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莫斯科的胜利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的柔曼轻纱。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着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鹰…”

在莫斯科外围的防线上,俄国士兵和军官们正在不断的高唱着在后世极为经典的“喀秋莎”,因为就在不久前他们刚刚夺回了莫斯科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而这也意味着他们已经彻底的将德国人赶出了莫斯科。

“朱可夫元帅,恭喜你!!!”

在前线的一处战壕中,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几名成员对朱可夫贺喜道。

虽说朱可夫并不是很喜欢这些家伙,但是明白这些人不好得罪的朱可夫,最后还是勉强让自己『露』出了一张笑脸。

由于在失去了外蒙、中亚、南俄和远东的部分地区后,俄国远比历史上要虚弱许多,因此在这场战争中,俄国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41年末就进入反击,而是一直和德国僵持到了42年的5月份。

在这个月,中国先后攻取了台湾和泰国,而俄国也成功的将德国人驱逐出了莫斯科。

然而站在战壕当中,看着周围那些正在欢呼着的士兵和军官们,朱可夫的心中却连一点喜悦都没有。

“这场胜利,本来应该早些到来的…”

想起过去所经历的那些,朱可夫在心里痛苦的道。

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出动550万军队入侵苏联,德军分三路进攻,北进列宁格勒,中进莫斯科,南进基辅。由于俄军仓促应战,根本无法阻挡德军,结果德军3周内推进300—600公里。到7月下旬,南进德军距基辅仅15至20公里。斯大林下令死守基辅,然而朱可夫力主放弃基辅。将西南方面军撤到第聂伯河对岸,以避免被德军合围,保存实力,再图反攻。可惜斯大林不但没有接纳朱可夫的建议。反而解除了他的总参谋长的职务降任他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两个月后,西南方面军被德军合围于基辅地区,斯大林方认识到朱可夫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为时已晚,西南方面军70万众被围歼。基辅陷落。

由于稍后的许多战役中,朱可夫指挥的预备队发挥出『色』,于是很快朱可夫就被任命为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到10月9日晚,斯大林决定将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由朱可夫指挥。10月10日,朱可夫被任命为新整编的西方面军司令员。

这时的德国在失去了中国的支持后,因为战线过长,补给不足。战役中消耗过大。既没有设防御阵地和战役预备队,再加上刚刚熬过了寒冷的冬季和长时间无法看到攻陷莫斯科的希望等等,士气方面已经低落了许多。

而这对朱可夫而言,却是最好的一个机会。

说到底,在失去了中国的支持后,单凭罗马尼亚的石油根本无法支撑德国的战争机器运作。

另一方面。朱可夫却是指挥着新组建的西方面军和德军争夺着莫斯科,并且一点一点的将失陷的城区收回。

与此同时。朱可夫也曾想过将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装备精良的部队调一些回莫斯科。说到底,现如今的西方面军毕竟是刚刚组建的。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战斗力上都差的太多了,如果硬要说他们有什么的话,那只能是热情吧…

只可惜,朱可夫的这个想法,最终却还是被斯大林给拒绝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俄国的高层认为中国并不值得信任…

在斯大林等人看来,德国人的确可恶,但是曾经夺取过俄国许多领土的中国同样不可信任。尤其是中国最擅长的,就是背后捅刀子…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就曾经是俄国的盟国,然而在俄国陷入内『乱』后,中国不断趁机夺回了外兴安岭和外蒙等失地,而且还趁机从俄国的身上割走了中亚及伏尔加河南部的南俄地区…

正是因为中国当年的所作所为,才让俄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将德国击退。

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前车之鉴,使得斯大林等人相当担心,中国会不会再次趁着这个机会夺走整个西伯利亚?

