴”的召唤第106章 投机客(下)第102章 黄鹤矶第10章 舌头第1176章 演戏(下)第270章 特殊战场(下)第340章 人心向背第250章 平衡第677章 试探第302章 诺克斯计划第274章 吴师长(下)第836章 伞兵第267章 逃犯第247章 新女性与新武器(下)第729章 粉碎进攻第1125章 阵地前沿(上)第797章 友谊与利益第943章 鄂木斯克(上)第64章 汉冶萍(下)第596章 政策分歧第308章 军令如山第598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第1109章 鏖战第491章 1912年(上)第1150章 阳山(下)第365章 正定(下)第532章 犯颜直谏第863章 有样学样第298章 骑墙派第670章 旅顺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