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回 采购清单

老规矩,荒唐给大伙先唱讨饭歌铛里个铛,铛里个铛……说书小锣敲起来,手握饭盆转满场。

天下有道善者行,给多给少都是情。

堂皇买米又买面,涕泪纵横养儿女。

老少爷们父老乡亲,打赏好了就开说了啊。`(*n_n*)【146】采购清单与此同时小强继续进行着他之前的采购。这次回来,小强的采购目录上又增加了很多急需的物资,主要是钢铁和水泥。1950那边的大兴土木搞建设已经是导致了工业物资的紧缺,中央已经几次发行货币了,再增发下去会造成通货膨胀,此时已经到了必须要输血的时候。

从1950的61万吨,到1951的90万吨,再到1952的135万吨,新中国的钢产量三年里总量是286万吨。但是在鞍钢联合高炉建立完毕之前,大规模自产钢铁还是不现实的。小强决定,先采购300万吨钢铁,这一下把未来三年的钢产量总和都给超过了,投入国家建设后,可以大大缓解国家资金的困难,实现输血的目的。按照这时吨钢4500-4900的价格,小强安排的各型钢材采购与运输方案在经过公司研究后报上来了,总价值达到145亿之多,小强没眨一下眼睛就批准了,方案立刻被交给公司各个部门实施下去。

300万吨钢铁啊,小强一想到祖国在这些硬通货的支持下,各路建设能够毫不迟滞,就充满了成就感。

接着是水泥。1950那边对于水泥的急需也是嗷嗷叫,全国没有上规模的硅酸盐工业,全国的水泥总产量仅有66万吨,比起2011的20亿吨…………只是万分之三啊,这点产能还不够2011建设一个完整的大规模小区。而我们的先辈们却要扣扣缩缩的用这些水泥精打细算的恢复建设整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小强计划对于各种标号和用途的水泥进行全面的采购,采购2000万吨水泥回去。按照平均大约300每吨的价格,大约花费60亿人民币。其中大量白象牌航空快干水泥,77元一包,拿来修野战机场是个神器。

有了钢铁和水泥,1950的建设就有了保障,加上新中国人民的无比高涨的建设热情和渴望,全国的基础建设必然是能够真正的做到大干快上。

各种施工设备的附加采购小强也没有拉下,又投入了25亿进行采购。

下一步小强瞄准了一家目前刚刚宣布破产的企业,乐凯胶卷厂。这家企业曾经辉煌过,但是在数码大潮的冲击下,连美国柯达都死了,他如何能独活?

按照目前周兰拿到的消息,航天科工集团正要收购这家企业进行重组,把企业的生产方向转向光学材料的生产开发,将以前的胶卷生产全面剔除,改为生产光学薄膜。

小强的介入使得乐凯和航天科工都非常高兴,居然有人要把以前的胶片生产设备全部吃进?好吧,在商场上,机会不是年年都能遇上的,当你遇上时,记得千万别错过,对他好一点,温柔点抓住他,要记得,他是老天爷给的恩典啊。

乐凯和航天科工很光棍的用1.2亿的价格把乐凯的全套胶片生产设备和几十年来的各种技术资料全部转让给了小强国际贸易集团,三方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重组成功,各取所需的三赢出现了,尽管乐凯和航天科工集团没看出来小强国际到底那里赢了,可是你丫做人要有良心,人家自己都说赢了,你不长眼的去点破就太不厚道了吧。于是两家坚持宣称,小强国际是大赢家,航天科工集团负责这次重组的感激的对小强表示,如果没有小强国际帮忙剥离这些不良资产,这次重组绝对不可能进行的这么快这么顺利。

1950的新中国根本没有能力生产胶片,遇上特殊规格的胶片,连冲洗都成问题。新中国在1958年之前,所有战斗机上的摄像枪拍下的开火瞬间的记录照片都是要送到苏联冲洗的,拿回来之后才能知道敌机是否被本机的这次开火击中,才能统计确切的战果。

乐凯的生产设备非常全面,全自动化的胶片生产线可一在调整之后,生产任意规格的胶片,从照相机的普通胶卷到电影机用的电影胶片无所不包。乐凯的冲洗设备的产量放到1950年,就是冲洗全世界所有电影公司的胶片都绰绰有余。这家公司还有着大量胶片时代的专利技术,在数码化的2011这些技术确实是鸡肋,但是在1950,乐凯的这些浩瀚的胶片技术储备简直就是个大金矿。这也是小强毫不犹豫拿下这个“不良资产”的原因。