要知道,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漫长的国境线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俄国而言,都是相当大的压力,毕竟国境线越长,需要防范的区域也就越多,再加上两国的关系并不好,摩擦甚至是交火也是时有发生什么的…

如果趁着这个机会将整个西伯利亚都吞并掉的话,对中国而言绝对是件一劳永逸的事情——————至少斯大林等人自认自己是绝对无法拒绝这个诱『惑』的。

就算事后俄国想要报复,在失去了西伯利亚,同时也因为战争国力大损的俄国,也是没有那么实力去报复中国的。、

当然,斯大林并不清楚这个时候严光其实已经盯上澳大利亚,根本没有功夫去管西伯利亚,而且他也需要有一个强大的俄国,在新的小弟们强大前继续吸引火力什么的…

然而不管怎么说,斯大林始终是不敢相信中国。

毕竟,斯大林也是曾经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也曾经亲眼见证过曾经庞大无比的俄国的解体,更曾经见证过中国在其中起到过的作用。

从某种角度上讲,朱可夫还是很认可斯大林对中国的警惕心理的。

毕竟朱可夫很清楚,中国绝对是俄国最大的威胁,这一点哪怕是英国、德国或美国也比不了的,毕竟这几个国家都无法彻底的威胁俄国,而中国却有整个吞下俄国的能力。

但是和这些相比,还是眼下的战局要更加重要一些。

最最关键的是,朱可夫相信佐尔格的情报和判断。

在此之前佐尔格已经预计到巴巴罗萨计划,因此朱可夫相当相信佐尔格的关于“中国不会进攻俄国或吞并俄国”的情报。

而且最重要的是,虽然现在的德国已经疲软了,但同样比历史上要弱许多的俄国。如果不从西伯利亚调集新生力量的话,也是没有能力将俄国人驱逐出莫斯科的…

只可惜,朱可夫相信不行。还给是斯大林相信才行。

好在事实很快就证明了朱可夫的正确,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虽然朱可夫的指挥出『色』,但是却始终无法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自然是以为朱可夫是在消极怠工或者是指挥能力有问题。为此斯大林甚至还找来了华西列夫斯基等人,想要将朱可夫换掉。好在华西列夫斯基等人都很支持朱可夫,并且也一直认为眼下的局面是由于兵力不足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斯大林也只能承认朱可夫是正确的。

当然,这也为将来所发生的一些事情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在历史上朱可夫的下场并不算是很好。在历史上战后朱可夫曾经任驻德苏军集团军总司令和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然而到1946年4月,斯大林称因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都已召回国内,他决定也召朱可夫回国,改任苏联常务副国防人民委员,陆军总司令,索科洛夫斯基接替他任驻德苏军司令。西方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朱可夫战功显赫和自身『性』格的缺点,遭到斯大林的猜忌。之后在被中央军事委员会批评对党政治上不可靠后。他被罢免了陆军总司令的位置。

1946年6月9日,根据罗织的罪名,斯大林签署命令,指责朱可夫:“不谦虚,过于傲慢,把战争期间取得所有重大战役胜利的决定作用归功于己。”指出“朱可夫怀着仇恨。准备网罗一些失意者、被撤职的司令员,从事反对『政府』和最高统帅部的活动”。

由于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和华西列夫斯基坚决驳斥了关于朱可夫有阴谋企图的说法。斯大林才没有决定逮捕朱可夫。

不过即使如此,朱可夫担任的三个要职还是被撤销。从党中央委员会中被开除,受到降职处分,贬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又被贬到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

这一情况,一直到斯大林死后才结束。

1953年朱可夫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因此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并在1955年2月任苏联国防部部长。

1957年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发生矛盾,后者在『主席』团会议上要求赫鲁晓夫辞职,赫鲁晓夫要求召开党中央全体会议。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命令国防部用军用飞机将中央委员火速接到莫斯科。6月19日,三百多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及检查委员召开全会,大多数委员表示支持赫鲁晓夫,马林科夫、莫洛托夫等人被解除职务。

