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困难与希望

总统日理万机,政务繁忙,不是谁想见就能轻易见到面的,这必须事先预约,除非是总统指名要见的人,不然的话,只能等待侍从室安排接见计划。

汉纳根这次回京,一方面是他确实需要向总统探听一下中国中枢政府对欧洲战争的真实看法,另一方面也是应总统邀请而来,因此,他见总统很顺利,就在他抵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就在总统府里见到了总统先生。

赵北是在寓所接见的汉纳根,实际上,他邀请汉纳根共进晚餐,并在晚餐结束之后,在书房里密谈了一个多小时,至于他们到底谈了些什么,没有人知道,就连卫队长秦四虎也不清楚两人到底在谈论什么话题,不过在汉纳根告辞离去的时候,这位卫队长注意到这个德国商人脸上的笑容,那绝不是出于礼貌,而真真正正是发自内心的愉悦,显然,与总统的会谈使汉纳根非常高兴,而总统也对汉纳根送来的礼物感到满意,甚至没叫卫兵动手,而是亲自将那杆来自法兰西帝国的老式步枪装进了陈列室的玻璃柜子里。

虽然赵北确实对那杆一百多年前制造的燧发枪很感兴趣,但是作为一名政务繁忙的国家元首,他也确实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把玩,尤其是现在这种时候,更需要他全神贯注的处理国政,这个总统不是谁都当的好的。

将汉纳根送出总统府,赵北并没有回寓所,而是又去了统帅堂,翻阅了一下那些来自辽东前线和鸭绿江战区的电报,对于军队的表现,他非常满意。

就在昨天晚上,日本陆军“征支第一军先遣队”据守的最后一座山头已被中国陆军突击队攻克,在战斗中,日军最高指挥官大岛义昌被迫击炮炸死,日军司令部多数军官也在战斗中被打死,少数军官被俘,而在整个战斗中,日军官兵被俘人数接近万人,如果再加上前期战斗中捕获的日军战俘的话,那么现在中国军队所俘虏的日军人数已是相当可观。

消息传开之后,全国群情振奋,中枢政府中的各级部门主官纷纷建议,将日军战俘全部押解到北京来,举行一场祝捷仪式,这个建议颇让赵北心动,不过却遭到了外务部的强烈反对,原因很简单,外务部现在正在通过英国、法国驻华外交机构寻求与日本政府进行和谈接触,他们担心这种祝捷仪式可能会使日本政府下不了台,从而使和平谈判迟迟不能展开。

外务部的担心不无道理,这让赵北一时有些犹豫起来,他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卤莽的决定某件事情该怎么处理,因此,他暂时搁置了献俘首都的倡议,而是催促外务部尽快与日本政府方面进入和谈阶段。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没有人比赵北更清楚现在所面临的困难,虽然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连战皆捷,大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可是作为武装部队的总司令,赵北很清楚,现在前线各部队已非常疲惫,急需休整,而且也需要筹备对旅顺的最后一击,争取攻克这座军事要塞,另一方面,关于目前的中枢财政问题也比较棘手,打仗就是打钱,前线的任何一次进攻都要依靠中枢财政的支持,根据财政部在战前的研究报告,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不宜超过三个月,最好能够控制在两个月之内,否则的话,中国的经济发展将被战争拖累。

虽然依靠向美国、德国等国借贷,以及向民间发行战争公债的办法,财政部确实筹集了一大笔战争经费,但是现在那笔战争经费已经用了一大半了,偏偏现在欧洲战争爆发,协约国和同盟国都在筹集战争经费,美国金融界再次将主要注意力转向欧洲,现在这种国际背景之下,中国向美国、德国等国借款已不现实,而向民间发行公债的办法似乎也有些饮鸩止渴的感觉,毕竟发展工商业也需要大笔资金支持,这种时候,民间的资本确实已捉襟见肘。

这些军事上的困难以及财政上的困难都是实实在在的,再加上英国、法国的外交压力,赵北确实有必要衡量一下何时结束对日战争了,这场仗打到现在,可以说他的战略目的已经完全达到,而战术目的也基本达到,既然如此,那么,如果日本政府愿意坐下来好好谈判的话,那么赵北并不介意就此结束对日战争。