新中国的铁路同样是个老大难,这也是小强急需解决的问题,全国铁路线只有两万多公里,其中能够通车的又只有一万多公里,还大量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南仅仅占了百分之五*不到一点。

小强直接找了铁道部,因为目前国内用的是120吨重载钢轨,1950用的是40吨轻载钢轨,2011的报废钢轨拿去1950等于是比新钢轨更优质的材料,这些旧轨道卖得还十分便宜,基本和废钢材一个价,铁道部的废旧物资中心听说小强要把他们的旧钢轨包圆了,以为是收废钢的,没搭理他,毕竟谁家都有专业的出货渠道。可是一看小强国际贸易的报价,比目前的收货商高出两成,这就不能不心动了。中国的铁路年运载量特别大,每年报废钢轨数量惊人,一年下来,需要更换的报废钢轨里程就达2000多公里。这些要是能提价两成卖出去,一屁股债的铁道部还不得笑的满地打滚。

经过跳跃式审批和复核,小强贸易公司的三年包销合同被批准了,同时被批准的还有小强关于报废旧混凝土枕木的三年包销合同。

有了价廉物美的优质旧钢轨和旧枕木,小强借着和铁道部刚刚建立的关系,又打起了机头的主意,动车就别指望了,电力也不可能,内燃暂时没这么多油料,还是先搞点蒸汽机头吧。1950缺这个缺的要死,新中国从苏联仅仅一种“友好型”货物蒸汽机头就进口了1000辆之多。

问题是2011的铁道部根本没有蒸汽机头可卖了,早就停产的玩意,那里给你找新的。全国只有剩下几百台可以淘,一些在矿山和大型工厂里拉货,其他的基本都集中在集宁铁路局,当旅游观光车辆用,就那还没多少台能开得,工况很差。

还有就是各个铁路中集站里有一些以前用来调车现在停用了的机头,这些蒸汽机头的工况还行,有定期保养,随时随地可以上路。

这样算下来,总体来说,旧的那些机头已经和报废状态一样,根本不能用了,只能进博物馆或者废品站。

小强没辙了,只得花了200万资料费,找铁道部买来所有蒸汽机车的图纸和技术资料。小强觉得其实这收费和诈骗差不多,只当是求个资料的权威姓了。

小强觉得,蒸汽机车没啥技术难度可言,找齐了材料,农民伯伯就能给你焊一个出来。你只要有高压水管和锅炉,外加翻沙铸造的汽缸和活塞,还有车轮、车轴和转向架是有点难度的东东,没有苏联援建的车轮厂之前,新中国生产不了。

1950的新中国好在还有那么些个剩下的机车厂,像是唐山机车车辆厂,青岛四方机车车辆厂,北都二七机车工厂,哈尔滨车辆厂,齐齐哈尔车辆厂,沈阳车辆厂等等。

不过这些厂的毛病都在于善于维修,不善于制造,尤其是没啥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不然也不会从苏联花钱引进各种关键部件的生产厂了。

小强和公司研究决定,暂时先从2011引进高压锅炉钢板,回去焊接成机头锅炉,购买2011的活塞、气缸、轮对、转向架,然后购买尽可能多的铁路淘汰的旧车底回去用。

铁道部见小强这个架势,明显是穷疯了,好在狗大户有钱,于是便张罗着把各个路局的废品和废机头一股脑的晒给了小强,比废钢价格高两成,这已经让铁道部感到很满足了,毕竟从市场价格来说,这些卖出去就是废钢价。

小强估摸着,这些采购的物质足够焊接和拼凑出300多个蒸汽机头了。那就先让1950的车厂们适应起来,先装配着再说,等油料问题解决之后,今后直接上内燃机头生产线。

毕竟蒸汽机头不是长久之计,生产线啥的就不必像历史上那样专门搞了,还搞了好多条……要知道这玩意每隔300到500公里就要加水,还要是软水。动力效率只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七,和动力效率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内燃机头相比,大大不如。

最近周兰还给小强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兰州手扶拖拉机厂库存很大,老款单缸手扶拖拉机机头存了一万多台,愿意用原市场价的一半,一千二一台打包出售,去年一条生产线卖给温州人,只要了20万。周兰和他们谈妥了,全厂设备带挤压库存一股脑打包全收,3000万人民币。