然而他的过于张扬终于招来了猜疑,在受铁托邀请访南时,他的国防部长职务被解除,另外还有中央政治委员地位和强制退休,报道他回国的同一期红星报也登着他被免职的消息。朱可夫以前的下级和同事被动员起来公开指责朱可夫。当年在战场上被朱可夫解救的一些将领,也出面发难。

在这种情况下,最终朱可夫不得不提出疗养,并从此退出政治舞台。

赫鲁晓夫下台后,朱可夫才又重新被提起。但对他的窃听却仍然继续下去,一直延续到9年多以后他去世的那一刻…

————————————————————

由于一直都无法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因此最后斯大林不得不同意朱可夫的提议,将西伯利亚的一些精锐部队调回莫斯科。

这些所谓的精锐部队,或许的确称得上是精锐。

因为这些部队,大多都曾经参与过和国防军的边境冲突,另外在他们出发前,也接收了相当一部分的国防军的标准装备,同时还装备了喀秋莎等新式装备。

虽说装备未必等于战斗力,但至少作为正规军的他们,要比西方面军的预备队要强上许多…

而也正是因为这支生力军的关系,朱可夫最后才能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

只不过在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后,朱可夫却也没有能力进行追击。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漫长的战争当中,俄国已经损失的太多了,多到短时间内。俄国都没办法动员出足够的力量来。当然,这也和中国突然中断了某些关键项目的支援有关。

不过这也不奇怪,毕竟对严光来讲,俄国人和德国人的战争打的越惨烈。牺牲越多也就越好。

要是战争早早的就结束了,那才不和他的心意呢。

另一方面,严光也需要将西方人的眼睛集中在欧洲战场较长的时间,这样一来他才有可能趁着这个机会,将澳大利亚纳入怀中。

毕竟不管怎么说。澳大利亚也是一个独立的洲,这么大的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些特殊情况的话,英美是绝不可能坐视中国吞并的…

————————————————————

虽然朱可夫很想乘胜追击,但是由于中国中断了许多物资的供应,再加上俄国在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的过程中也付出了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在将德国人驱逐出莫斯科后,朱可夫也只能中断了这个念头。转而去对剩下的部队进行整编。以尽快让他们恢复战斗力。

同时朱可夫也亲自跑到斯大林的面前,要求斯大林同中国进行交涉,尽快恢复一些关键项目上的援助,这样也能尽快的展开对德国人的战役。

而另一边的严光,也乐得和俄国人磨皮…

与此同时,德国人被赶出莫斯科。和台湾的光复也成为了当时世界报纸上的头条。

当然,对英美等西方国家来讲。莫斯科战役的胜利,肯定要比台湾的胜利重要的多。毕竟莫斯科的重要『性』绝对要远远的超过台湾,这点无论是谁都是无法否认的。

也因此,在各大报纸上,头版几乎都是莫斯科的报道,而台湾的消息却只能排在第二版。

然而对日本人而言,台湾失陷的消息,却是不折不扣的第一版。

虽说现在的台湾,已经无法和日本已经夺取的南洋群岛和澳大利亚相比,但是对日本人而言,台湾毕竟是他们最早得到的两块殖民地之一。

在台湾,日本人已经经营多年,对这个地方他们同样有着很深的感情,也因此当台湾失陷的消息传回日本本土后,对日本人而言简直就如晴天霹雳一般。

当然,这只是对普通的日本人而言,对于日本的高层们来说,台湾的失陷本来就是可以预料的事情,因此在台湾失陷后他们虽然也很心疼,但是最后他们的目光还是转而集中到了新缴获到的自动步枪身上…

对于这种武器,不少陆军将领的评价很高,当然,也有更多的陆军将领认为这种武器太浪费子弹了,也有一些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武士道精神什么的…

不过评价如何的混『乱』,其中一项评价还是相当统一的,那就是这是一种日本无法用的起的武器。

原因很简单,虽然这种武器的弹匣差不多是30发子弹的样子,用弹鼓或加长弹匣的话还可以更多,但是同样这种武器消耗子弹的速度也很快…

作为一个铜矿十分的少,至少是不够八亿人口用的国家,为了解决子弹问题,国防军下属的部门在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攻关后,最终制造出了实用『性』很强的钢壳子弹。

