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铁拳部队(上)

丘陵、低山连绵起伏。一眼望不到尽头,间或在丘陵与低山之间有一小片冲积平原,这就是辽东半岛北部的典型地形。

就在这种丘陵、低山、平原地带,一条铁路隐伏其间,这条铁路就是所谓的“南满铁路”。

“南满铁路”是所谓的“中国东清铁路”的一部分,而“中国东清铁路”又简称“中东铁路”或“东清铁路”,这条铁路由沙皇俄国修建,于1898年正式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三线,六处同时开始相向施工,呈“T”字形横贯中国东北地区,并于1903年全线竣工通车,其中北部为干线,连接满洲里至绥芬河,南部为支线,起于长春宽城子站,终于旅顺,这南部的支线即是南满铁路。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与俄国签署条约,正式划定了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势力范围。而中国东北地区也就此被分为“北满”和“南满”,那条“中东铁路”也因此而被分为两部分,分别被称为“北满铁路”和“南满铁路”,由俄国控制北满铁路,日本控制南满铁路。

日本接手南满铁路之后,立即着手组建了一家“南满洲铁路株式会社”,此即所谓“满铁”,日本政客后藤新平担任满铁首任总裁,这样一家官方背景浓厚的铁路公司当然不会是普通的商业贸易公司,从一开始,满铁就是日本对华扩张计划中的一个重要战略组成部分。

为了方便日本扩张在华势力,满铁在取得南满铁路的独家经营权之后,对这条铁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整顿,首先就是将原来的俄制宽轨改为国际标准轨距,与中国自行修建的关内外铁路采用相同的规格,这绝不是尊重中国主权,这实际上包藏祸心,在日本政府看来,一旦中国发生“非常事变”,则日本的军用列车可以非常迅速的由南满铁路驶向关内外铁路,然后直趋山海关,甚至一鼓作气杀到京津地区,而这,仅仅只是满铁为日本政府对华扩张政策服务的一个小小开端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在朝鲜修建的战略铁路也采用了国际标准轨距,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的远东战略确实称得上“深谋远虑”。

除了改变南满铁路的轨距之外。满铁还制订了一份《满洲铁路建设大纲》,根据这个《大纲》,日本政府应该以大连作为整个南满铁路交通网的中心,而不是军部所看中的沈阳,因为满铁认为,只有依托大连,才能实施“最符合日本帝国利益”的远东扩张战略,为此不惜与军部力争,最后竟然压服了日本军部,这件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铁的实力。

实际上,满铁才是日本政府对中国东北地区实施扩张政策的核心机构,而所谓的日本关东守备队、护路队,乃至后来的关东军,都只是为满铁利益服务的打手而已,经过多年经营,满铁现在已经将其触手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为了满足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满铁甚至还一度对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但是随着满清的覆灭,以及北洋政府的倒台,满铁的扩张势头最终遭到了压制,这种压制来自于联合阵线政府。也正因此,在日本政府中,代表满铁利益的政客往往是最为敌视中国中枢政府的,而在此次中日战争中,满铁也就成为中国中枢政府的重点打击对象。

战争开始之后,中国中枢政府立即宣布南满地区为战区,所有战区中之一切日本政府与企业财产都不受法律保护,尤其是南满铁路,在中日正式宣战之后,在法律意义上就已经成为中国中枢政府的财产了。

所以,当中国的陆军部队由沈阳、锦州、辽阳、营口等集结地区向辽东半岛推进之后,铁道部派出的接收人员也跟着部队一起向辽东半岛进军,接管沿途所有铁路的控制权,为了确保接收工作的顺利,装甲列车随军行动,而这支装甲列车部队的任务也不仅仅是接管南满铁路控制权,一旦攻坚战开始,这支现代化的部队也将直接投入一线作战。

作为装甲列车部队的最高指挥官,沈尚濂亲自率领装甲列车部队由关内移驻沈阳,陆军进攻命令一下达,他立即率领一列装甲列车走在最前头,为主力部队开路,并协助地方部队解除那些“铁路警备区”内的日军武装。