小强又采购了两千辆海南金鹿集团生产的四驱拖拉机,这玩意你说是拖拉机吧,他有个卡车斗,你说是卡车吧,明明就是拖拉机的改装版,这车型远销海外,在东南亚和南美的热带雨林种植园中跑的欢的很,泥泞崎岖全不怕,因为人家根本就不需要有路,整个一超级耐艹全地形运输车。用来做朝战的前线物资运输再合适不过了,这车五万多一辆,小强觉得这一个多亿花的值。

但是为了油料在朝鲜零下四十度的低温环境里不上冻,车辆能够低温启动,小强又让海南金鹿集团帮忙改造了一下启动系统和换装了耐低温电瓶。

低温下的油料冻结问题是个坎,不得已,小强另外又采购了3000辆的油料运输油罐车,装满了耐低温柴油和汽油。1950的水平,给他添加剂他也配不好这特殊油料,只能买现成的。化工这玩意不是简单的一加一。普通油加添加剂就耐低温,那是异想天开,这中间还需要处理过程。

这下又是五个亿。

第十回 新的身份第十九回 不去了第四百二十三回 苏联的电报第四百一十七回 农村第二百一十四回 走向海洋的动力第二百零八回 盘尼西林的暴利与暴跌第二百六十一回 造反了第三百一十一回 爆产能第一百八十八回 大审查第八回 漩涡第四十八回 验收第一百一十回 研究地图的石觉第一百零七回 轰五的逆袭第三百九十一回 红缨凶猛第一百六十回 知兵者智第二百八十五回 边小桦的直觉第六十三回 自力更生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三百回 56号汽油第一百六十六回 傲慢与偏见第一百一十一回 香饽饽第三百四十一回 大婚日光华照相,美娇娘配傻小强第三百零二回 援越抗法第一百回 挂白旗第二百三十九回 大战前夕第四十二回 雍和酒吧第三百五十八回 顶高顶高的菩萨第四百一十三回 人多力量大第八十七回 腊梅第四十八回 验收第二百六十二回 台湾和平解放第三十四回 “穷人的重武器”第一百七十三回 40圣火第二百四十八回 峰回路转第四十四回 酒醒第三百六十回 双猪头重联上160第二百零八回 盘尼西林的暴利与暴跌第二百一十二回 23军南下,北海舰队封锁海峡第三百九十九回 整风第二百三十六回 造个争气机第七十七回 作战指示第二百七十六回 泼凉水第九十五回 从空中到海上第三百二十一回 北纬38度第三百零二回 援越抗法第三百三十三回 美国征兵第九十三回 说说东德之三第二百零六回 胜利大逃亡第二百三十二回 空军一号第一百八十二回 抵押蓝宝石第二百四十回 人心散了第一百三十四回 霹~~~雳~~~二~~~~!第三百九十九回 整风第二百零四回 跳楼的和上吊的第二百零五回 新的人生第一百九十一回 要人没有 武器管够第九十八回 原来是咸宁号第二百三十七回 要搞就搞最好的!第三百九十回 小炮犀利第一百二十一回 一赌到底第一百四十七回 十二万守军第四百一十六回 人生第一百九十四回 我也要公私合营!第二回 第一桶金第九回 看未来第一百三十回 春晚?第一百七十一回 穷家富路第三百一十七回 悲催的战斗力第四百一十九回 现象——本质第三百五十回 一机多能上档次,万千车头保畅通第一百六十二回 恐怖的农具第三百二十回 住宅成本第二百八十五回 边小桦的直觉第九十九回 第一发……近失弹第五十三回 B-24凶猛第九十九回 第一发……近失弹第三十三回 神枪八一杠第四百一十回 国企全面集 团化第二百五十四回 516洗地第四百零七回 授衔成将心忐忑第三百三十一回 乱纷纷中齐亮相第二百一十九回 马祖岛第一百八十六回 85狙和CZ75第三百七十二回 麦克的野心第四十八回 验收第三百零七回 12平方公里的兰州仓库第二百三十回 四种新药第三百四十六回 人民军合围大田,廿四师重创南逃第十六回 新鲜体验第三百零九回 震撼!全自动纺纱流水线!第三百零三回 双赢第三百六十回 双猪头重联上160第三百三十二回 演砸锅的处女秀第四百二十一回 重回汉城第一百八十九回 去朝鲜该带些什么?第九十三回 说说东德之三第三十五回 合法持枪第三百二十八回 美国参战第三十二回 “瞎眼”雷达第二百七十四回 视察鞍钢第二百三十六回 造个争气机