不得不承认的是,铜壳的子弹的确比钢壳的好用,但是因为铜资源缺乏的原因,中国却无法使用过多的子弹。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的中国有着六七百万的军队,但是国内的铜矿却无法提供能够供应六七百万军队的子弹。

尤其是现在还是战争时期,平时的『射』击训练什么的就已经很紧张了,战争时期的话,弹『药』的消耗只会比和平时期更加大。

当然,中国也可以从智利等国家进口铜矿,毕竟这些国家的铜矿很富裕,而且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也一直都在和中国进行着这方面的交易,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中国甚至还在智利收购了不少的铜矿。

问题是,现在是战争时期,智利的铜矿是无法运到中国的…

于是,钢壳子弹出现了,毕竟中国的铁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铜壳子弹不行,钢壳子弹还是没问题的。

可是中国行,却不代表日本也行。

毕竟无论是铜矿资源还是铁矿资源,日本都是一样的贫匮…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东条英机等人才看清了这种自动武器不适合日本的真相,当然,虽说如此,但是还是有不少的日军将领很欣赏这种武器。

不过欣赏贵欣赏,其他的就…

“既然我们用不了,那就送给德国人…”

“然后,换一些我们能用的武器回来!”

在这种情况下步枪飘扬过来来到了德国,而这个时候德国人也已经在港口等候多时了。(未完待续。。)

第166章 像猪一样蠢第412章 格局第210章 绝好机会第338章 攻占摩苏尔第63章 张人骏第78章 过节提前发第249章 四引擎重型轰炸机第296章 援军第200章 开始第184章 国社党第207章 外围第493章 决定空战高度的人第209章 吐血第149章 贵州攻防(上)第180章 毛瑟G98第146章 好奇与感激第185章 狙击步枪第272章 获胜第296章 援军第441章 两栖攻击舰第47章 小洛克菲勒第378章 波斯铁路第209章 吐血第76章 四川军政府第338章 攻占摩苏尔第471章 喷火兵第70章 武昌起义第411章 二战前夕第153章 岌岌可危第105章 麻烦第258章 青岛要塞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尔第209章 吐血第422章 交换法案第295章 骑兵第275章 时刻准备着第497章 南洋群岛第254章 武昌第386章 加特林机炮第488章 声自导鱼雷 决定胜负的武器第33章 五个月后第277章 催泪弹和橡皮子弹第143章 趁火打劫第四百九十九章第156章 挨喷第150章 贵州攻防(下)第298章 决定第325章 开玩笑的!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尔第283章 日置益第379章 华盛顿海军条约第394章 烂摊子第347章 珍珠港第292章 一号计划第212章 增援第387章 孙中山逝世第107章 炮兵第36章 一千八百万第204章 布局第21章 机器第320章 路线第336章 南下哈卡里第491章 索马里到手后如何处理黑蜀黍第76章 四川军政府第422章 交换法案第238章 三国演义第518章 核爆日本第495章 猎虎登场第394章 烂摊子第120章 无忧第284章 蔡锷和小凤仙第418章 巴列维王朝的终结第309章 分部第87章 枪第81章 难看第475章 出兵印度第348章 二月革命第7章 记住你了第110章 如何吃饺子第142章 代平黔乱第448章 炮台沦陷第337章 摩苏尔第63章 张人骏第520章 刺激第159章 狗大户第44章 埃弗雷特.李.德高里尔第442章 堪培拉第279章 汉阳兵工厂第207章 外围第68章 成都血案第334章 新的目标,美索不达米亚!第438章 战斗核心第240章 援助第251章 汉口第28章 有品级的人第394章 烂摊子第207章 外围第236章 民族主义第40章 蝴蝶效应第411章 二战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