装甲列车部队的正式称呼是“铁道炮兵”,而沈尚濂正是炮兵军官出身,当年共和军进攻九江城,身为金鸡坡要塞管带的沈尚濂响应起义,反戈一击,为九江城的光复立下汗马功劳,也正是从那时起。他逐渐进入赵北视线,并最终成为赵北的嫡系将领,不仅兼管重炮部队,而且也负责在陆军大学里教授炮兵课程,这为他今后指挥炮兵部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在,沈尚濂的手下军官、参谋中,许多人都是当年他的陆军大学学生,这层师生关系的存在,对于指挥部队作战而言,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之所以将装甲列车部队称为“铁道炮兵”,主要是因为这支部队装备着一种很有威力的武器:列车炮。这是一种口径280毫米的重型海军炮,射程远,威力大,是对付要塞、永备工事的利器,考虑到旅顺要塞的坚固程度,此次旅顺攻坚战,铁道炮兵将扮演重要角色。

由于列车炮非常沉重,只能依靠铁路机动,因此,南满铁路必须保证完好的落入中国陆军掌握,沈尚濂之所以率领装甲列车走在主力前头,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

但是装甲列车毕竟不是空军的轰炸机、战斗机。前进的速度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那些沿途的日军铁路守备队就是一个麻烦,虽然对方缺乏重武器,战斗力很弱,但是只要日军对铁路进行破坏,就会阻挡铁道炮兵的推进。

开始的时候,由于进攻发起非常突然,日本铁路守备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能向盖平方向撤退,但是很快,他们醒悟过来。开始采取行动迟滞中国军队的推进。

当沈尚濂率领装甲列车部队冲到距离盖平不过二十多公里的博罗堡的时候,他就不得不停了下来,原因很简单,因为当地的一座铁路桥被由北方撤退的日军铁路守备队炸毁了,南满铁路交通中断,必须等待后面的工兵部队赶上,维修桥梁之后,装甲列车才能继续前进。

博罗堡是一座小镇,位于旅大租借地“中立地带线”以北,镇里人口不多,常住人口不过一千多人,但是由于这里距离日本租借地不远,又位于南满铁路线上,商业比较繁荣,交通也比较便利,和平时期,这里的流动人口差不多能超过五千人,多数人都是从大连方向过来的,以山东、江苏人居多,他们是来东北“闯关东”的。

现在是战争时期,由于中枢政府在开战之前就已采取措施,暂时停止了由海路向东北地区移民的行动,所以,现在的博罗堡镇里显得有些冷清,再加上昨天日本铁路守备队从镇里撤退时骚扰了一次,镇里许多居民都已逃走,剩下的居民中以老弱居多。

现在,沈尚濂就坐镇博罗堡,一边疏散镇里的居民,一边等待着后续主力部队的到来。他的部队里编制有工兵,但是现在缺乏必要的重型器材和装备,无法修复那座铁路桥,只能等待后头的工兵主力过来。

这博罗堡以前也有中国驻军,属于地方部队,昨天战争开始之后,日本铁路守备队从这里撤退时不仅炸毁了这里的铁路桥,而且还与驻扎镇里的中国地方部队进行过短暂的交火。在优势火力与兵力的日军面前,中国地方部队的那个步兵连根本不是对手,只能撤离,所以,现在的铁道炮兵就是镇里唯一的中国军队。

沈尚濂有些担心盖平方向的日军部队会出击博罗堡,所以一再通过列车上搭载的无线电台向后头的主力部队拍发电报,催促他们加快速度赶过来。

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作战方案,此次中国陆军的辽东攻势分为东线与西线,东线以岫岩为攻击重点,由东路纵队负责,西线以盖平为攻击重点,由西路纵队负责,而其中,岫岩方向的攻击是佯攻,真正的主攻方向在西线,也就是盖平战役。

本来,总参谋部命令西线的第一军首先向岫岩发动进攻,其用意主要就是为了吸引东线盖平方向日军的注意力,使其派出援军救援岫岩日军,但是这个战术意图目前无法实现,根据昨天下午的空军侦察,盖平方向的日军部队根本就没有向岫岩方向增援的迹象,显然,日军指挥官非常重视盖平的防御工作,因为这里毕竟是南满铁路上重要的交通孔道,一旦中国军队占领盖平,那么,中国陆军部队就能通过南满铁路直接扑向旅顺地区。