要想一举彻底打垮日本是不现实的,这是国力决定的,赵北从来也没有这么打算过,他一开始确定的目标就是给日本重创,而不是将日本一口吃掉,现在的中国还没有那本事。

但是能否就此停战谈判,主动权也不是完全掌握在赵北手里,这还要看日本政府如何抉择,现在日本陆军、海军都是连遭败绩,日本国内群情汹汹,民怨沸腾,这种时候,日本政客都是战战兢兢,愿不愿和谈是一方面,敢不敢和谈是另一方面,这种时候,日本政客或许比普通国民更冷静、更清醒,可是面对国民的极端情绪,日本政客最终如何抉择,这确实还是个未知数,一切要看英国、法国如何斡旋,也要看中国中枢政府战斗到底的决心到底有多大。

现在中国和日本都在硬撑着继续战争,谁也不肯首先示弱,这与当年的那场日俄战争颇为相似,而在那场战争中,日本确实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不是俄国国内突然爆发革命的话,最终鹿死谁手还不好说,但即使如此,日本也没有在停战谈判中捞到多少好处,毕竟相比俄国,日本国力是虚弱的。

也正是那场日俄战争的后遗症,使日本国内的经济持续低迷,而现在的这场中日战争进一步加剧了日本经济的拮据局面,根据英国、法国等国派驻日本的记者分析,日本似乎正处于革命的前夜,一方面是军事上的连续失利,另一方面是社会底层国民生活状况的持续恶化,这与当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所面临的形势非常相似,如果一定要找出什么不同点的话,或许只在于日本社会激进力量缺乏统一而且强有力的领导,自从1901年日本政府颁布禁止私人结社的法令之后,日本激进政治组织一直处于日本政府的严密控制之下,而随后陆续发生的“赤旗事件”、“大逆事件”最终导致了一批激进分子被日本政府捏造罪名并严厉惩处,激进政治组织也被日本政府解散,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个控制在政府手中的“济生会”,用于向生活无着的贫民发放救济,但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日本经济所面临的窘境,这进一步推高了民怨,“革命”的口号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赵北倒是希望日本现在来一场革命,不过作为一名历史的穿越者,他也非常冷静,他很清楚日本的国民性格,鉴于在他所熟悉的那个历史位面日本在近代似乎从来没有爆发过社会革命,那么就不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日本的社会革命上。

无论日本政客最终将做出什么样的抉择,赵北都会奉陪到底,而且他也决定专门表演一番,让日本政府看到中国中枢政府作战到底的决心。

这个决心必须通过一道总统令表现出来,根据这道总统令,中国国防军所有待命部队立即进行“第二步扩军”,保证部队齐装满员,并且立即开赴前线。

实际上,这道总统令在今天下午就已经颁发了,最迟明天上午,这个消息就能通过国际电讯传到日本国内,届时,赵北完全相信,日本政府肯定会好好掂量掂量这道总统令的重要意义,中国不像日本兵源短缺,中国人口众多,兵源充足,只要中国中枢政府愿意,随时可以动员起百万军队,将日本陆军淹没在东亚大陆上。

除了这些表演之外,中国军队对旅顺的攻击即将全面展开,一旦攻击命令下达,旅顺日军所面对的将是雷霆万钧的立体攻势。

现在赵北正在统帅堂里翻阅的电报就是来自前线的电报,其中许多是即将参加旅顺大连攻坚战的部队拍发过来的,这些电报是由陆军参谋部转发过来的,有的是部队报告前进位置的,有的是侦察部队报告日军动向的,就连海军与空军的电报也都转发到统帅堂,由赵北一一过目。

一般而言,赵北不会干涉陆军参谋部的指挥,但是作为这场对日战争的最高指挥官,赵北也有必要总揽全局,从战略上调整部署。

现在辽东半岛的战事基本上大局已定,旅顺大连攻坚战即将打响,但是赵北目前最关心的是鸭绿江方向,由于日军增援部队由鸭绿江口实施登陆作战,鸭绿江防线所面临的军事压力空前加强,根据陆军参谋部的安排,一旦结束辽东战事,部分部队将北调凤凰城,增援鸭绿江方向,部分部队将南调金州,准备参加对旅顺的攻坚战,这个安排比较符合目前的战场态势,赵北基本上没有异议,但是对于空军的使用,他并不同意陆军参谋部的安排。

根据陆军参谋部的作战方案,空军部队将分出很大一部分兵力前往鸭绿江方向,掩护陆军部队实施反攻,但是在赵北看来,还是拿下旅顺最为重要,必须抢在中日和谈之前结束旅顺战役,从而彻底打消日本政府的侥幸心理。