在这种局面之下,陆军参谋部果断更改战术安排,决定提前发动盖平战役,也正是在陆军参谋长蓝天蔚的命令下,陆军进攻部队前敌总指挥吴禄贞才指挥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军大举南进,浩浩荡荡杀向盖平,集中优势兵力,争取尽快攻克盖平,然后继续南进,做出一副攻打旅顺的架势,以诱使日本政府从海路调遣陆军增援旅顺方向,为下一步的战术安排打好基础。

但是盖平不能马上拿下,什么时候拿下,这得听总参谋部的,实际上,在吴禄贞、蓝天蔚等人看来,以目前西路纵队的兵力,再加上铁道炮兵的优势火力,攻克盖平或许用不了两天时间,但是作为中枢整个战略计划中的棋子,他们只能按照中枢的安排一步一步的往前走。

沈尚濂和他的铁道炮兵部队也是中枢这个战略棋盘上的一颗棋子,不过作为技术部队,由于拥有防御与机动上的优势,他可以大大前出到主力部队的前头,现在,他的部队是整个西路纵队中最靠近前线的部队。

沈尚濂的部队在西路纵队中的代号是“铁拳”,从这个代号就可以明白,在盖平战役中,这支部队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659章 进攻(下)第728章 激战第415章 以夷制夷(上)第1129章 古怪打法(上)第551章 西康(上)第310章 各有所第375章 局势诡异(上)第1186章 北极圈里第858章 去殖民化与新殖民者第598章 此地无银三百两第754章 幕后策划者第889章 求战心切第1025章 南洋来客第339章 德国的选择第1095章 亚丁湾第230章 华阳(下)第101章 被服厂第610章 事变(下)第417章 整军(上)第121章 稳坐钓鱼台第672章 前途未卜第607章 战争准备(上)第802章 激进分子第164章 远东变局第982章 以退为进第362章 互不信任第477章 君臣名分第1247章 开罗来客(上)第737章 逆势而行(上)第409章 北行第1007章 收买人心(上)第768章 不可捉摸第945章 战斗在巴黎(上)第791章 “拖”字诀第1030章 总司令的准备(下)第294章 风口浪尖第465章 外行领导内行第582章 重要任务第135章 灰色势力第550章 另一个战场第1160章 逢场作戏第619章 贸易制裁第835章 秩序第32章 君宪旗手(上)第475章 回京之后第205章 托忒克氏第782章 南苑行辕第255章 贸易歧视第415章 以夷制夷(上)第1200章 前进基地第528章 政变第131章 鸡犬升天第1025章 南洋来客第683章 国战(下)第762章 历史再次改变第1172章 总统手里的棋子第986章 1933年(下)第180章 战略劣势第145章 袍哥人家第1229章 战争升级(上)第1061章 亚洲解放运动第1059章 走向战争(上)第767章 混乱与愤怒第273章 吴师长(上)第420章 小动作(下)第1017章 掉包计(上)第151章 战重庆第723章 危险的海域第1179章 共识(上)第470章 北巡山海关(下)第1266章 曼斯坦因防线的危机第203章 国事与社团第985章 1933年(上)第1156章 总统巡边(下)第1002章 军心可用第259章 武穴(上)第457章 南北商帮(上)第953章 钢铁的较量(上)第935章 总统的1919(上)第473章 渤海湾上的舰队第244章 美国大腿(下)第1249章 代号“沙暴”(上)第867章 善后会议第147章 南方大营第497章 特别调查员(上)第1112章 日落(下)第663章 进京(下)第718章 逆耳忠言第581章 公元1914年第1121章 和气说话手持大棒(上)第900章 亚洲的觉醒(下)第219章 奴贩第227章 山中无老虎第902章 战争之后第636章 海面之下(上)第221章 孤军(下)第1061章 亚洲解放运动第601章 斗牛士行动第100章 君宪与共和(下)第564章 一笔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