也正因此,赵北在翻阅完了陆军参谋部转发过来的所有军事电报之后,立即草拟了一份回电,调整了陆军参谋部的作战方案。

“最近几日,天气晴好,适宜空军出战,鉴于金州地峡位置特殊,极易遭日本舰队炮击,为确保攻击部队顺利越过金州,抵达攻击阵地,有必要加强空军力量,故此,我认为,鸭绿江方向仍应以防守为主,反击事宜,似应留待旅顺战役结束之后再进行讨论。”

这份电报没用什么太过严厉的措辞,但是这已经足够表明总统先生的立场了,相信陆军参谋部能够领会其中意思。

拟完电报底稿之后,赵北将电报交给副官,吩咐拿去电报室拍发,然后他走到窗前,举目远眺,虽然夜已深,但是那远处的黑暗之中似乎有一片光亮,根据内务部的报告,那应该是国民在大广场上庆祝胜利,虽然内务总长担心会引起骚乱,但是赵北却没有同意他的宵禁令。

这个国家的国民已压抑了很久,确实需要释放他们内心的郁结,这个释放过程本身就是对总统能力的肯定,这只会进一步加强总统的权威。

也正因此,赵北并不介意让国民们狂欢一下,他甚至命令内务部准备一些烟花,在午夜时分燃放,将这个欢庆的气氛推向顶点。

午夜时分,烟花准时升上夜空,将整座城市映照在烟花的闪光中,在很多人看来,这不仅仅只是烟花,这更是希望,强国的希望。

这一夜,许多人彻夜无眠。

第427章 制度与协调第1025章 南洋来客第908章 财政整理(下)第1132章 戴着脚镣跳舞的战斗第1104章 迎击(下)第738章 逆势而行(下)第263章 湘黔事变(上)第964章 第一次面对面第1123章 大国战略(上)第1163章 列达诺夫文件第253章 东湖之上(上)第256章 利字当头第1046章 战争的脚步(下)第625章 夜鹰(上)第287章 形势有变(上)第596章 政策分歧第173章 光辉征程第852章 钢师第397章 行动迅速(上)第967章 西山庄园(上)第697章 孤掌难鸣第1055章 在基地(上)第213章 川中盐都第442章 以退为进第1234章 南俄战区(下)第403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1270章 飞兵亚平宁(下)第916章 陆军总动员(下)第499章 高屋建瓴第57章 铁律第173章 光辉征程第1268章 导弹时代的序幕第153章 铜梁(下)第367章 世家纨绔第471章 利益至上第14章 兵变黄泥港(上)第1160章 逢场作戏第569章 第一闲人第1250章 代号“沙暴”(下)第355章 托孤第536章 替罪羊第1210章 合作与对抗第710章 心腹亲信(下)第190章 碗里夺食第903章 口蜜腹剑(上)第531章 洗心革面第270章 特殊战场(下)第1249章 代号“沙暴”(上)第908章 财政整理(下)第818章 恃才傲物第228章 另有任用第533章 陆屠请客第398章 行动迅速(下)第574章 卧薪尝胆第109章 远来是客(上)第922章 越过国境第283章 克制为上..第802章 激进分子第944章 鄂木斯克(下)第520章 风波第1263章 密谋者第840章 远东贵族第31章 袁府第285章 隐忧第649章 经济战(下)第1079章 前线(上)第504章 战与不战(下)第339章 德国的选择第1156章 总统巡边(下)第928章 干涉(下)第270章 特殊战场(下)第57章 铁律第776章 战争瘾第1099章 激战(上)第137章 毁旧立新第873章 国际角力(上)第454章 革命者的城府第524章 人尽其才第325章 英雄与胜利者 ..第360章 军阀与政客(下)第63章 汉冶萍(上)第322章 口袋阵与扎口袋(下)第171章 内外交困第991章 宅庐主人(上)第870章 旧瓶装新酒第519章 移民实边第536章 替罪羊第17章 电台第368章 虚惊一场第1274章 同谋者第142章 老熟人与地头蛇(上)第445章 长辛店第855章 “石斑鱼”号第754章 幕后策划者第458章 南北商帮(下)第554章 无声的哑剧第219章 奴贩第1247章 开罗来客(上)第760章 交涉(上)第1199章 海上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